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课题组执笔:胡小凡张春本课题2007年11月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立项为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组长为常州教育教研室张春,2010年4月结题。一、研究背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教学目标的复合型增强了;二是教学内容打破了教科书的局限,课程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三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收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学习中的合作至少在形式上被强调;四是现代教学手段被普遍采用,学习信息的呈现方式显露出多样化的趋势;五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空间变大了,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正处于新的建构之中。但是在课改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教师却暴露出对新理念解读的肤浅,以至出现了偏差。存在着“五化”现象。一、教学目标虚化;二、教学方式泛化;三、教学流程技术化;四、情境设计表演化;五、教学评价形式化。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是受应试的影响,热热闹闹喊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未能很好地转变思想,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还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应试痕迹严重,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在研究领域,全国初中语文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的一些要素进行了研究,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成果已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也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多为课堂教学的某个点滴,或者论述得不够全面深入。本课题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切入,试图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作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以期探索出课堂教学相关领域中的规律,促进语文的有效教学,乃至优质教学。二、理论探索1、概念界定(1)“新课程理念”指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素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求学生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语2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2)“初中语文”是本课题研究的学科对象,在研究实践中主要基于常州地区初中语文的教学沿革和现状,对其他地区的初中语文也会作相应的探索。(3)“课堂教学方略”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主要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探讨目标、情境、教学方式、巩固拓展、教学结构等的具体策略。2、理论价值(1)创新程度:本课题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切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既有从和谐角度对初中语文课程构建的整体探索,又有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调整等研究板块,研究系统,探索深入。课题将从六个方面作微观的研考,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作系统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2)理论意义:本课题聚焦课堂,抓住教学的主阵地,研究方向紧扣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模块作深入细致地研究,既关注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又研究学生主体特点,既有系统思考,又有微观研究,寻求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将丰富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3)应用价值: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方面的了解都比较模糊,理论认识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惑,本课题是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研究视角,遵循从课堂中来到课堂去的研究原则,研究成果将为一线语文教师带来有益的指导。如案例研究,可以改变案例作为教学例证的浅层次应用方式,把案例作为分析问题和考量行动的抓手,作为个人教学反思的催化剂。3、主要观点(1)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方略,从“和谐”角度出发,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和谐”理论,研究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体现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同时,把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研究的全过程置于师生视界的融合之中,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需要。此外,从“和谐”出发研究课堂行为,不仅拓展了教学行为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教学行为研究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既是新课程实施模式的探索,也是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丰富,构成了和谐语文课堂建设的新亮点。(2)目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目标清晰,现场教学就能有的放矢,学生课后自主评价课堂所得就有衡量的标准,也便于教师课后自我反思教学指向3的效度。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来设计,必要时还要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使目标的预设合理、可操作。师生对课堂教学效益能否正确评估取决于教学目标文字表述是否科学、准确。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不等于目标就能实现,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存在许多变数,众多因素,众多合力促成目标的实现。同时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不同,分层目标的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学目标也不同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不等于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教学任务的量与教学目标的度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学目标的产生方式也是多样的,一般由教师设计,但是学生也可以参与设计教学目标,甚至成为某堂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角。由于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能产生自己的能量,虽然目标是预设的,但是围绕目标会产生无法预见的教学结果,消极的就会抑制教学过程,阻碍目标的达成,积极的就可能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的捕捉能力和高超的引导、指导水平。目标的动态生成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水平,其生成的状态,生成的度与学生的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能力有关,学生的综合素养影响目标动态生成的水平。(3)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思维,产生学习情趣,提出思考问题的必要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与目标的设计紧密相关,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决定教学情境呈现方式和有效性。教学情境不是固定不变的预设,同样是动态生成的,需要教师敏锐的教学机智进行调整,不断激发或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主体是教师,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生成教学情境,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选择问题,产生问题情境。教师要关注偶发性情境的产生,例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突然提出非预设的问题情境,教师要视问题的价值、预设目标、教学时间和学生关注程度给予恰当地引导。一堂课整体的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仅使教学环节丝丝入扣,而且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情趣。(4)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方式包含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教的方式要以学的方式为前提,很多学的方式也就是教的方式。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不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也不是仅仅是预设目标决定的,也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无论是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还是两者的统一,都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策略,因而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组织与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让每个学生在处在学习的状态之中,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4(5)讲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关注课堂上的巩固和拓展。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效果如何一直是萦绕教师心头的三大问题,而要提高学得效果就要运用巩固拓展的机制。巩固与拓展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模块,对某项知识、技能的进一步理解、消化、提升,也可以融合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在学习新知识、新思维的同时予以巩固和拓展。评价是进行巩固拓展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教师的鼓励、肯定、微笑、指导和一些肢体语言,如摸学生的头,翘大拇指,摇头等是评价的方式,同学的肯定、反对是评价的方式,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也是评价,教师无论是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评价的目的是维持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自信,巩固学习所得,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上能得到更好的发展。(6)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有助于教师顺利达成预设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是相对完整的系统,同样,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等因素都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地系统整合与创新决定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的有效程度。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教学任务的容量与密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是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考虑的四大要素。从板块结构来看,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有递进式,并列式,总分总式,但是都应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设计之中。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也是预设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适时地调整,因此与预设相比,实际的教学结构与流程可能是不完整的,也可能增加了更丰富的模块和教学环节。只要没有无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紧绕教学目标,学生保持很强的学习欲望,调整和变化都是必要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应始终遵循和谐教育理念,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形成和谐的语文教学系统,学生学得有味,学得有法。(7)尝试基于发展性评价层级表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让学生主动习作,自主发展。根据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将初中阶段记叙文的训练重点作一分解并制定的一个评价方案层级表。其作用是将写作的理论知识化作可操作的行为术语来指导教和学,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和引导学生作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的价值也不仅仅是评价,而且是学生写作中所需要的实际做法的“方向说明书”。初中记叙文写作层级表的评价与指导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评价的主人。评价过程中的“写作、自评、互评、师评、写作后记”等环节都是需要学生的真实参与,同时也是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以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发展目标,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借助这层级表,学生可以较准确、科学地评价自己在某专题上的写作能力水平和5层次,准确地定位也能让学生有清晰的努力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以评价层级表为基础的写作评价指导能更进一步充实记叙文写作评价研究内容,拓展评价的研究领域。创设评价层级表让学生明了作文各要素的具体组成,将评价标准具体化并使学生能明白自己作文需要提高的方向,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训练,以达到更高效地进行记叙文指导的目的。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流程以及相应模块的预设和生成的有效策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优质教学。2、通过研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语文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研究,提高研究队伍的理论和研究水平与语文素养,带出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并影响本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二)研究内容1、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本课题将研究教学目标的预设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研究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与课堂呈现方式;研究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目标生成的有效策略。2、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调整研究。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本课题将研究教学情境设计的特点、原则,研究教学情景的呈现方式;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调整策略。3、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与创新研究。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题将研究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并根据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性研究,同时将研究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策略。4、巩固与拓展的有效性研究。知识、技能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都需要进行有效地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