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家族企业凝聚力的制度分析与设计姓名:邱少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徐彬20050501家族企业凝聚力的制度分析与设计作者:邱少春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邱少春家族企业组织制度与企业凝聚力-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5(5)本文以家族企业凝聚力为切入点,提出了企业凝聚力的评价标准体系,从企业凝聚力的角度对不同形式的家族企业制度进行了考察,阐明了家族企业具有凝聚力的原因.2.期刊论文徐彬家族企业凝聚力的集聚与耗散-统计与决策2005,(7)关于家族企业制度的绩效,学术界的结论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个中缘由更是见仁见智.本文仅从企业凝聚力的侧面,分析家族企业制度的优势和缺失,试图找出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对接的模式和方法.3.期刊论文岳洪竹家族企业发展优势的研究-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5)家族企业有着较为旺盛的生命力,这源于其自身相对于其他企业组织形态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分别从代理成本、凝聚力、文化因子等因素对家族企业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4.期刊论文肖兴政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生态经济2005,(11)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优劣的分析,提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做大做强的应对措施.5.期刊论文晁上论家族企业权力的代际传递-南开管理评论2002,5(5)本文以家族企业的定义作为研究突破口,将家族企业划分为家族业主制企业、家族合伙制企业、古典家族股份公司和现代家族股份公司四类,并且对各自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特征引出了关于家族企业保留所有权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情感与凝聚力、产权、决策和契约四大因素;进而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递成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继承人和掌门人、普遍凝聚力和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三个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家族企业进行权力代际转移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完成:准备阶段,融合阶段前期,融合阶段后期,移交阶段。6.学位论文窦军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企业家默会知识和关系网络的传承机理研究2008作为一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地都大量存在和发展着,并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它们的持续成长却面临着代际传承的严峻挑战。据估计,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到第二代,能够将接力棒顺利传到第三代家族成员手中的仅为10-15%。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普遍到了退休的节骨眼上,全国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如何实现这些家族企业的顺畅传承,进而推动它们的持续成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紧迫课题。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虽日渐活跃,但仍明显落后于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议题。通过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理论研究脉络的梳理和前沿动态的追踪,笔者认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指一系列要素在代际间的传递或转移。除人们日常关注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外,企业家默会知识和关系网络等也可能是需要传承的重要要素。可是,目前这些要素的体系还不够明确,不同要素间的相对重要性也尚未厘清,各要素在代际间传递或转移的过程机理更是没有得到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理论研究提升过程中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本研究分别在第三至第五章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尝试性的回答。第三章对企业家个体层面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要素进行了系统识别。通过对41则媒体报道资料的结构化分析和对来自60家面临传承问题的家族企业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家默会知识、企业家关系网络和企业家精神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企业家个体层面需要传承的三大类要素,且企业家默会知识和企业家关系网络较企业家精神在传承中显得更为重要。在对三类要素内部诸成分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上,企业家和企业家子女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讲,在企业家默会知识方面,企业家子女较为看重诀窍知识,尤其是管理经验类知识,而企业家对诀窍知识和心智模式重要性的判断则较为平衡。在企业家关系网络方面,企业家对其关系网络重要性的判断明显高于企业家子女,但他们都认为外部关系网络要比内部关系网络更需要传承。在企业家精神的诸维度中,企业家和企业家子女较为看重的是敬业精神和开拓精神,其它维度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第四章重点研究了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在对知识管理领域关于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家族企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家族关系对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的影响。现有研究认为,家族关系可以从家族凝聚力和家族适应性两个维度进行刻画,而企业家默会知识的代际转移则可以从获取知识所有权和对知识的承诺两个维度进行测量。在本研究中,对一手经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家族凝聚力可以细分为家族亲密度和家族集体倾向两个子维度,获取知识所有权可以细分为诀窍知识获取和心智模式领悟两个子维度,而对知识的承诺则可以细分为诀窍知识承诺和心智模式承诺两个子维度。对来自中国96家样本企业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家族亲密度对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的四个维度都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家族适应性仅对心智模式领悟维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族集体倾向对四个维度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对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任者-继承人关系对家族亲密度和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之诀窍知识获取维度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对家族亲密度和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之诀窍知识承诺维度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家族成员的个人角色认同对家族亲密度和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之心智模式领悟维度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对家族适应性和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之心智模式领悟维度也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第五章着重对企业家关系网络代际传承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对13家处于不同传承阶段的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和/或继承人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借鉴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流程,笔者同另外两位编码员一起对访谈资料进行了结构化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首先,企业家关系网络的代际传承具有过程性、引导性、不完全复制性、重构性等四大特征。其次,在企业创始人和继承人看来,最需要传承的外部关系网络节点是政府,接下来是客户、银行和供应商,最需要传承的内部关系网络节点主要是由包括创业元老在内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再次,对“自然”传承的家族企业而言,企业家关系网络的代际传承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传授关系理念,做好传承准备;梳理网络结构,明确节点关系;引入父辈圈子,传递交接信号;父辈逐步淡出,节点代际过渡;拓展关系节点,重组网络结构。最后,从总体上看,企业家关系网络的代际传承过程遵循着“先内后外,逐步推进”的规律。在内部关系的代际传承过程中,家族企业通常会让继承人从自己的优势点或易出成绩的点切入,尽快做出成绩,靠成绩赢得大家的认同和接受;在外部关系的代际传承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从偏重“经济”的商业关系(比如供应商和客户等)着手,逐步向偏重“人情”的社会关系(最为典型的当属政府)推进。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系统识别了企业家个体层面的代际传承要素。识别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而促进它们的顺畅传承,是该领域理论研究的首要目标。要想实现该目标,首先必须对传承的结果作出科学的评价。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意味着一系列要素在代际间的传递或转移,因而对传承结果的评价也应该从多个角度针对不同的要素分别展开。但是,现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将管理权和所有权的代际延续“锚定”为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结果表征的前提下进行的。由于缺乏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要素的系统认识,研究成果还显得比较零散,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和继承性不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以传承的主要当事人(创始人和继承人)为核心,系统识别了企业家个体层面的代际传承要素,有助于提高研究者们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现象的全面认识,提升研究的系统性和成果的继承性,并有助于该领域研究从“组织”向“个体”的延伸与深化。(2)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家族关系对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的影响机理。企业家所拥有的默会知识是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能否实现这些知识的代际转移,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败至关重要。可是,当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主要还是关注了物质资本,对知识资本的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在识别出企业家默会知识所需传承成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家族关系对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的影响机理,丰富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理论视角。同时,本研究对家族关系、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承诺、家族成员的个人角色认同等家族企业领域特有变量的深入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族企业研究“借用”其他领域理论框架的局限性,有利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知识积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理论从“背景”走向“内容”。(3)通过案例研究剖析了企业家关系网络的代际传承过程。企业家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己获得共识,但是西方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较多的关注网络的内容和结构、结网过程、以及社会网络的前因和后果;而有关华人社会网络和“关系”的研究则主要沿着关系网和关系的分类与解释系统两个方向展开。目前,关于企业家关系网络和“关系”传承过程及路径的研究几乎还是一个“盲点”。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关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13家面临传承问题的中国家族企业为对象,通过案例研究对企业家关系网络代际传承的内涵及特征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识别了需要传承的关系网络节点,分析了它们在代际间传承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企业家关系网络代际传承“质”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从“事件观”向“过程观”演进的实质性进展。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年轻,本文也仅仅是对其中几个相对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未来研究还需要从多方面去提升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完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理论体系。其中,对组织层面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要素的识别、对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不同要素代际传承实现方式或途径的归纳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要研究议题。7.期刊论文黄小燕.黄政荣家族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探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2)家族企业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主体,创业初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渐出现了企业凝聚力下降,外部人才难以流入,人才流失等弊端.因此在家族企业建立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源入股,非常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员工的稳定.8.学位论文唐杰家族企业人才流失与管理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200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家族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企业对于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家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安全。影响家族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非常多,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因素是家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由此本文在把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管理角度入手提出了家族企业人才流失与管理因素影响模型。本文通过对江浙皖地区家族企业的162位员工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找出管理作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薪酬福利、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环境条件这七个管理因素。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论证家族企业人才流失与管理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影响关系从大到小依次为管理作风、薪酬福利、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环境、组织结构。同时我们发现对于不同员工,人才流失与管理因素呈现动态匹配关系。此外,员工工作满意度与人才流失又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工作满意度对人才流失是有差异的。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认为要抑制或解决家族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应从企业管理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改造家长制管理作风;第二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形成较强的企业凝聚力;第三要建立有效激励人才的薪酬福利体系,为员工提供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