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工“十一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森工“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06-30“十一五”是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森林工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黑龙江省森林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森林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拥有黑龙江森工和大兴安岭森工两个全国最大的重点森林工业基地以及林业厅所辖的地方林业,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现有大型森工局50户。全省森林资源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目前,林业经营总面积3145万公顷,其中:森林总面积2007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4.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6%。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建设,我省森林工业形成了以森林培育、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和森林旅游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森林工业产业体系。产品种类主要有原木、人造板、纸、家具、装饰材、森林食(药)品等数十大系列,上百个品种。(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随着国家林业经营战略的转变,林业由单纯的物质生产,转向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同步发展,生态建设优先的现代林业经营方向。黑龙江省森林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1、林木加工业发展较快2005年,黑龙江省共有规模以上林木加工企业281户,实现销售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增加值26.4亿元(2004年数据),同比增长13.3%;实现工业产值97.5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利税7.2亿元,同比增长58%;销售收入、产值、利税“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9.2%、9.3%、14.9%。主要产品产量:人造板7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2%;家具264万件,同比增长37.7%;纸浆19万吨,同比增长1%;机制纸64万吨,同比增长6.7%。2、实现了森林分类经营实施天保工程后,两大森工集团林业用地划为禁伐区面积513.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1.0%;划为限伐区面积717.0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3%;划为商品林经营区面积425.7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5.7%。3、木材减产到位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方案,两大森工集团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1020.4万立方米,减至22003年的633.4万立方米,“十五”期间已调减到位。五年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435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约2290万立方米。4、森林资源管护得到强化林区建立了以职工家庭承包管护、成立管护大队巡护和木材检查站驻点检查为主的“三道防线”,实现了对1656.2万公顷森林的全面保护。有效的控制了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鼠害的蔓延,遏止了盗砍滥伐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5、公益林建设得到加强“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76万公顷,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培育和保护,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6、产业体系趋于多元化在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天保工程的实施,建设了28个转产项目,主要是林区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木材制品的精深加工,为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后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十五”期间森工经济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森林工业多元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逐步摆脱了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过分依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的特点是老企业多、传统产业多、森林资源过伐严重。虽然经过近年来的改革、调整和改造,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积累的问题过多,改革、调整和改造的力度有限,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已成为森林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主要表现是:1、体制不新,机制不活,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企业缺乏发展活力黑龙江省森工企业都是在七十年代以前由国家投资开发建设的,全部是国有企业,同时还承担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近十多年来在全国经济体制变革中,由于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对外开放程度低,企业发展和产业调整还过多依赖于国家投入和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过窄,投资主体单一。虽然其内部在多种经营上民营、个体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份额所占比例过小,对林区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限。目前,森工企业国有经济比重大,在市场经济中,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尚未建立,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方式单一,生产管理以承包方式为主,以包代管,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经营体制,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大,大部分集体所有制职工尚未参加养老保险,林区社会保障能力非常弱,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32、森林资源总量减少、质量下降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减少。林区现有的森林资源与开发初期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全省林区森林总蓄积由19.7亿立方米减至14.3亿立方米,减少了37.8%。二是可采资源数量剧减。到2005年末,黑龙江森工在商品林区蓄积中,以幼中龄林为主体,占82.2%,成过熟林仅占1.9%。三是森林覆盖率虽然增加,但森林质量(生态功能)下降。大兴安岭森工森林每公顷蓄积量比1964年的108立方米,下降了27.8%,造成了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很难达到原始森林所具有的生态效能。这种森林资源状况,对经济的承载力也相当脆弱,在可采的森林资源中,珍贵树种越来越少,木材径级、等级逐年下降,木材平均售价下滑,严重影响了木材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森林工业的发展。3、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我省森林工业是依托木材采伐发展起来的,各森工局长期以来产业结构都是以原木采伐为主,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森林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平均固定资产只有300多万元,最小的企业仅有几万元。两大森工所属的1386户木材加工企业中,按照企业规模划分标准,99%以上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年均产值仅260万元。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企业之间争资源、抢市场,产品结构趋同。4、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林区改革步伐缓慢,林业的产业体系建设资金渠道越来越窄,甚至出现了阻塞。在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的情况下,由于投入的严重不足,一方面对现有企业的调整和改造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木材加工产业链短,生产的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使整个森林工业产业发展滞后。5、林区生活艰苦、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林区企业大多地处边缘,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水平低,加之机制不活等因素,导致林区不但吸引不来新的人才,而且还存在大量人才外流的现象。林区不仅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也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这在建设大的林产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时就显得尤为突出。(三)发展面临的形势1、国际形势一是重视和加强林业是一个世界性的大潮流。随着全球森林的不断减少,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追求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我省森工林区责任重大,理应肩负起培育森林4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省森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以后,在俄建立木材采伐基地以及大量进口原木,为我省森林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证。但由于国外林木产品大量涌入以及国际木材加工企业纷纷到国内投资设厂,使国内市场国际化,给我省的林木加工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果竞争力不强,很难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生存,这就要求我省森林工业要尽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向规模化、集团化、高质量、低成本、服务专业化迈进,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2、国内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发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使林业得到全国、全社会的重视,使社会真正认识到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生态需求是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因此森工林区必须把建设和保护公益林,为社会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安全、生态安全、人类生存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另外,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产品的需求将呈现出明显的增势。这对我省森林工业发展将产生较大压力,供需矛盾加大。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森林工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我省森林工业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结构调整,跟上全国的步伐,主动适应市场,发挥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二、森林工业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及发展趋势国家对林业的第三次定位,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这些都为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一)资源优势1、黑龙江省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两大森工林区都大幅度调减了木材产量,减产后木材年定产产量是633.4万立方米,加上地方林业产量,目前我省每年木材产量为754.5万立方米,产量仍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省林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贸合作,2004年以来,我省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木都在700万立方米以上,是进行木材精深加工的重要原料来源之一。此外,我省森林后备资源发展潜力巨大。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枯竭主要是森林可采资源枯竭,5林龄结构不合理。目前现有林的80%以上为中幼龄林,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使不堪经济重负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在现代林业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森林资源实行了分类经营,两大森工集团区划商品林经营区425.7万公顷。目前,我省林地生产力很低,平均年蓄积生长量只有3立方米/公顷。按照我省水、热、土壤条件修正的光合潜力公式计算,森林生产力理论值应达到年12-15立方米/公顷,现实生长量只相当于潜在生产力的1/5-1/4。商品林经营区在集约经营的条件下,年蓄积生长量完全可达到6立方米/公顷以上,森工商品林经营区年总蓄积生长量可达2293.2万立方米以上。因此,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我省木材产量在现有产量基础上会呈上升趋势,并维持一定的合理木材产量,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林区内的非林木资源丰富黑龙江森工林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除红松、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等名贵树种外,还有寒温带植物2200多种。其中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平贝、黄芪等药用植物600余种;松茸、黑木耳、榛蘑、元磨、猴头、榆黄磨、刺嫩芽、蕨菜、黄瓜香等食用菌、山野菜300余种;松子、榛子等油料资源20余种;东北虎、黑熊、鹿、山鸡、林蛙等野生动物500余种。地下有含锂、锶、氡、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森林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其生长区域广阔、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只要对其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就可实现永续利用,这为森工非林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森工林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发展绿色食品和北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为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提供了基本条件,为森工的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此外,林下非木资源的开发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上,黑龙江省林区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二)产业基础1、产业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形成随着林区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科技进步,森林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森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打破了独木支撑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五业并举(木材生产、营林、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旅游)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木材加工作为森工企业的主导产业,虽然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