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20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解读主要内容修订背景拟解决的问题修订过程主要内容及与旧版对比修订背景2006年,原卫生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该规范实施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得全国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然而,随着传染病防控业务的拓展与工作要求的变化,现有规范中关于报告病种、部门职责、信息交换和共享、系统和信息安全等部分的内容亟待更新。同时随着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拟解决的问题机构职责问题人员、机构、经费保障问题电子病历与“大疫情”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问题传染病数据共享与信息利用问题系统及数据的信息安全问题慢性传染病报告管理调整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责增加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具体要求电子传报卡的报告、保存等管理的要求基于电子病例系统与大疫情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规定强化信息安全、数据使用安全修订过程过程确立要点2013.3确立要点研讨起草2013.6专家起草征求意见2014.9国家卫计委各司局2013.4专家咨询2013.03-052013.5报疾控局2013.7专家研讨2013.9报疾控局2013.06-092013.10-2014.092014.3疾控局各业务处室正式发布2015.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等与旧版对比变化的关键点卫生计生委卫生部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编制依据卫生计生委卫生部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组织机构职责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相关联接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作出修改(一)将第三条第五款修改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二)第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国家疾控中心国家疾控中心(4)负责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并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机构职责(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地方各级疾控中心地方各级疾控中心(1)辖区报告管理、培训、指导(2)收集、分析、预测、评价(3)动态监测、调查核实(4)网络维护(5)数据备份、数据安全(6)考核、评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增加“指导本辖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网络报告”组织机构职责(1)辖区报告管理、培训、指导(2)收集、分析、预测、评价(3)动态监测、调查核实(4)网络维护(5)数据备份、数据安全(6)考核、评估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查处。组织机构职责无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3.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4.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5.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并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组织机构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6.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组织机构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告。组织机构职责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传染病信息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病种报告病种修改为“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加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增加了“手足口病”共39种传染病信息报告共37种。诊断与分类病例分类与分型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登记与报告无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见附件)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信息报告无。填报要求填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填报要求填报要求不详列传染病信息报告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报告程序和方式报告程序和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采供血机构发现阳性病例也应填写报告卡。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报告程序和方式报告程序和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或直接数据交换。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报告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报告,同时传真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程序和方式报告程序和方式区域信息平台或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已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的要逐步实现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功能。传染病信息报告无。报告程序和方式报告程序和方式不列。传染病信息报告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报告时限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报告时限报告时限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传染病信息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审核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须对收到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或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报告数据管理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审核审核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规定要求报告的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并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报告数据管理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订正订正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抽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删除。报告数据管理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