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观察ManagementObserver总第610期第11期2016年4月中旬出版·26·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用的一种评估,它既包括公民和NGO对政府作为的情绪态度和价值估量,也体现为政府行政得到公民和NGO的理解、回应、支持、参与和配合,以此在政府与社会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可以说,政府公信力既反映了政府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又说明了社会对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众的信任是政府的行政根基和力量源泉。几十年来,党中央始终强调政府要取信于民。随着社会的深化发展和官员素质的整体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亦日渐提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部门和官员还存在失信行为,降低了政府的声誉和威信,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首先,部分政策设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从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并未考虑公众切身利益,引发群众不满情绪。其次,决策产生缺乏民主和科学的论证。个别领导欠缺民主意识和专业知识,凭借主观臆断和个人喜好,不顾他人意见,强势出台政策方案,致使方案未经周密严格的考察与论断,可操作性不强。最后,决策执行存在偏差和碎片化问题。政策得不到切实落实和执行,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此外,朝令夕改、虎头蛇尾等状况也严重影响政策的稳定性,致使人们对于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因为文化素养、人情世故、法律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部分行政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无视法律法规约束,进行违法违规操作,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力,削减了政府的威信和声誉。公务员个人行为失信,将政府与群众对立起来,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本末倒置。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部分官员禁不住考验,出现思想滑坡,将手中权力作为追求政治前途,满足物质享受的工具,工作上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徇私枉法,不顾地区发展和百姓利益,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培养,影响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当前,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由于计划经济和官本位思想的长期影响,行政体制改革不彻底,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管理越位、服务缺位、权责错位等现象仍然存在。当前,我国社会处·27·中国公共管理于转型期,社会新问题层出不穷,百姓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理效能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仅仅依靠政府独揽全局、唱独角戏难以适应新时期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地区经济发展上,一味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忽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本位工作,形成“该管的不到位,不该管的越位”的现象,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方面,我国目前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阵痛期,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由于政府决策程序的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调研和论证,缺少有效的考核和监督,部分政府部门出台的决策难以顺应民心,反映民意,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致使政府的民众威信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修养和领导水平有限,部分政府官员难以胜任新形势的变化和考验,对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分析认识不足,缺乏全局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危机问题、紧急问题和复杂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执政水平和治理效果。一方面,完善的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是确保政府作为合法、有效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和问责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但与社会发展和公民诉求相比,监督问责体系仍然存在着不足和差距。诸如,监督不到位、监督缺乏系统性、监督渠道不畅通、异体问责薄弱、责任主体界定不清、内容细则不明确等等,阻碍了政府执政的效能和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官员道德修养不足,对自身要求不严格,政绩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服务意识淡泊,放松思想警惕,触犯法律底线。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诚信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提升政府治理水平、重塑政府形象、构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日渐显著,政府亦应回归服务本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层面上。第一,明确政府服务定位,界定政府管理权限,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功能。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政企分开,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化和均等化进程。第二,明确政府核心地位,通过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方式,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优势与效能,整合公共资源,深化合作交流,进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及公众共同协作的多方社会治理模式。各级政府及公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宗旨,公务员是党和人民的公仆。公务员应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里,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勇于放下身段,走进群众,贴近群众,与百姓真心交流,为百姓诚心解难题、保权益、谋福利。作为人民的公仆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政府工作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责任。政府的决策必须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诉求相一致,行政人员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主动接受各级人大的政治监督和管理。道德责任。行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严格遵守《国家公务员职业规范(试行)》,提升文化素养,增强诚信意识,加强廉政道德修养,培养阳光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行政责任。理顺权责关系,建立健全行政系统的责任监管制度,明确问责细则,设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问责体系,将考核与问责相结合,壮大异体问责,切实落实问责和纠察任务,对于违法乱纪问题要坚决给予公正的审判和认真的处理。诉讼责任和侵权赔偿责任。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社会与公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公务员要尊重公民的人格,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公务员的行政作为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那么公民有权对其提出诉讼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政府也要配合调查,追查失责对象与情况,并据此做出惩治和赔偿。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推进政务阳光透明。政务公开是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28·中国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政府廉洁高效的有利条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其一,新时期政府应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特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宣传模式。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手段与当代的科技网络媒体相结合。积极利用各方资源优势,构建数据信息互联网平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让政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其二,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防止“一言堂”,完善听证会制度,拓展参与路径与渠道,广泛听取公众、专家及政策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其三,建立动态、系统的政务公开体系,以便决策的执行细节、执行困境和执行效果能够得到透明的跟踪式监督,及时获取反馈意见,有效防范渎职腐败问题滋生。完备的法治体系是依法行政的牢固基础和坚实保障。其一,科学立法。尊重《宪法》,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国情、省情、市情,深入调研考察,坚持科学民主论证,扎实推进法律制定工作有序进行。其二,坚决执法。法律是惩治违法乱纪行为的有力武器。针对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坚决执行法律条例,认真对待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纵容。其三,严肃督法。一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督促公务员学法、知法、懂法,强化其工作原则和规矩意识。二是要监督法律执行效果。加强党内监督,发展社会监督,壮大民主监督,调动舆论监督,深化多元监督的协作合力,构建系统而又严密的权力制约和运行机制,切实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