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及防范策略初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BroadDiscussCommunity博论社区HUMANRESOURCEMANAGEMENTP.143P.142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不断深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等新问题的出现。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找出合理的防范策略。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规律防范对策所谓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是基于网络的一种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和组织、公开干扰网中网外秩序,干扰网络正常运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事件。可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性与众不同,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及时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以更稳步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1.突发性强,扩散快。当某个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体开始报道、追踪事件的进展,网民们通过浏览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接着采用跟帖、微博、微信转发、评论等途径发表个人观点,众多网民的观点大致分为赞同、反对,也有可能是有各种看法的。网络的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大大增强了信息在城市间的联动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帖子迅速从一个城市传播到多个城市,同时引发网民热议,甚至在城市间产生滚雪球式反应,导致事件集聚的能量倍增,影响很大。2.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互动性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其影响也日益深远,已渗透至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教育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个空间,是虚拟和现实融合的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极容易引发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亦或者在政治文化思想领域和广大网民心中造成不良情绪及影响。3.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一般的群体性事件虽然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规范,但是网络群体行为却不受这些法律的约束,这是我国关于网络方面的立法滞后所导致的。可以说,目前,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用性、有针对性的法律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往往会使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的法律漏洞实施网络组织犯罪,严重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4.网络参与人数增加,以青年网民居多。随着我国逐渐迈入信息化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参与公共管理的方式和程度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可以通过BBS、微博、QQ、微信、电子邮件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援引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网民中,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此种状况易于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5.网络不安定因素呈上升趋势,事件的组织性加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诸如城市扩建、旧房改造、拆迁安置、违章搭建等问题日益凸显,群体上访事件、干扰政府正常工作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增加,加之,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都在不断增强,那些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纷争日益增多。许多网民将各种意见、观点发到网上,以取得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管控难度加大。此外,在网络群体事件中,利益共同体会联合起来,一致行动,商讨相关活动方案,组织分工,控制行动的进展,目标明确,组织性加强。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策略1.促进网络监测系统的完善。目前,当现有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未能很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应完善网络检测与分析系统,构建网络信息处理大集中系统,同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综合分析风险程度,然后评估当地的环境、天气、参加的人员、地点、原因,确定潜在的风险、事件的规模和参与的人数,最后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以便及时有效地监控与发掘关键信息,在互联网出现的初期,进行实时准确的有效干预,引导事件往积极的方向发展。2.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应普及网络实名制,更好地确保网络发贴、跟帖、评论等网络行为的可追溯性。其次应完善网站备案制度,与公安机关、信息产业、电信等部门联合制定ICP/ISP/IDC等备案制度,为每家网站建立相关档案,方便网民查询识别自己所访问的网站有无正规合法身份,更好地维护网络的安全与稳定。3.加快网民的宣传教育,严把网络管理工作。应联合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宣传有关法律、引导青少年网民通过相关法律途径解决网络棘手问题,不断增强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网络观念及德育素质,建立一套符合网络虚拟社会需要的新型道德规范系统。此外,应不断提供公共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使其从思想上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提高网络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参考文献[1]彭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和防范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2]谢海光.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6(3):95-100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及防范策略初探蔡婧陈永泉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8.indd1422014-9-2420:49:47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