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卫生规划的通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11〕94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河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机遇宝贵,任重道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等文件,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形势任务一、“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和增进城乡居民健康,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为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末,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5.2/10万、8.69‰和7.12‰,比“十五”末分别下降了66.07%、37.39%和41.25%。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居全国中等以上水平。(二)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历史上政府卫生投入力度最大、增长最快、总额最多的时期。全省医疗卫生经费财政投入累计达28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6倍,年均增长29.2%,比“十五”期间的18%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全省卫生部门资产总量达668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十一五”末,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行政村卫生室)7574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2.76万张,比“十五”末增长45.5%。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3.24张,比2005年增加1.04张。有卫生技术人员(含行政村卫生室)37.28万人,比“十五”末增长24%。有执业(助理)医师15.48万人、注册护士12.14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6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1.29人,分别增加0.51人、0.48人。(三)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500张床位以上城市综合医院新建或改扩建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新增床位近2万张,总投资超过60亿元,城市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迅速提升。配合郑汴新区等城市新区规划实施,启动建设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新区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医院、河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同步推进转型、改造和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14个,重点建设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2个、装备30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五年百亿工程”,建设和改造了109个县级医院、734所乡镇卫生院、3.1万个行政村卫生室,装备了26个县级中医院、1823个乡镇卫生院(含60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24181个行政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小伤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体系,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了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医疗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大了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强化了血液安全监管,临床用血100%来源于无偿献血,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0年,全省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064.83万人,参保率9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7651.48万人,参合率96.51%。新农合筹资水平从“十五”末的人均30元提高到15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58.96%,最高补偿额度达到6万元以上。累计补偿参合农民达到2.22亿人次,补偿医疗费用突破228亿元。建立健全了覆盖全省的医疗救助制度,促进了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商业健康保险得到较快发展。(五)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积极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地方病防治力度加大,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加强了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监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快速监测检验能力建设。初步建立了重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等监测预警机制。装备了18个市级和90个县级120急救指挥中心。装备了47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成,卫生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灾后防病能力不断提升。汶川特大地震救灾防病。和对口支援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食物中毒、事故灾难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医学救援工作有力有序。(六)卫生监督与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卫生监督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建立了符合省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风险评估机制和管理制度,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水平不断提高,饮用水质量合格率稳中有升。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强化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七)医学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大。重点建设了45个医学重点学科、69个医学临床特色专科、10个医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体系初步建立,规模和品牌效应初显。医学科研成果显著。年均获得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引进应用新技术382项,推广适宜卫生技术400余项。食管癌易感基因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实施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引进院士和院士级专家8人、国外卫生科技人才97人。选拔特聘学科带头人、卫生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338人。派出547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发达国家接受技术培训。“51111工程”开局良好,累计资助在职人员学历教育1624人,为基层培养引进医学院校生6103名,招录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349名,培训乡村医生6万多人。医学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全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承派赴国外援助医疗队9批183人。签订或承担国际合作项目64项,累计引进外资超过3亿元。(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郑州等6个省辖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率先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定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实行以省为单位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2010年,试点地区群众受益超过6亿元。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启动了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6项国家重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住院分娩补助标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国家级试点洛阳市和省级试点濮阳市、漯河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全省民办医疗机构达到345所,一批有特色的民办医院逐步发展壮大。(九)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政府投入不断加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累计建设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9个、省级重点专科32个。实施了“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等工作,培养高层次临床专家1000余人。中医药科研和继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相继争取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课题84项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90项,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80余项。免费为3500余名艾滋病人提供中医药治疗服务,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十)卫生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卫生文化建设工程。全省卫生系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创新性地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涌现出李振华、张菊新、马文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坚持卫生文化建设与新闻宣传、文艺作品创作相结合,创作了《大国医》、《护士站的故事》等一批影视作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调动广大医务人员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全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新形势和问题(一)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卫生事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部署,在加快我省“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要深刻认识和分析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判断和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不断推动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卫生事业提出新要求,卫生事业进入发展提升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对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卫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范围必须作出相应调整。随着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力度的加大,我省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卫生事业投入将进一步增加,更多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吸引国内外优质卫生资源,将推动我省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升。(三)疾病防控和社会公共卫生管理的任务艰巨,卫生事业处于发展模式过渡转型期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发病危险因素增多,疾病传播加速,慢性病患病率快速攀升,健康问题更为复杂。当前,我省正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对居民的健康威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重。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新挑战。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职业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对人群健康影响更加突出。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尚未形成,卫生事业发展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建设等问题,我省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模式过渡转型期。(四)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居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卫生事业处于多重矛盾凸显期全省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利用效率亟待提升,卫生服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我省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56张、1.79人、1.52人。二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卫生资源集中现象严重,基层卫生资源匮乏。三是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受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