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陈长春老师的课《燃烧与灭火》,感触颇多,获益匪浅。首先,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教材、学情分析明确到位。唯一不足就是没有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良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探究学习贯穿课堂始终,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大课堂容量,还课堂于学生。再者,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整个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归纳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体现明显,学生的回答不再是一个人的观点,而是整个小组的智慧结晶,有效的提升了回答的正确率。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指定某个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教师要求每小组选派代表参与教学中,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有学生都会出谋划策。在这方面,教师应提前做出知道,每小组选派的学生应该轮流进行,不要注定在优生升上,让全体学生机会均等。其次,现在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幅度的增大课堂容量,前提是教师具有足够的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简单的当成投影仪来使用,体现出的是文字与图片,很少应用到动画和影像资料。本节课中,对火灾的讲解完全可以再加入一些形象直面的东西。教师基本功扎实,引导性的语言很是到位,肢体语言即时即景引人入胜,在教学中和学生讨论热烈,不是强硬性质的填鸭式教学。最后,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小组学习法,打破传统的排位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科学探究实验是整节课的引导,扎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过程,课堂讨论热烈有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选派代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但是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做好处理工作,不要局限在某个学生去完成教师的任务。本节课是一节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的一节,学生已经通过很多方式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燃烧大家都见过,灭火大家也知道一些,学生缺少的只是知识的系统与总结,教师做到了这一点。通过观看这节课,我感触很多,整节课中,陈老师先由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引入教学,看似无意实际大有深意,为下面‘燃烧’概念的提出埋下伏笔;接下来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一直在进行着,这正是整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是被动地,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动手的思想,利用一系列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出击!整节课下来,学生兴趣满满,教学效果必然让人满意!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否能坚持如此做?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学任务的压力,作为毕业班一般会加快教学进度,尽可能节约出时间进行复习,我们还会再去费时费力地探究教学吗?及时自己有想法也很难改变学校的教学进度。二是实验教学在学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任课教师怕麻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需要教师自行准备实验器材......‘教师教、学生学’一直是我们大多数人采用的教学模式,在王老师的课堂中,王老师的语言不多,他只是提醒性的说几句,总结性的来两句。这需要教师有多大的定力!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自己说少了学生听不明白,一遍一遍的重复,很多教师落下‘啰嗦’的恶名。陈老师的很多做法很值得我们每个人下来仔细琢磨认真学习。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总体感受以及自己一点小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