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高频考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贡献和局限性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的判定及相关计算3.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实验探究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进化而来的。(2)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低等到逐渐进化的。(3)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和。2.意义:反对神创论和,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基础。①更古老的生物②高等③用进废退④获得性遗传⑤物种不变论3.不足:(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2)拉马克过于强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4.评价: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是的奠基人。⑥环境⑦遗传物质⑧进化学说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2.意义: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和。3.局限性:对于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局限于水平;在物种形成的问题上,达尔文强调了物种形成中的方式。⑨过度繁殖⑩生存斗争⑪遗传和变异⑫适者生存⑬进化⑭多样性⑮适应性⑯遗传和变异⑰个体⑱渐变1.什么叫做自然选择?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也是的基本单位。(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改变。⑲同种生物⑳繁殖全部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频率2.为什么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生物的变异是的。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过长期的,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断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的方向不断进化。基因重组突变不定向自然选择基因频率适应环境3.自然界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先经过长期的,然后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的形成,这是一种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有时没有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如植物中的形成。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的结果。地理隔离多倍体新物种共同进化基因物种生态系统自然选择思考探讨提示:1.达尔文把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它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进化,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3.①突变②基因迁移(即个体的迁入和迁出)③遗传漂变(小种群中某些个体由于没有交配机会而使某些基因消失)④非随机交配⑤自然选择一、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整合(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1.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取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各自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本题四个选项中,B选项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D选项显然叙述错误,只有C选项叙述正确,且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答案】C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携带的基因随个体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但随着繁殖它把自身一部分基因传给了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了基因库。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种群与物种的比较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具备“两同”,即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如同一种鲤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中,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成为不同的亚种(或品种),进而形成多个新物种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依据是是否出现生殖隔离,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为可生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种。不能进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为不可育后代(如马和驴子交配生出骡子,骡子不可生育后代)那么就为不同物种。(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3)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①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年代逐渐形成。②骤变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2009年苏州模拟)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B.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解析】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并非都要经过长期隔离,同时长期的地理隔离也不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答案】B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解析】人工诱变是不定向的;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了定向变异;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障碍。【答案】A三、共同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1.共同进化: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进化的趋势: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需氧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3.生物多样性层次(1)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2)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中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成因: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5.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点(1)氧气的出现: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为还原二氧化碳,夺得水中的氢,生成了氧气。出现需氧型生物,使生物代谢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加快了生物的进化;形成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陆地上紫外线的摄入量,使水生生物得以登陆。(2)真核细胞的出现:出现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形成丰富的生物膜系统。出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减数分裂,又形成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细胞分化,真核细胞才有细胞分化现象,才能形成多细胞生物。4.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有丝分裂的出现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答案】D四、基因频率和突变率的计算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转换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其频率分别为p与q(p+q=1)。亲代AA和aa自然交配后F1代具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p(A)+q(a))2=p2(AA)+2pq(Aa)+q2(aa)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产生A配子频率上式揭示了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使用它时,种群应满足以下5个条件:种群大;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满足上述5个条件的种群即处于遗传平衡。2.种群基因突变率的计算每一代出现的种群突变数=种群个体数×每个个体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5.(2009年临沂模拟)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为()A.55%45%55%45%B.42.5%32.5%55%45%C.55%45%45%55%D.42.5%32.5%45%55%【解析】Aa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故后代中AA的比例为(30%+1/4×50%),aa的比例为(20%+1/4×50%),而自交后代中A、a的基因频率不变。【答案】D(2009年高考上海卷)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答案】B(2009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