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探索研究Explorationandresearch质量管理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关于“失独家庭”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10240109),受其资金支持。【文章摘要】“失独老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目前社会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而且由于群体调查比较困难而被大众所忽视。我们讲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才能共享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因此,这就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社会大众的精神慰藉、社会力量的科学救助以及失独老人的自我赡养共同构成养老对策,四位一体的打造失独老人的生态环境,最终有效保障失独老人的生活和养老。【关键词】失独老人;救助;对策谈失独老人,首先要从“失独家庭”开始说起。“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内因或外因失去唯一子女,且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家中的老人即被称为“失独老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与实施造就了一大批独生子女家庭,使得唯一的孩子成了全家人的希望。独生子女家庭可谓是一种高风险家庭,一旦独生子女因为死亡、走失或其他种种原因而从家庭中离失,那么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便成为了失独老人。因此,失独老人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特殊群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该被忽视和遗忘。国家和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了解其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帮扶和救助。1失独老人的阶段性表现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失去子女后,经历的痛苦不言而喻。在这整个非常艰难的心路历程中,每个阶段他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其心理状态以及对痛苦的感知程度也是不同的。对失独老人的救助不是一蹴而就,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地帮助他们减少痛苦,解决生活困难。在失去独生子女后,失独老人所呈现出的情绪、行为变化大致分为:1.1第一阶段:承受痛苦,悲伤绝望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失去唯一的孩子可谓是重大的打击,不仅使家庭结构遭到破坏,支离破碎,而且也使父母对孩子的精心栽培付之一炬。在这一时期,失独老人会产生自闭心理,逐渐远离社会,失独老人的救助对策分析李佩遥孙光辉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与原来的社交圈疏离,带着对子女的思念会对生活充满绝望,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这种痛苦会持续很久,时间也难以平复,因此这一阶段也是失独老人最难度过的时期。1.2第二阶段:接受事实,缓解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的离去女对失独老人的打击会慢慢变淡,他们已经接受了失去子女的现实,恢复正常生活,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逐渐减少,但在周年忌日痛苦的症状又会暂时重现。即使在恢复期,失独老人的社交圈依旧很窄,他们不愿过多地与人交流,更怕谈及有关子女的话题,因为这是他们永久的痛楚。失去独生子女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将是终生的,任何方式都不能完全弥补这种痛苦,也没有根治的方法。2失独老人的需求分析及救助对策2.1第一阶段:精神和情感需求强烈失去子女对失独老人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打乱、生活水平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心灵上难以弥补的伤痛。这一阶段内,被苦痛所缠绕的他们最大的需求是精神和情感层面而非单单是物质层面。这时期的失独老人更多的是悲伤、失落、抑郁以及对子女的思念,他们孤独、绝望,并不会考虑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也不会为养老做打算。政府若是能够建立专门的机构,或是组织相应的志愿者,对失独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压抑的情绪得以倾诉和宣泄,就不会让他们对死者的情感寄托无处安放而完全陷入孤苦绝望的境地,也不会让他们更加封闭自己、远离人群而使社会交往功能完全丧失。这一时期对失独老人的救助更多地要侧重于心理和情感方面,防止他们陷入精神抑郁和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而导致社会边缘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早日恢复正常生活。2.2第二阶段:物质需求凸显随着失独老人精神状态的恢复,他们对物质等基本生活的需求开始逐渐突出,由于年龄的增长,失独老人在养老和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便暴露出来。长期处于痛苦状态使他们患病的几率较高,而一旦被疾病缠绕,失独老人面临的经济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没有了子女的赡养,缺乏子女资助这一关键性的外部经济资源供给,“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下降,甚至出现部分家庭基本生活需要都难以保障的问题。所以当他们出现生活困难后,最直接的就是求助于政府部门。这一时期的失独老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物质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失独老人的帮扶力度,提高扶助标准,使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3针对失独老人救助工作的建议3.1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讲,失独老人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政府便成了他们最后的依靠。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失独老人应被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由国家财政统一建立专项基金,实行对这一群体的救助。此外,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扶助标准,特别是建立扶助金和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保证扶助金标准随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使失独老人免受养老的后顾之忧。3.2提高社会关注度开篇已经讲到过,社会大众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度并不高,所以社会舆论也是对失独老人的帮扶媒介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失独老人的曝光次数,同时也能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媒体的聚焦必然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慈善团体等加入到救助失独老人这一具体的活动当中,因此创建良好的失独老人关注度也会给失独老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3建立领养政策在保障了失独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对于有意愿的家庭,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失独家庭领养孤儿。计生部门要及时告知相关政策,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和高品质的帮扶。对于有意愿领养的失独家庭,民政部门要优先提供收养机会,并提供相关的便捷服务。这样,既能让失独家庭的老人享受到像正常老人一样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能使孤儿各得其所,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4结论目前,社会上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度并不高,学术研究也不多,所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学术研究力度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的分析失独老人,以提供比较科学的治疗方案。不仅如此,它也可以为政府的救助计划给予建议,其他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得到具体的数据以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让失独老人早日从悲伤的生活氛围中走出去。此外,通过社会大众的力量,以科学分析的方法,能够使失独老人的心灵创伤得以缓解,逐渐走出失独阴霾。【参考文献】[1]许舒文.“失独者”:心路历程、阶段性需求及社会工作建议[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2]齐恩平,傅波.完善失独老人养老路径的法律探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33(5).【作者简介】李佩遥(1994-),辽宁省抚顺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3级学生;孙光辉(1994-),河南省鹿邑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4级学生。指导教师:郭荣丽(1977-)黑龙江省富锦人,博士,副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