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宁夏“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及《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强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进一步把基础教育的重心引导到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上来,推进宁夏教育科学发展,在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决定,2011年在全区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思想,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总体目标:在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的基础上,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建设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成为“十二五”及今后十年起好步、打好基础的关键过程,成为促进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和探索建立提高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的重要过程。二、主要内容各地要认真分析中小学教育质量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质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质量的措施,以教育行政部门七个提升、中小学十个提升(“七加十”)为主要内容,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取得切实成效。(一)教育行政部门“七个提升”21、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增强科学发展意识,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完善科学发展机制。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拓宽发展途径,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系统的全面落实。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理清本地区的五年教育发展思路;主动指导、帮助所属中小学校确定发展思路、研制发展规划、提升师资队伍发展能力。统筹基础教育的布局与规模、质量与效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基础教育布局结构科学合理,规模相互适应,质量相互支撑。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使学校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望。2、提升教育改革创新质量。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就是转变职能,变传统的管理为现代服务。要突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弘扬“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体制,完善教育机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既创新方法,又创新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化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改革创新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增添活力。要把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结合我区承担的“农村学前教育机制改革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探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改革试点”、“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改革试点”及“改革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试点”等几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和自治区的改革试点项目,不断提升改革创新的质量。努力把教育行政部门打造成改革创新型单位,把学校打造成改革创新型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通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来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3、提升教育管理质量。树立服务意识,改革管理方式,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3提升行政能力和管理效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抓管理、提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上来。坚持依法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使教育管理各项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坚持规范化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常规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职责清晰、程序严密、要求具体、行为规范、评价科学、奖惩分明、配套完备、运转协调的管理制度体系。坚持科学化管理,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坚持严格管理,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管理的全覆盖。4、提升教育保障质量。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落实好“三个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实施重大教育项目带动地方政府增加投入,实施好“校安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国培计划”、“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农村学校周转房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面,落实好南部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早餐计划,提高山区农村孩子的健康水平。5、提升工作落实质量。建立健全效能目标考核任务分解落实、跟踪问效、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确保政令畅通,政出必行,行必有果。围绕重点抓落实,对巩固提高“两基”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作的贯彻执行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进行重点督查,及时掌握落实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攻艰克难,切实抓出成效。改进作风抓落实,在抓经常、打基础、管长远、固根本上下功夫,在盯住问题做工作,在不见成效不罢休上用气力,在注重效果、讲求实效上见高低,使工作安排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项项有效果。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探索建立教育问责的具体4办法,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切实提升工作的落实质量。6、提升教育评价质量。按照国家的部署,积极配合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办学规范等标准,为我区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行动依据。建立健全教育评价的监控体系及科学的评价标准。提高学前教育的入园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合格率,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完善学业水平监测机制。把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是否得到缩小,困难群体学生受教育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群众是否认可和满意,作为评价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把素质教育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学校是否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生是否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方案,要把开齐开足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课程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止和克服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教育水平的倾向。在学校层面深入开展特色、品牌学校创建活动,以此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独特的校园文化、优良的育人质量,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亮点学校。在教师层面,结合区、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深入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建设,建立教育教学示范引领团队,确定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并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7、提升队伍建设质量。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切实解决教育行政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健康素质和决策水平与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道德修养,自觉依法治教、廉洁从政,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薄弱学校探索设立校长特设岗位。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重点从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中选聘一批学历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有志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育事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担任一定任期的校长。要保障特岗校长的经济待遇,并在评选、晋级、任用等方5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二)中小学的“十个提升”1、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要实现课程育人,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德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明确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及要求,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形式,科学构建由浅入深、和谐统一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创建“德育示范校”、“和谐校园”、“孝敬父母月”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国情区情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实现全员育人。2、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把课堂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不断丰富“达标课”、“达标教师”、“达标学校”的内涵,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的良好环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力戒“满堂灌”。注重因材施教,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建立学困生帮助机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实施校长带头上课、赛课、评课和议课制度,在一定规模的学校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重视教学设计检查评定,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常态课的管理与监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63、提升教科研工作质量。学校要把教科研作为深化教学改革,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相关监管机制和评估机制,将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纳入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农村片区教研等形式,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意识,培养自主研修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并通过成果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激发研究热情,直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4、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自治区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强信息基础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我区城乡之间以及与发达地区的数字化差距。深入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区)活动,巩固提高创建教育县(区)的成果,提高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信息设施配备水平,逐步推进“班班通”和“堂堂用”,构建功能适宜、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注重实效的远程教育环境,为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构建遍布城乡的终身教育平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港,建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服务平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