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摘要:新中国成立来,河南的三大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第一产业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总值中比重相对稳定,河南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明显提高,但同时也给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农业灌溉超采水资源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工业生产中“三废”的排放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旅游业管理不合理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关键词: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环境新中国成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河南的三大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近代历史来看,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13大省,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工业基础十分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改革开放全面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增长的基础上,工业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1981-1986年,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1%)1986年,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5.6:40.2:24.2,开始真正形成“二、一、三格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其增长速度超过了第一产业(1986~1992年,第一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O%,而第三产业则为20.9%),河南的产业结构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到1992年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27.7:42.6:29.7,已演变为“二、三、一格局”,至2004年,进一步发展为18.7:51.2:30.1。52年来,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从62.2%下降到15.21%,平均每年下降0.8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同期0.68个百分点的速度,第三产业从15%增加到30.1%.年均增加0.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06个百分点的水平。但是从横向比较看,河南产业结构水平并不高。2OO4年全国三大产业结构为15.2:53.0:31.8。同期河南三大产业结构为18.7::51.2:3O.1。第一产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说明河南仍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第二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52年间,从22.8%提高到51.2%,年均增加0.55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增加幅度少0.07个百分点。从GDP比例来看,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但结构水平差距很大。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反映河南第三产业落后的现状,如果与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迭省份相比,河南差距更大,即使与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省份相比,河南的产业结构水平也存在许多不足。1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1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由于生产技术、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是以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的种植业为主,这与河南第一产业自然资源多种多样的条件不相适应,资源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第一产业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很低,占用劳动力数量很大,就业比重高,向其他产业可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受限,从而导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低[1]。河南农业素质低,主要表现为产量高而深加工程度低、收益少。河南的农业生产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农业增加值占全国的7.1%,小麦、棉花、油料等农作物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1985-2003年,河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1%(扣除物价因素),略高于全国同期5.39%的水平,但农业结构并不尽如人意[2]。1.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受资源与环境制约特别明显。具体来看,作为基础产业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发展滞后,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形成支柱产业。河南产业结构受资源与环境制约还表现在产业结构层次低,传统的附加价值低、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所占比重大,尤其是矿产品的采选及其加工业对本地区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很大,这说明河南工业对资源有很强依赖性。然而,河南虽然是资源大省,但总量大而人均少,资源的瓶颈制约还是很突出的。河南工业产业素质明显偏低。1990年河南工业结构中,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79.66%,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占2O.34%,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占17.56%,原料工业占34.8O%,加工工业占47.64%。到2003年,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78.48%,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占21.52%,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而重工业中,采掘工业的比重为22.O4%,原料工业的比重为45.37%,加工工业的比重为32.59%。显而易见,加工工业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减少了15.05个百分点,而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分别提高了4.48个和1O.54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了河南工业生产中,初级产品加工的比重在增加,而加工深度相应降低,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反向而行。与全国相比,河南轻工业以农为主的特点明显,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比重比全国2002年65.73%的平均水平高12.75个百分点;重工业中,采掘工业比全国15.77%的平均水平高6.27个百分点,原料工业比全国4O.17%的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而加工工业则比全国44.O6%的平均水平低11.47个百分点[3]。这突出反映了河南工业重型化的特点是以原料型,初级产品加工型为主,这种结构是全国能源,原材料的强劲需求与河南资源大省的省情相结合的产物。1.3第三产业落后2009年河南省资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29.3%,明显低于全国43.4%的平均水平,同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水平低。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而新兴产业比重较小,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缓慢,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商业、金融、教育、交通运输业、邮电和通讯业等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从第三产业看,河南不但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全国为0.8%左右,河南只有0.4%,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并且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较低。河南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2003年为48.8%,不仅低于全国2000年51.3%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河南1995年54.9%的水平。其中金融保险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1991~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在17.5%以上,绝对值从1288.1亿元增加为5217亿元,增加了3倍多,河南则从1995年的17.2%下降到2003年的6.O%,其绝对值不仅没有增加,还下降了近6个亿;科研服务业的比重全国从1.3%上升到2.1%,而河南仅从0.8%上升到1.1%。总的来说,河南产业结构还是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其特点主要是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大量劳动力(60%)滞留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度偏向重型化,未能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第三产业严重滞后,而更重要的缺陷是产业素质不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2.1第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工业用水往往挤占农业用水,这种水资源的挤占,加剧了农业用水的紧缺程度,而为了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和地下水大量开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可导致河道季节性断流或河流干枯。当前河南省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已达30%以上,豫北、豫东平原地区开发利用率在40%以上,地下水利用率已达到70%以上,豫北、豫东平原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因地表水的过量开发造成部分河道干枯,河川径流量衰减十分明显、湿地消失,卫河、涡惠河等主要河流变成季节性河流,由此造成河道纳污容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恶化。地下水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井灌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其中豫北的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面积为5648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30.65m。地下水位下降不仅导致机泵吊空,机井报废、提水耗能增加、灌溉成本加大,而且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并使灌区宝贵的抗旱水源地下水因失去涵养而日趋枯竭,降低了灌区抵御旱灾的能力,已严重影响到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2.2第二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河南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大致分为三类: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2003年,河南工业排放废水114224万吨;废气排放11991.58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90.17万吨,烟尘排放60.37吨,粉尘排放70.08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3.6万吨。与1997年相比,各种污染的排放量是下降的,废水的排放量下降了10.9%,烟尘下降了9.5%,粉尘下降了27.8%,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下降则更为明显。与1999年相比,由于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部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回升,废水排放增加20.8%,二氧化硫上升了33.6%,但烟尘和粉尘则分别下降了3.1%和30.1%。据河南省卫生部门对部分地市县抽样调查结果,在2.44万个乡镇企业中(含村办、联合体及个体企业。下同)就有1.82万个企业,属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占调查厂矿企业总数的74.4%。这些企业既污染了周围环境,又影响了木单位职工和居民健康。在被调查的84.58万名职工中,有44.5万余人接触各种粉尘、毒物、有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就是说,有52.62%的职工和57.63%的生产工人,都受到这些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是众所周知的。而这些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多少影响和危害,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个明白,但可肯定一点,河南乡镇企业的污染,巳经和正在影响着广大居民的健康。据省卫生部门调查,由于大盆的有害物质酚、砷、氛、铬、苯、苯胺、多种有机物、苯并(a)芘等污染了伊洛河水及沿岸井水,致使饮用这些水的居民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据统计,伊洛河巩县段沿岸12个村居民的总死亡率平均值为781.5人/10万人,最高值达1068人/10万人,而远离伊洛河的十个村(对照组),总死亡率平均值为638人/10万人,最高值也仅687.5人/10万人,要比饮用被污染水的沿岸居民总死亡率低得多。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伊洛河沿岸居民平均值为167.8人/10万人,(最高值达239.3人/10万人),比对照组居民死亡率的平均值87.3人/10万人高的多。2.3第三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河南各地都掀起了“旅游开发热”,从地方政府到企业乃至个体经营者,纷纷上旅游项目。不同主体投资建设旅游景区(点),拓宽了融资渠道,可以分层次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一些地方对开发的景区(点)缺少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仓促上马,盲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不相配套;有些地方急功近利,任意开山采石、滥伐林木、捕杀珍禽异兽、圈划禁区、占景建房、毁景施工、排放“三废”污染环境和水源;有些在景区或景点的周围建高楼、修公路、架设大型广告牌等,不注重合理的布局,缺乏科学的设计[5]。凡此种种,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应该引起政府及旅游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参考文献[1]胡宝臣.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41-45[2]张迪.河南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457):20-21[3]河南经济统计年鉴[M].郑州:河南经济出版社,2011[4]姚素梅,吴大付,杨宏伟等.河南省农业灌溉系统中的水土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35-42[5]郭琰.河南旅游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68-70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