1国际政治学概论相关概念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其特征是:a、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事务并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b、具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体的利益。c、拥有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能够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d、在国际关系中以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分为基本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两大基本类型。分类:国际关系基本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政党组织等等。国家行为体: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最有组织、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体。从国际法的角度,国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固定的领土、有一定的政权组织、具有主权。它的重要性在于:a、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国际关系的基础。b、是现代国际关系一切问题的萌芽。c、非国家行为体也受主权国家的制约。非国家行为体:有别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将国际组织两大类。进入20世纪后,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他们的活动及影响也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也正在发挥日益重大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与国家行为体相比具有的特点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职能作用的协调性。影响: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起到某一单一国家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概念有双重含义,人们也通常作这样的界定:一是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的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二是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意义:一国只有拥有国家主权,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参加国际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才能确立自己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主权让渡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频繁,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自愿性、平等性、共享性。在当代,随着霸权主义的盛行和国际组织影响的扩大,国家的主权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政府间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为达到一定共同目标,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创立的国家间的组织,属于非国家行为体。构成具备三要素:成员国之间有合作的政治意愿;组织之中要有一定的结构或形式;组织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按照区域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政治、社会角度划分,可分为军事、经济、技术性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私人的国际群体或协会,他们共同追求跨国的利益,同政府间组织不同,非政府组织不是由政府发起的,他们是由不定期的由来自不同民族的公民群体组织、资助和管理的。特点是:对国际政治事务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但他在特定的功能性问题领域促进了较大的跨国合作;在很多领域和政府间组织形成相互协商与合作的关系,有力推动跨国合作。从国际法的角度而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法主体的资格,但他们在国际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这并不影响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包括:国际性政党组织、国际性宗教组织、国际性政治活动、2跨国公司和恐怖主义组织等。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为基地或决策中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或附属机构,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或其他服务活动的大型企业或公司。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是人类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经济上的非凡实力必然会引发他们在政治上的诉求,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跨国公司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权力:权力是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其他人行为之上的能力。在国际关系中指一个国家影响、支配、控制其他国家的综合能力。包含四层含义: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因而他们强调的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政治关系的因素;权力强调的是一种互动,对权力各方均能形成一定的制约;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即我能够影响你的能力,这种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表面是一种单向的实行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权力的属性:相对性、两重性(目的、手段)、利益性。实现权利的手段:非强制性方式、强制性方式。权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软权力:软权力是一种运用非暴力的方式,影响、说服、吸引其他行为体的能力。例如:价值标准(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经济因素(自由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文化因素(西方文明、宗教)、信息权利等。软权力表现的是一种说服与合作的国际关系,与之相反运用强制或暴力手段迫使其他国家接受某种领导所体现的是一种硬权力。综合国力: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基于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经济、科技、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影响所具有的综合实力的统称。综合国力发展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尺度,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克莱因创立的综合国力的评估模式:P=(C+E+M)X(S+W)它们分别表示的是:综合国力=(领土、资源、人口等自然基本力量要素+经济力量+军事力量)X(战略+意志)。世界格局:由于世界上的国家大小不一,强弱不等,因此权力体系的构成呈某种金字塔的形状。位于权力结构顶端的是超级大国,其次是大国,再下面是中等国家和小国。在这样一种国际秩序中,受权力因素的影响,超级大国与大国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中小国家在很多情况下则不得不服从于大国所确立的制度安排。对于这样一种以大国关系为框架的的权力结构,人们往往称之为世界格局。基本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一般特征是:世界格局总是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世界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世界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格局在演进、变化过程中,总是相互交错,呈现过渡性特征。极:是指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这些能称为极的大国应有以下特点:a、高水平的军事能力使他们在战略上比较自足,并有能力使他们的权力突出地表现于国界之外。b、它们的广义的安全的概念包括对于地区和全球权力平衡的密切关注。c、在界定和捍卫其利益时他们比弱小国家更加武断。大国所构成的国际权力结构大体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单极、两极和多极,单极是指权力集中到一个国家,两极指权力集中于两个国家,多极则指权力集中于三个以上的国家。3权力均衡:是指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在这种格局中,国家之所以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不仅是因为权力不平衡可能威胁各个国家的安全与自主,而且由于这种不平衡可能带来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只有当主要国家权力大体均衡时,安全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由于国家权力弱势可能导致侵略,因此防止战争的最传统途径就是防止任何国家和集团取得优势。多极一般带来的是权力均衡模式,同时,权力均衡不代表各方力量均衡后就保持不变,他更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霸权和平:指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某个国家控制下的和平。这种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他有超群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制定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古代有罗马治下的和平、近代由英国治下的和平、现代则是美国治下的和平。霸权稳定论: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秩序并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利垄断的结果。这些人的理论就是所谓的霸权稳定论,其代表是罗伯特吉尔平。他们认为,如果在国际竞争中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使这种国家拥有了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权利,那么一种单极结构或霸权体系就形成了。其基本观点是:造就并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国家利益:满足国家生存、发展需要的东西就是一种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绝大多是居民的共同生存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有四层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范围内;国家利益是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是有物质内容的;国家利益反映的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是各种利益的简单相加。推动国家利益产生的因素包括(1)近代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民族国家的形成。(2)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3)20世纪帝国主义战争。国家利益首先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不能够把他和具体的实物和产品等同起来,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和主权国家联系起来才能体现出国家利益。另外,国家利益反映的是一种矛盾关系,他之所以成为利益,就是因为人们的需要和需要对象之间产生一种矛盾关系时候,才能够转化为利益。根据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根据时效性可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根据使用程度分为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常见的是将国家利益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根本利益:根据摩根索关于利益的划分,根本利益是指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家生存与统一的利益。根本利益涉及到国家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任何国家对此都不能做出让步,都会不惜任何代价对此加以保护和维护。但是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国家对于其利益的追求的侧重点不同,当一国遭受外来侵略时,确保国家安全就成为一国的首要的根本利益;在和平时期,国家则会侧重于经济发展。次要利益:根据摩根索关于利益的划分,次要利益是指有助于增进根本利益的其他利益。1992年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指出次要利益是指那些受到危害是不会影响美国根本利益的利益。但是根本利益和次要利益都是相对的,战争时,在国家安全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安全利益成为国家最高的、最根本的利益,发展则成为次要的东西;在和平时期国家的基本利益时安全利益,而最高利益则是经济利益。4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即一国的安全利益。这种安全利益集中体现在保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人民的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侵略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一个国家的安全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保障,这也就决定了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不能不把本国的安全利益作为核心利益。战略:战略一词原是军事术语,即指挥艺术,具体说就是指挥、领导军队,制定和实施作战计划的学问。战略具有高层次、全局性统筹性的特点。目前,战略已由对战争全局的谋划的单一特殊概念变成对事物全局的谋划的多元一般概念。国家战略:《美国军事辞典》:在和平或战争条件下,为实现国家目标,同发展和使用军事力量一样的发展和使用国家政治、经济和心理威力的艺术和科学。国家战略依据本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及国内国际环境,以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为基本目标,对国家各方面、各部门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以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国家战略研究可以包括:当前和今后的国际格局的分析、认识与判断;对国家利益的分析与判定;国家目标的设定;实现战略的途径与手段。国际战略:国际战略,也称国家对外战略或全球战略,是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不同,对外政策是一国根据其国际战略对处理具体国际问题和对外关系中各种问题的方针、政策、立场和原则;而战略主要是形势判断和目标规定,是总体思维与谋划。大战略:由利德尔.哈特提出,在《历史上的决定性战略》和《战略论》中,他提出大战略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而最有效地发挥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它包括采取外交措施、施加经济压力、与盟国缔结有力的条约、动员全国工业和分配现有的人力以及使用陆海空军协调作战。二战后,美国人引进大战略的概念,并在其基础上创立了国家战略,并成为官方语言。约翰克林斯在《大战略》中认为,大战略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与科学,以便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付敌方,以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和目标。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其结构是:政策目标、外交政策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