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结构、利益输送与企业价值——来自长三角地区家族上市公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控制权结构、利益输送与企业价值——来自长三角地区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作者:周永强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史煜筠家族所有、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2008传统代理理论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理论:除了传统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第一重代理问题外,另一重是分散的外部股东和控制性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家族企业由于私人所有权、所有权和管理权合一,以及血缘关系和利他主义等原因,常常被传统代理理论所忽略,或者被认为是低代理甚至无代理问题的一类企业。但是随着利他主义等问题研究的深入,发现家族企业,尤其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家族所有权、业主权威、利他主义相关的自我控制问题,和金字塔控制权结构等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更为复杂的相互交织的代理问题。在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通常同时存在家族管理者和非家族管理者。因此,所有者和管理层的代理冲突可以分成家族委托人与家族代理人、家族委托人与非家族代理人这样两个层次,从而形成两重三层的代理问题。这些代理问题可能相互激化,导致家族控制企业绩效的恶化。本文从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入手,首先分析家族所有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从家族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企业控制权结构特征、治理特征等维度分析可能影响家族控制企业绩效或调节家族所有权和绩效关系的因素。本研究以家族或个人为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作为界定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标准。实证样本来自2002~2005年间在沪深两地上市交易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共得到4931个企业年度面板数据,其中1006个为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基于实证,本研究得到以下六个主要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中家族所有权的介入不利于企业绩效,家族所有权集中度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从所有权角度分析家族控制企业绩效低的原因,在于目前家族控制上市中家族所有权结构的非效率。家族持股比例接近企业绩效的最低点。2、家族控制企业的绩效受到管理制度和相关企业行为的影响。如果以家族成员担任CEO来界定家族管理制度,则家族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尤其当创始人担任CEO时最明显。非家族成员CEO的管理制度则破坏企业绩效。由于两地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中多数采用非家族管理制度,这也是造成家族控制企业绩效下降的原因之一。这个结果符合传统代理理论对家族企业的认识。长期投资行为对家族管理制度与绩效的关系以及家族所有权与绩效的关系都有正的调节作用,增加资本性支出等长期投资行为有利于提高家族控制企业绩效。3、控制权结构特征显著影响家族控制企业的绩效。家族控制企业的控制权可竞争性较低,导致企业绩效较差。投票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有利于家族保持控制权,但不利于企业绩效。家族控制企业普遍采用金字塔控带lJ权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家族实现两权分离掠夺其他股东,另一方面也具有资源获取和控制上的优势。我国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中的金字塔结构更多表现为家族股东掠夺小股东的工具,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4、恶化家族控制企业绩效的原因在于非家族成员管理和控制权强化相关的家族掠夺。我们按照是否有控制权强化机制和是否家族CEO分组检验两类代理问题对家族控制企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非家族成员管理,并有控制权强化机制时家族控制企业绩效最低,而家族股东掠夺造成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企业的影响大于外部人管理的第一类代理问题。5、“股权制衡”的治理机制在我国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大宗股东的持股比例和人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是不同性质的大宗股东的治理效应不一。金融机构等大宗股东的出现能提高企业绩效,表现出积极的监督治理效应,但是民营企业等非国有法人和另外的家族作为大宗股东时,反而导致企业绩效下降,显示出与家族股东串谋掠夺的效应。6、董事会在家族控制企业中的治理、监督作用不明显。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等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关系。但是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对绩效具有积极的正效应。家族董事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代理理论的预期不一致,比较符合管家理论和资源基础论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在强调董事会监督等治理功能的同时,更应强调董事会的决策职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创新点:1、从所有权、控制权和管理制度交互影响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较多从所有权或管理权、控制权中的某一维度比较分析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价值,从而得出家族介入企业后积极的或消极的效应。本研究把所有权、控制权和管理视为一个体系,注重考察其交互影响,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家族的介入对企业价值的综合影响。2、分析了家族控制企业特殊的“多重多层”代理问题,提出影响家族控制企业价值的主要代理问题。家族控制企业既不同于普通上市公司,又不同于经典的小规模家族企业。家族所有权、业主权威和利他主义相关的自我控制问题,结合金字塔结构等控制权强化机制,使其面临多重多层代理问题。本研究在分析家族控制企业代理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比较家族管理和控制对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提出我国目前家族控制上市公司非效率的根源在于非家族成员管理和家族控制权强化机制。非家族成员管理提高了管理层掠夺的成本,家族控制权强化提高了家族掠夺的成本。两类代理成本中,家族掠夺的负面影响大于外部管理层掠夺。3、实证分析了家族控制企业大宗股东治理和董事会治理两种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和效率。首先,实证提出大宗股东对家族控制企业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但是进一步提出大宗股东的治理效应取决于其特定属性。金融机构类大宗股东具有较好的监督治理作用,但是家族企业等非国有法人则显示与控制性家族串谋掠夺的效益。其次,对董事会的作用,提出代理理论的主张并不适合目前我国家族控制类企业。应加强董事会的决策功能,在董事会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族董事的管家作用和外部董事的决策荐言作用。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开放,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市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大型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分析家族企业集团的控制权配置效率,以及这类家族控制企业的治理机制特征和效率,从而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国家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学位论文彭栩政治关系对家族企业控制权结构的影响——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05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面临劣于国有企业的不平等竞争环境,中国家族企业更有动机自发地寻求政治关系的保护和支持。本文关注在寻租过程中,政治关系对家族企业控制权结构有何影响。目前已有诸多文献分别对政治关系和控制权结构做出了深入研究,但还缺乏研究政治关系和控制权结构之间联系的文献。此外,以往对集中型控制权结构的解释普遍将政府视为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提供者,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的解释以股东和经理的利益冲突为主要矛盾。但是,已有研究发现,政府具有投资者的保护者和投资者的侵占者双重身份。正是以国家的双重作用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为出发点,本文研究了政治关系与控制权结构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以往文献的不足。遵循新制度经济学中组织结构内生性的理论前提,以分权理论和管制的利益集团理论为两大理论基础:首先,根据分权理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实现需要比较决策权转移的成本和知识转移的成本,达到决策权和与该决策权相关的知识的有效结合。由于关于政治关系的知识的转移成本较大,所以更有效的方式是将相关的决策权转移给有这些知识的人,这种将决策权转移给少数几个人的行为会导致集中的控制权结构。结论一是:越集中的控制权结构为寻租的隐蔽性提供越高程度的保障。其次,管制的利益集团理论指出,寻租集团的规模和利益差异越大,寻租成本就越高。采用集中的控制权结构,可减少其他利益集团成员对寻租决策的干预,从而降低寻租成本;同时,集中的控制权使寻租的主要行动人获得较多的控制权收益,减少寻租收益的外部性,激励其更有效地完成寻租活动。结论二是:越集中的控制权结构为寻租活动的有效性提供越高的保障。最后,经验证据表明,我国家族企业政治关系的存在是为了寻租,其政治关系的强度与寻租活动的强度紧密相关,政治关系越强的家族企业,寻租活动越强。因此,政治关系越强的企业,采用集中的控制权结构获得的对寻租隐蔽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对企业的效果越大,所获得的收益越大。根据结论一、结论二和经验证据,本文提出的假设是:在其他条件等同时,政治关系越强的家族企业,采用的控制权结构集中度越高。为对上述假设提供进一步经验证据,本文选取了117家直接上市的非金融类家族企业从上市年度至2004年的451个观测点为样本,从股权结构的集中度和董事会结构的集中度两个方面来衡量政治关系对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对其它影响控制权结构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政治关系的强度与控制权的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政治关系越强的企业,其控制权的集中度越高。此外,本文用内生性分析进一步排除了控制权结构影响政治关系的可能解释,并提供了对政治关系变量和控制权结构变量的替代衡量,最终得出政治关系的强度影响控制权的集中度这一结论,这与我们的假设一致。最后,总括全文,并说明了文章的意义和局限性。3.学位论文方莹基于控制权因素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2007在公司内部,控制权的配置会影响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因为拥有控制权的人会得到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由于股权一般都是流通的,其控制权市场也较为发达,但在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中,非流通股占了60%以上,在这种“股权分置”的背景下控制权市场只是场外市场,控制权市场的不发达并不能忽视了我国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票和债券是重要的融资手段,而且其所附带的控制权是有差别的,在构成企业运作资本的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内部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方式的组合。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是不同的控制权结构。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它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在资本市场上,股东和债权人的构成是可以通过证券交易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股权和债权集中或分散程度会对控制权结构的形成发生作用。可见,在公司运行过程中,资本结构决策和企业控制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一方面,股权及债务两种融资手段包含的财务与法律特征差异在契约理论研究框架中同时得到了确认与强调,进而在资本结构有关理论研究中,资本结构的选择往往作为企业控制权分配的一种途径。也就是说,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选择有关,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权益债务比,进而就会形成相应的控制和治理结构。而另一方面,在资本结构与企业的控制权结构进而企业价值存在密切关联的前提下,考虑到相关资本结构的变动必然直接影响到公司控制权的分配,作为公司相关利益者相互制衡的一种结果,企业资本结构设计等财务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必然受到相关控制权结构的影响。另外,公司财务战略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所选取的财务风险与资本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处于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控制权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也可能存在着不同。考虑到资本结构决策与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现状进行分析,着重阐释控制权因素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对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说明控制权变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此外,本文按企业生命周期特征,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将其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分析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控制权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有何不同。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研究控制权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首先,对控制权以及控制权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对控制权理论的介绍和评析,包括早期的控制权理论:斯达尔兹模型、哈里斯一雷维吾模型、伊斯瑞尔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