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教学都无所谓,形成懂得相关知识的人懒得用,不懂相关知识的人干脆不用,在整个农村学校没有形成一个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2.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有效运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内在的根本原因。要保障这一内因的良性发展是离不开相应的外部环境的,学校应积极地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只有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的素质才会提高。2.1加强引导,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学校一切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策略和方法,学校领导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行者与倡导者,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执行者,大多数教育教学工作都由教师来完成的,如果教师不积极主动或不愿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就谈不上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了。因此,学校领导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人,应全面倡导全体教师充分认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形成人人用资源,个个懂资源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积极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广泛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2加大投入,完善设备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设备上也要努力完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不能因为起点低,资金少就产生消极懈怠情绪。要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地完善更新教学设备。2.3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信息技术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教师的观念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更新。2.4加强参加培训,增强技能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有效地吸收别人先进的经验,增强教学技能,让自己的信息视野更加开阔。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做到校本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充分提高教师信息资源利用的水平,增强教师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总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每个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运用。(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马家铺学校;甘肃定西743000)1.教育信息化内涵教育信息化实际上是信息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在教育活动中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新要求的过程。简单说来,教育信息化即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2.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开展有效的信息化师资培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要求,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李胜男【摘要】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正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师信息素养。本文对教育信息化内涵、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进行了基本阐述,并简要的分析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所面临的的挑战。【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职业教师信息素养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从学校层面上,各院校着力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投入比例日益增大。建设校园网为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有效互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开发教学管理平台、办公应用系统、网上评课系统以及网上考核系统,节约了资源和教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考核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也使得工作的开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建设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录播室,购买相关软件和教学资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鼓励职业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化大赛,提供职业教师与企业共同5中内文.indd 482013-6-2118:17:0049合作及开发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平台和政策,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创造机会与条件。从教师层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例逐年上升,PPT课件、视频技术、Flash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变得生动、内容更加丰富;各专业、各年龄层次的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运用逐步成熟,从资源获取到信息处理,从课件制作到教学实施,从电子试卷的制作到网上测评,从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到网络课程的开发,职业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从学生层面,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不断更新的信息化技术,使得学生可以脱离枯燥、单调的学习环境,增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应用成果,对提升学生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 3.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我国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中职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而教师又是打好基础的“基石”。因此,培养和提高职业教师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2002年3月1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分析、处理与呈现信息,具备利用信息资源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3.1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的资源的能力资料搜集与检索能力是信息化素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45分钟的一堂课,往往需要教师查阅许多资料加以整编,最后展现给学生。如何有效快速查找所需资源,是许多教师都遇到的问题。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工作事倍工半,比如按照类别进行文档搜索、 使用网盘功能下载无插件的软件、通过专用软件获取无法下载的文档。另外,还应具备运用信息化技术处理资源的能力,Swf格式课件的生成、视频的编辑、图像的处理等都要做到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解决。3.2利用信息资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针对设备昂贵、损耗大、安全隐患大的实训课程,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仿实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学生先仿真练习,再进行实操训练,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本、延长了实训设备寿命,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也可以有效解决分层次教学的问题。3.3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精品课程以及网络学习平台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另外现有信息化资源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也需要一线职业教师参与到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中去。职业教师要有具备将信息化技术和本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融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善用信息化资源,才能真正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快信息化进程。4.职业教师提升信息素养面临的挑战4.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许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现今思维活跃、天性好奇的90后乃至00后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以及实际信息化水平较以往的学生都要高很多,只有更新观念,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动画、色彩、声音等变换以及不同的呈现方式,展现给学生一堂“活”、“色”、“声”兼具的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若给学生一瓢“鲜活水”,教师必须要有“长流水”。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教师要不断挑战自我,更新观念、学习新技术。4.2信息技术的与课程有效整合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是培养的重点。职业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既要转变观念,认识、了解信息化技术,更要把信息化的观念和技术转化为实践教学中去职业教师不仅术业要专攻,更要积累经验和技巧,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术业”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出去。4.3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的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这就意味着职业教师要加强教科研水平,提升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着力建设项目库、案例库,积极构建更为丰富的职教资源信息平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内涵的关键,也是职业教师教育生涯的永恒话题。面对机遇与挑战,要更新观念,推陈出新,更需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参考文献:[1]杨丽君,王兴柱.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教学研究,2009(12)[2]朱怡青.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角色转换[J].当代教育论坛,2010(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4]刘志刚.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5]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6]黄滨.教会学生学习——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行动与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7]张霞杨劲松.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培养[N].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给学报,2012(3)[8]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2(11)[9]王永超.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产生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10]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成果展鲁昕:拿出干劲先行先试,辽宁的做法值得学习[J].河南教育,下旬2012(7)(作者单位:大连电子学校;辽宁大连116000)5中内文.indd 492013-6-21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