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民计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效益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没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就不可能有发达的市场化、现代化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常国际上把农产品加工业分为食品工业,纺织服装皮革加工业,竹木产品家具业,造纸印刷加工业,其他类等,农产品加工业是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轻工产业。在面对加入WTO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温州市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背景下,开展温州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课题研究,对我市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加快培育国际性轻工优势产业具有广泛、深刻的意义。一、我市农产品加工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基础与现状1、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优势日趋明显。经过多年来发展,全市目前初步形成了食品工业、皮革、竹木制品、特色农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体系。皮革、水产品、茶叶、啤酒、蘑菇罐头、卤制品、草编席等10个行业产量及销售量名列全省前茅。据2001年统计数据,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8%,占全市轻工总产值的9.6%,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1:1,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总值的56%,特别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头在外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尤为迅速,皮革、乳制品、卤制品等加工业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牌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了效益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效克服农产品鲜销时间集中、贮运难、销售市场狭小的矛盾,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了效益农业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6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247家,联结种养基地59万亩,直接带动3.4万户围绕龙头发展商品生产,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加工产品品牌,如乌牛牌、早香茶、清明早三大特早茶、香巴佬卤制品、亨哈山珍、帝师杨梅酒、冰洋竹凉席、虹丰大米、华盛水产、双鹿啤酒、快鹿味精、眯眼调味品等;涌现了一批全国性特色专业乡,如苍南马站“蘑菇之乡”,泰顺“茶叶之乡”,永嘉“早茶之乡”等。带动了一批较大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苍南紫菜、瑞安花菜、洞头羊栖菜、瑞安与瓯海杨梅、文成泰顺野菜、平阳苍南马蹄笋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我市城市化进程。一是随着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据统计,全市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项目达761个,总投资达29.5亿元,已投入资金15亿元,大多数资金流向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环节,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成为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形式,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全市246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农产品加工成为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了农村营销业、运输业、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我市中心城镇建设提供了巨大空间,推进了城市化进程。4、区域化、外向型、“走出去”战略,成为温州农产品加工业的新态势。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全市逐步形成了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全市已有近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和加工基地,形成了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带和块状经济。如平阳水头、瓯海瞿溪的皮革基地,苍南观美的席草编织基地,灵溪沪山的卤制品加工基地、飞云江沿岸的蔬菜加工基地、乐清蒲岐瑞安安阳的水产加工园区,永嘉沿山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带、鹿城藤桥畜牧养殖加工基地等,部分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基地。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外向型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01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3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13%,全市现有集团型农业加工企业12家,2001年产值合计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出口交货值亿元,占全部出口交货值的%。,其中创汇1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5家,华盛公司、海美鲜集团公司水产出口交货值超亿元,提高了温州农产品的国外市场占有率。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中有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有家获得FDA注册或HACCP认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初步战果,一方面企业凭借自有品牌、资金、管理优势到外地建基地、搞开发、办实体,目前已建立粮食、蔬菜、水产、畜禽、乳业基地70万亩,总投资20亿元,做大做强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另一方面,企业采用虚拟经营模式推广低成本扩张,利用品牌优势由当地进行加工直接出口,提高了我市农产品加工的外向度。再一方面是企业着力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一些出口意识强、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寻求更多的产品出口地、在国外设立分公司、经销处、代理商等形式,加大了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二是建立健全国内市场营销网络,一些优势企业以大城市为主,通过设立销售网络、配套中心等形式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扩大了产品影响力,打造了企业品牌和形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相对长足的进步,但与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农业产业化、持续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农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够,市场导向、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转化增殖的幅度偏低,市场流通体系和新型市场主体尚未有效建立,影响了产业链的对接。二是与本地资源关联度大的加工行业深加工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应对入世后两个市场的实力和能力。三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目前真正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不多,专用加工农产品基地的分布分散于挨家挨户,产品品质不统一,供应不稳定,缺乏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等中介机构组织农民专业化生产。协会和合作社的行业建设薄弱,其综合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薄弱,生产资料、生产标准、法规体系、认证体系、标志体系的建设滞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严重影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水平。五是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宽松,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多部门管理,相互间协调不够,行业内部缺乏自律与制约机制,社会化分工服务和配套建设滞后,农业贷款难问题突出,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大,出口农产品不能及时足额退税,信息、人才、技术的交流引进缺乏支撑体系等,影响了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六是受历史原因影响,人们对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和意识尚不够,尤其是广大农村还基本停留在农产品加工传统项目、大路产品的认识阶段,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农产品供给总量增加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快农产品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效益。经过“八五”、“九五”期间发展,目前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状态,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效,屡见不鲜,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既是农业经济结构问题,又是市场体系问题,本质问题是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产业链脱节,效益农业未能有大的突破。——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农产品加工与人民生活消费密切相关,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更加注重安全卫生、营养保健、方便快捷,整个消费结构趋向于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农村消费趋同于城市化倾向,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消费品市场空间很广阔,消费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业克服市场分割障碍和体制弊端,实现较大发展。国内农产品加工市场一体化和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趋势逐步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在一个时期内处于较大的动态的调整状态。——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涉农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逐步形成合力,国家计委、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发布《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浙江省委、政府召开全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对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从总体上看,入世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大致是四种情况。一是对合资合作生产或国内以当地市场为主体的啤酒、味精、调味品、方便冻冷食品等影响不大,二是对以出口为主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蘑菇罐头,速冻鲜菜及半成品、卤制品、茶叶、草席、水产加工品等产品出口有利。三是对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的粮油食品、酒类、乳制品饮料等冲击较大。四是国外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名牌食品将大量进口,对我市同类产品冲击较大。加入WTO后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来看是利大于弊,但也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四)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消费和技术发展趋势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和消费走向是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快速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消费者的青睐度日益增强,方便快捷性食品日益走俏,有向主流食品发展的趋势。在技术发展方面,各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品质评价、食品掺微鉴定、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将不断提升食品工业的技术层次。非食品类的农产品加工如皮革、日用品等也将普遍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产业层次。例如,应用辐照保鲜是国际上被公认为安全、卫生、无污染的保鲜贮藏方法,它可以使马铃茹、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避免发芽变质,使黄瓜、蕃茄、豆角等蔬菜抑制腐烂,使香蕉、草莓、柑桔延长成熟过程。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消费及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特点,确定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主题,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为导向,以增强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能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手段,以建设加工园区为载体,以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为关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强化产业链接,为我市打造国际性轻工城融注新的产业集群。(二)近期主要目标经过5-8年的努力,建立健全以食品工业为重点、特色行业和品牌产品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以优胜龙头企业为骨干、专业农户为基础、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动、农科教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外向型经济和内拓经济相结合、多种流通渠道、多种交易平台的市场营销体系;以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产加销全程监控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到2010年前后,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争取突破350亿元,其中食品工业产值20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有的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增长。至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率和出口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农产品加工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形成若干个在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较高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加工行业。——组建10个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年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树立10个省级以上的著名品牌和一批全国知名商标。——农产品基地70%以上实现专业化、园区化、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加工业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部分领域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建成若干个农产品现代化物流配送枢纽,拓展营销网络,逐步实现跨国经营。三、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一)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决定产业方向。从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形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