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TuinaofInfantsandChildren枣庄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柴一峰概述推拿疗法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是以求代替药物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或只使用简单器械,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机理(1)小儿皮肤先天喜欢触摸,良性的抚摸有利于发育及身心健康(皮肤饥饿)(2)手法治疗有调理作用。小儿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为稚阴稚阳之体,纯阳之体。小儿病理: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治疗及时易康复。小儿发病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风池)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消导(推脾经,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小儿推拿特点•(一)有特定穴位:有点、线、面状的穴位。多数穴位为小儿所特有,并多分布在两肘以下,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二)百脉汇聚于两掌,操作时习惯推拿左手;•(三)手法操作次序: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决定它的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或时间)也与成人推拿有所不同,其手法特别强调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推拿次数推拿速度每个穴位需要200——300次,一次治疗,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每分钟200次左右。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等说法,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年龄小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注意事项•1.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并修短指甲。•2.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3.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最后用刺激性强的手法,以免因小儿哭闹影响治疗,如掐、拿、捏等手法最后用。•4.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加强手法的炼习,以达到均匀、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与成人不同。•1、点状:•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治疗的称为“点状”穴位。如捣小天心、揉二马等穴。•2、线状:•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怎来的称为“线状”穴位。如推脊、清天河水、退六腑等穴。•3、面状:•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治疗的称为“面状”穴位。如运八卦、板门等穴。小儿推拿的穴位分型推拿手法常用手法有:推、拿、揉、按、摩、擦、掐、捣、捏等方法。•1、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如推三关、分推腹阴阳等。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2.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多用于急救,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一般用于“点状”穴位。•3.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多用在“点状”穴位上。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4.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为之按”。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如按揉足三里。•5.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括“指擦法”、“鱼际擦法”和“掌擦法”。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如横擦腰骶部。6.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如摩腹。7.捣法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用于“点状”穴位,例如:捣小天心。8.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状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例如:掐揉五指节。9.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例如:捏脊常用穴位五经穴(1)位置:五指掌侧末节罗纹面拇(桡侧缘)食中无小指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说明: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补脾经时拇指稍屈曲,由指尖推向指根)(2)要点:由指端推向指根方向为补,向指端方向推为清,次数:100到500次。(3)注意事项:肾无实证,只补不清•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肝为将军,只清不补•肺为娇脏,可清可补。•(4)主治:本脏病变,补其不足,泄其有余六腑(1)位置:大肠——食指桡侧•小肠——小指尺侧•胃——拇指掌侧二指节•膀胱——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2)要点:向指根方向推为补,反之推为泻,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3)注意事项:大肠虚寒:用补法。大肠湿热:用泻法(30分钟有效)。小肠:泻法,清下焦湿热、利尿。胃:清法,食滞中焦。•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距大陵穴约0.5寸。主治惊风抽搐,小便不通,高热神昏,心痛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捣揉法或掐法。•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八宫。南(中指根下)为“离宫”,北为“坎宫”,东为“震宫”,西为“兑宫”,西北为“乾宫”,东北为“艮宫”,东南为“巽宫”,西南为“坤宫”。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呕吐等症。用运法操作。•内劳宫:【位置】掌心,屈指时,中指、无名指端之间。【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热,多梦,不寐,盗汗等。【临床应用】揉内劳宫善清心经实热,常配以清心经,清天河水,推脊柱等。水底捞明月善清阴虚内热,常配以清天河水,揉二人上马等。•运土入水、运水入土:【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形曲线。【操作方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板门,鱼际交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向运称运水入土。【功用】运土入水:清热化湿,利尿止泻。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小横纹: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可用拇指甲掐或拇指侧推。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等症。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约揉100~300次。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手背穴位•一窝风:位置: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主治:腹痛,伤风感冒,惊风等。•外劳宫: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善治寒证,常与三关配合。•五指节:位于拇指间关节背面横纹及食、中、无名、小指近端指间关节背面横纹处。能祛风化痰,苏醒人事,通关膈的闭塞。掐揉法操作。•二人上马:位于手背第四、第五掌骨小头间。能利尿通淋,清神,顺气散结。本穴为滋阴的要穴,可治疗一切阴虚证,可与补肾经,水底捞明月等合用。用本穴治疗久喘久咳证时,常与揉膻中,揉小横纹,揉肺俞,补肾经等合用。•端正:位于中指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具有升阳止泻;尺侧称为右端正,能止吐。主治病症:高热惊风、疳积、消化不良、呕吐。•老龙: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处,相离1寸许。若儿急风暴死,对拿向导威灵二穴。不醒,即于此穴掐之,不知疼痛,难治。头面四大穴Mainfourpointsofhead主治:感冒、头痛、眼疾等天门(攒竹)Tianmen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要点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称开天门。坎宫Kangong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要点用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分推阴阳,使阴归阴位,阳归阳位。太阳Taiyang位置在颞侧的凹陷处。要点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一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左为太阴,右为太阳。耳后高骨Erbeigaogu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要点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掐1为1遍,3~5遍。止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Guiwei位置尾椎骨端要点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次数)100到300次。七节骨Qijiegu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要点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为补法)和推下七节法(泻法)。(次数)100到300次。腹Fu位置脐周大腹部。要点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次数)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脐Qi位置肚脐。要点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两手拇指和食、中三指抓住肚脐抖,称拿肚角,止腹痛。天枢:脐旁开2寸,既治腹泻又治便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门穴menxue天门(1)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2)要点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3)注意开启经穴,启迪智力,外感头痛囟门:大脑之门(1)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2)要点: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或掌根放在前额,食中示三指自然放在囟门穴上摩揉)。(3)功能:摩法促进大脑发育、治头痛惊风、惊吓、鼻塞;若高热可冷敷降温(1)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2)要点: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到300次。(3)主治: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掐板门治晕车。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吐。板门:脾胃之门板门穴操作二扇门:腠理之门(1)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2)要点: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次数)掐5次;揉100到500次。(3)主治: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箕门:水道之门(1)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2)要点: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次数)100到300次。(3)主治: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留、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