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tObserver管理观察·总第497期□黄国杰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几点思考(建行温州瓯江支行,浙江温州325000)摘要: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监管日趋严格、金融“脱媒”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都使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日渐加剧,各家银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加快探索经营转型,银行同质化竞争的分水岭正在形成。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思考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监管日趋严格。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时启动了新一轮的国际监管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强化了单个银行或微观审慎监管,而且还强化了宏观审慎监管,尤其是加强了资本监管。随着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主导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长期以来国内银行依靠增发和发债等外源融资补充资本的道路今后将难以持续。其次,金融脱媒进程加速。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逐步下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客户对银行物理渠道的依赖度降低,在不同银行之间的转换成本降低,导致客户忠诚度降低。第三,利率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尚未放开,但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早就已经市场化了。另外,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行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来间接获得存款,实际上是对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的预演,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赢利模式带来挑战,中小银行将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会破产倒闭。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等方面已经实现较快增长,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依旧相差很远。将来在提高中间收入占比、改善收入结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将来盈利预期下降,以及竞争格局加剧,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如何转变盈利模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业内权威人士表示,银行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银行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靠过高地消耗资本、信贷增长.,银行业将来在规模增长上将趋向平稳,业务的重心将由粗放式地追求“量”,转向追求结构的优化,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应对竞争、监管要求、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同样表示,将来十年,银行业必须要转型,它不或将再继续依靠这种迅猛的信贷投放扩张、靠利差,保持迅猛的盈利增长。盈利收入模式要想平稳,必须让整个收入结构更加均衡,必须转向其他真正的中间业务,转向金融产品的创新。在金融业进展相对成熟的市场,如美国、日本、欧盟的银行机构,收入更多地靠利差以外的服务,其非息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大都在4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70%。现在银行业转型的要害在于转变观念,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回归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和企业居民的金融需求。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经济转型成功完成,银行业的下一轮黄金增长期将有望就此起步。阎庆民特别提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服务小微企业,构建互利双赢局面。中小银行要将小微企业作为战略伙伴和服务对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与小微企业同成长,共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通过体制机制的设计、技术手段的开发,把过去分散化、人海战术、风险高、不规范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变成一种标准化、规模化、可复制、低风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除了大力进展中间业务外,将来走综合化经营之路,实现收入多元化,成为业内对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的另一等待。客户结构中小化、收入结构多元化、服务手段电子化将成为国内银行经营转型的主要方向。首先是客户结构中小化。大型企业受益于融资方式的多样和便利,对传统贷款需求下降,而中小企业受政策支持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贷款、供应链融资等业务的需求旺盛。同时,财富管理发展空间广阔,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正在形成。中小企业业务和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其次是收入结构多元化。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将是未来我国中小银行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几年,银行业收入结构将明显改善,零售业务占比上升、批发业务占比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上升、利息收入占比下降;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收入占比上升、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收入下降。第三是服务手段电子化。电子银行业务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些重视技术进步、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银行将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国外银行的发展历程表明:银行网点的业务定位随时间推进不断变化。财富管理型网点和客户关系管理型网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是网点定位差异化。第三是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第四是完善网点功能分区。未来几年,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银行业之间及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尤为如此。在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中,投资过高和消费过低的不平衡性近年来日益突出,表现在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就是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集中度居高不下,这种资产结构更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持续30多年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这将对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新的挑战。马蔚华指出,中国的银行要从制度、文化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入手及时转型,以适应将来更加市场化的竞争。◆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