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近年来,该课程不仅是大学专科、本科的必修课,也是全国外销员考试的核心课程之一。二、课程目标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实践。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对外贸易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中国对外贸易的范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四、推荐读物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含义:一国政府和企业对国外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和国家的形成对外贸易分为三个阶段:1、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之前)2、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对外贸易(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前)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一、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概况(一)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开拓时期(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时期(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衰落时期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开拓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平定西域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时期:唐代:中日关系十分友好(鉴真和尚,玄奘)宋朝:丝织品、瓷器明朝:郑和下西洋封建社会对外贸易衰落时期:行商:由清政府特许的专营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商人经营。公行:“行业协会”,由行商组成。公行规定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必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点:丝织品和陶瓷品为主要商品的出口贸易朝贡贸易方式专制主义集权的外贸管理制度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概况(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1840—1894年)(二)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1895—1910年)(三)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对外贸易(1911—1936年)(四)抗战后中国的对外贸易(1937—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点1、对外贸易管理丧失独立主权2、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适应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和倾销需要3、对外贸易不等价和长期入超4、对外贸易对象集中于资本主义列强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一)对外贸易管理丧失独立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了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种种特权。凭借特权,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完全丧失了独立主权。1.通商口岸开放和控制权的丧失2.租界中的行政、司法和警察权的丧失3.关税自主权丧失4.海关管理权丧失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二)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适应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和倾销需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主权的丧失,中国被迫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中外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现实,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三)对外贸易交换不等价和长期入超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料性农副产品和矿产品为主,附加值低,而进口则以消费性工业制成品为主,附加值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与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控制,肆意扩大中国进口工业品和出口原料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四)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列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英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列强。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对外贸易(1949—1977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在东北、山东、华北等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先后建立了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和外贸公司,开展了对苏联、朝鲜、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小规模贸易往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雏形。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一)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57年)(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三)“文化大革命”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7年)(一)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57年)1、中心任务: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展反帝国主义封锁禁运斗争。启动中国工业化进程。2、进口商品结构:进口大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重要物资和原材料。进口苏联156个大型项目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所必需的器材和原料等。(一)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57年)3、出口商品结构:除传统的农副土特产品外,还发展初级工业品的出口,如棉纱、棉布等。4、进出口总额:从1956年起扭转了几十年来的贸易逆差局面。(一)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57年)5、贸易对象除了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贸关系外,还拓展了与东南亚国家和某些西方国家贸易关系。(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1、中心任务:有计划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的进口,保证进出口物资的平衡。2、进口商品结构:生活资料比重大幅增加(1959年的4.3%上升至1965年的33.5%)3、出口商品结构中国改进工艺,出口有中国特色、种类繁多的产品,其中轻纺产品增加较快。(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4、进出口总额1965年:恢复到42.45亿美元5、贸易对象开始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同日本、西欧的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7年)1、当时外贸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丧失为经济贡献作用。70年以后,林彪反党毁灭之后,邓小平主持工作,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才得到一丝安慰。2、进口商品:工业用的原材料大幅上升,因为十年浩劫,经济比例失调3、出口商品:在毛主席为首党中央正确决策下,对外贸易还是有所发展,75年以后工矿产品比重增加,创汇额最多的商品是石油4、进出口总额:1977年创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贸易(1978年至今)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使国家全面振兴、走向繁荣,也开创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外贸持续大幅增长(二)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三)国际合作进展顺利(四)贸易对象不断扩大(五)自由贸易制度初步形成(一)外贸持续大幅增长2011年,我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绝对值大幅增长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及增长率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额同比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进口额同比增长%20004743.031.52492.027.82250.935.820015097.77.52661.56.82436.18.220026207.921.83255.722.42952.221.220038512.137.14383.734.64128.439.8200411547.735.75933.635.45613.836200514221.223.17619.528.46599.617.6200617606.923.89689.427.27914.619.9200721738.323.512180.125.79558.220.8200825616.317.814285.517.311330.818.5200922072.213.912016.71610055.611.2(二)商品结构逐步优化①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机电产品自1995年起已连续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目前已占全部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这表明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②轻纺产品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轻纺产品虽然仍是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其在外贸出口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有所上升中国几个时期的进口商品结构比较(单位:%)年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198034.865.2198517.182.9199018.581.5199518.581.5200020.879.2200419.081200522.477.6200623.676.4200725.474.6三、国际合作进展顺利对外承包业务迅速发展项目趋于大型化项目中国中信中国铁建联营体阿尔及利亚公路65亿美元中国中铁委内瑞拉铁路项目达到75亿美元201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前5名的企业(亿美元)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83.02.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66.93.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52.64.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48.05.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46.5我国企业在国际上已建成的大批项目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希望中国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要求强烈四、贸易对象不断扩展2008年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排序国别(地区)进出口额同比占比1欧盟4258.119.516.62美国3338.110.313.03日本2668.113.010.44东盟2037.23.39.05香港2310.714.08.06韩国1860.616.27.37台湾省1292.13.85.08澳大利亚545.318.02.29俄罗斯585.323.82.310印度518.634.02.0五、自由贸易制度初步形成实施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其目的旨在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是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允许非公有制进入外贸领域,形成大经贸格局。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三、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上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与贸易强国相比,中国还存在很大差距。努力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任务。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1.进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列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居于世界前列3.外汇储备为世界最多的国家4.外贸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二)世界外贸强国的基本特征综观世界外贸强国的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世界外贸强国,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1.经济高度发达,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2.对外贸易对世界外贸影响力强3.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4.有很强的国际经营能力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三)中国与世界外贸强国的差距中国虽然是一个外贸大国,但还不是外贸强国,用外贸强国条件来衡量中国,还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要求,中国与世界外贸强国比较起来,还有比较大的差距。1.货物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贸易条件恶化2.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落后3.对外直接投资严重滞后,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四)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要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3.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4.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在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向外贸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