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国内外燃料电池研发机构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中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该所先后在碱性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该所于1993年开展了PEMFC的研究,在电极工艺和电池结构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现已研制成工作面积为140cm2的单体电池,其输出功率达0.35W/cm2。于1994年开展了SOFC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2000年该所已完成30kW车用用燃料电池的全部试验工作。2002年研制成功200W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组。近年来,该所研制了百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成功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另外,还研制了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家电领域的百瓦级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该所于1990年开始研究PEMFC,工作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电极的制备工艺和甲醇外重整器的研制,已制造出100WPEMFC样机。1994年开展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90年代初该所开始了MCFC的研究,在LiAlO2微粉的制备方法研究和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MCFC的阳极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所与美国CaseWesternReserve大学和俄罗斯氢能与等离子体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SOFC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系统研究了流延法制备氧化锆膜材料、阴极和阳极材料、单体SOFC结构等,已初步掌握了湿化学法制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和致密陶瓷的技术。清华大学从事燃料电池客车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的重整、存储、运输等研究开发。90年代初开展了SOFC的研究,利用缓冲溶液法及低温合成环境调和性新工艺成功地合成了固体电解质、空气电极、燃料电极和中间联结电极材料的超细粉,并开展了平板型SOFC成型和烧结技术的研究。1993年开展了PEMFC的研究,研制的单体电池在0.7V时输出电流密度为100mA/cm2,改进石棉集流板的加工工艺,并提出列管式PEMFC的设计,与德国Karlsrube研究中心建立了一定的协作关系。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研究。研制成功了50kW级天然气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合作完成了“凤凰燃料电池展示车”等。同济大学燃料电池轿车和加氢设施制造的研究开发。成功研制出“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并且联合壳牌将于2006年底建成上海首座固定加氢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1992年开始中温SOFC的研究。一种是用纳米氧化锆作电解质的SOFC,工作温度约为450℃。另一种是用新型的质子导体作电解质的SOFC,已获得接近理论电动势的开路电压和200mA/cm2的电流密度。此外,还在研究基于多孔陶瓷支撑体的新一代SOFC。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了5个系列的燃料电池产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与大功率(30KW-150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动力系统。公司产品主要有60-150kw城市大巴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或发电站,30-60kw轿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或发电站,1-10kw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游览车、发电站,1-150kw燃料电池堆,电池部件等。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同济企业管理中心、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十一所及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世纪富源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以开发生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主。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公司开发生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发动机技术开发及测试技术平台建设。上汽汽车工业集团主要从事燃料电池汽车,储氢系统的研究。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研制用于便携设备的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与部件,包括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及流场板等。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自行车和小型摩托车。苏州小羚羊电动汽车公司研制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