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学第四讲——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2013年3月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案例:长沙落井女孩2013年3月22日,长沙全城下起了大暴雨,一个大四即将毕业的女孩杨丽君不慎落入长沙城区一无盖下水道,随即被湍急的水流卷走,至今下落不明。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当代社会遇到的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密切结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都市文明为标志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人类生活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全球扩展,暴露出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物种濒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近代科学的发展,鼓起了人们对理性的信心,它使人们相信人的理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从而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崇拜科技和知识力量的文化心理让我们乐观地相信科技能够克服任何障碍,解决任何难题,实现无穷探索,成就一切事业。工业时代这个强大的哲学传统逐渐体系化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为支配人类社会的精神信仰。对自然简单化的认识极大地增加了人们控制自然世界的欲望。而工业化、现代化的事实是人类在获得部分控制自然权利的同时,又在被自然狠狠地报复,被自然所呈现的更多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所笼罩。(视频:保护地球)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反思:人类是宇宙的主宰,万物的尺度吗?我们究竟给地球带来了什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还能健康地存在多久?人类应该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才是负责的、道德的?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一、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是:以人的目的看待世间万物。这种观点将宇宙中的存在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其序列为:神、人、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物。高一层的存在物对下一层的存在物有控制支配权。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重新认识人类自己,发现人类的无知和人性贪婪的弱点;二是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存在的有限性与特殊价值,甚至赋予自然独立的主体地位。这种质疑的结果产生了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完全不同的观点——非人类中心主义。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二、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否定已人类为中心的伦理观,主张把价值观、权力观、伦理观扩充到自然界中,将对道德行为的研究从人与人推广到人与自然之间。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派别:1、动物福利主义持有这种论点者拒绝人类中心论,主张以自然为中心看待自然事物的价值,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彼得.辛格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者认为,如同种族歧视一样,人类中心论是对其他物种的歧视。1822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动物权利的《马丁法令》,如今100多个国家有了动物福利法。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2、生命中心论法国人道主义思想家施韦泽提出“敬畏生命”的观念。他认为“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行为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道德的”。1952年施韦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3、生态中心论美国生态主义者利奥波德是生态论的开拓者,他的《沙乡年鉴》被当代环境主义者誉为“圣书”,其中“大地伦理”一文首次阐述了生态中心论的价值观。利奥波德的“大地”包括土壤、植物和动物。罗尔斯顿进而提出“自然价值论”,认为自然价值是自然系统的客观属性,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是顺应自然的趋势,参与自然的创造。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智慧,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以矛盾对立的方式存在,而是以共生共存的“天人合一”的方式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顺应自然”,而不是“战胜自然”。秦王朝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型例子。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与困境人类中心论则认为人是地球上特殊的生物种群,人类由于具有其他地球生物无法企及的高智商而理所当然地成为地球的主宰,有权利利用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为自身利益服务。在人类社会近代发展时期,人类中心论曾经大行其道,各种地球资源不计后果地为人类所利用。在一两百年的时间内人类将地球上历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生成的资源中相当部分挥霍殆尽,人类在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使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质量大幅下降。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在这种情况下,非人类中心论有了较大的市场,成为当代环境哲学的主流。非人类中心论坚持人类只是所有地球生物中的一种,与其他地球生物有完全相等的生存权利和义务。人类在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时不能牺牲其他地球生物的生存权,人类有义务维护地球环境的生态平衡。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讲非人类中心论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伦理难题。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一节环境伦理——超越人道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难题在于:它无法在人这样一个认识主体下,认识并证明人类以外的物质(动物也好、植物也好、大地也好、自然也好)有一个“固有的主体”存在,既证明它们具有独立于人类的主体意识。接下来,非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无法证明和推导出人类以外的物质具有具有主体价值,并说明主体价值的内容。这样,要求人们尊重它们的固有主体和独立价值就显得有点荒谬了。从实践方面,非人类中心主义只是最低限度地证明了人对自然的义务,而没有提出一套有实际意义的能够制度化的行为规范,这使非人类中心主义带有个人信仰的色彩。(视频:向地球忏悔)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尽管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它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批判却大大推进了人道主义的当代发展,启迪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一种新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对自然的权力和义务的界限是:以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方面人有权利利用自然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以不改变自然的基本次序为限度。另一方面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存在的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地同时给予自然以补偿。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工程伦理准则越来越明确地在“可持续发展”名下提出环境责任。1977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在其准则中引入“工程师应当承诺改善环境以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尽管它并不意味着义务性和强制性,然而,单单提到环境就是一个突破。二十年后。1997年,ASCE的基本原则从“应当”修改为“必须”:“工程师在履行职业责任时必须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首位,并努力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的发展”。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变化过程,在其中,投资方向、技术导向、资源配置以及机构的建立与运行满足当前的需要和愿望,而不危害自然系统吸收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也不损害未来几代人满足他们需要和愿望的能力。”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二、工程活动与资源、环境人类的工程活动是通过利用自然资源来获得自身利益的,所以工程活动往往会对自然地面貌和属性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例如,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通过修筑大型水利枢纽可以发电、灌溉、防洪,也可能有利于一段水道的航运。但是它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河流的自然流动和自身发展趋势,造成河床淤积(冲刷),河流自净化能力减弱、支流河段的洪灾,甚至诱发地震。案例:三门峡工程、三峡工程等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活动时,一定要站在考虑整个地球生态的高度,利用可持续发展观点来决策、实施和建设工程项目,而不能只考虑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只考虑眼前利益。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的社会责任。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三节水利工程的伦理之争近年来,关于水利工程的利弊之争十分激烈,因为水利工程作为典型的人化自然,集中地体现了人改善自身安全条件和生存质量的人道主义努力。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满足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现代水利工程往往还兼有防洪、发电、航运、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案例:长沙综合枢纽今天,几十万座大小水坝耸立在全球河流的干支流上,作为现代水利的核心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着水、电和运输的便利。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三节水利工程的伦理之争近年来,关于水利工程的利弊之争十分激烈,因为水利工程作为典型的人化自然,集中地体现了人改善自身安全条件和生存质量的人道主义努力。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满足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现代水利工程往往还兼有防洪、发电、航运、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案例:长沙综合枢纽今天,几十万座大小水坝耸立在全球河流的干支流上,作为现代水利的核心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着水、电和运输的便利。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三节水利工程的伦理之争对水利工程的认识应该在健康的语境中,从工程哲学的角度来辨析水利(水坝)工程的是非曲直。早期最著名的建坝争议案例当属20世纪初叶美国郝奇峡谷水库引发的长达7年的声势浩大的辩论。在权衡环境与社会利益得失以后,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通过了水库提案,经罗斯福总统批准兴建。坚决支持该工程兴建的另一位环境保护先驱,美国首任林务局长吉福德.平肖提出“明智利用”原则,他认为人类保护自然资源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基础是“thegreatestgoodofthegreatestnumberinthelongrun”(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长久的最大利益)。这一原则成为传统环境保护阵营资源保护主义的经典指南,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早期思想基础。第四讲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第三节水利工程的伦理之争目前,我国仍处于前现代化阶段,不可照单全收深层生态学的后现代主张,只能基于“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这个工程建设应遵守的衡量标准,持续改进水利水电技术,采取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重点解决好移民和生态问题,将建坝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