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整理编辑:唐旻学习这篇课文,可用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读、解、辨、理、赏、背。课文学法指津读: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一步。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多读几遍,把文章读流畅,并对课文内容能有个大致了解。解:理解词语,与读同步。认真查看课文注释,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辨:分辨词义。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对文中多义词作义项归纳。理:梳理课文。根据文章主要人物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文章内容。赏:欣赏特色。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背:背熟全文。背诵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简介总结字词句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一)注音1.秦军汜()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若不阙()秦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二)解释文言实词1.晋军函陵2.是寡人之过也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5.君尝为晋君赐矣6.又欲肆其西封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8.因人之力而敝之9.舍郑以为东道主10.行李之往来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失其所与(三)解释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且焉置土石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是寡人之过也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将焉取之5、其①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又欲肆其西封/失其所与②吾其还也6、且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四)翻译句子①是寡人之过也。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⑦朝济而夕设版焉。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终以吾君之发愤一击B.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②示赵弱且怯也D.①君之所知也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解释】前者表递进,译为“况且”,后者表并列,译为“又”2、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AC【解释】①③④: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助词,的;⑤代词,代这件事3、下列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A.烛之武退秦师/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越国以鄙远/籍吏民,封府库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侣鱼虾而友麋鹿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解释】A.“退”与“归”都作使动词用B.鄙:边境,这里作意动词用,译为“以……为边境”;籍:户籍,这里作动词用,译为“登记”C.封:疆界,侣:伴侣,都作意动词用D.亡:灭亡,固:稳固,都作使动词用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的叙事能力十分出色,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叙述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按《左传》的体材来编写的。C.《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史,司马迁还认为《国语》的作者也是左丘明。D.本文选自《左传》,以对话著名,体现了《左传》这本史书的对话体的显著特点。D【解释】对话只是本文的特点,不是《左传》的显著特点。分析课文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围郑形势图氾南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与晋结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场战争。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陷入内乱。晋大夫里克弑新君献公庶子夷齐、卓子,又使人迎公子重耳,重耳谢不就。又使人迎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建议,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焦、瑕两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惠公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前637年,晋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晋公子重耳居齐五年,去。经曹、宋,过郑,郑文公不礼。重耳亡至楚,楚成王待以诸侯之礼。重耳允诺晋、楚治兵,晋退避三舍。重耳居楚数月,应秦之召入秦。前636年,晋怀公主政,然新君不得人心。晋人闻公子重耳在秦,阴劝之返晋,愿为内应者甚众。秦穆公乃发兵助重耳,重耳归国称晋文公。前632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晋师退避三舍,至于城濮,晋楚大战,楚师败绩。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楚败,郑惧,使人请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前630年,晋围郑。秦因与晋之同盟关系,同时图谋向东方发展,故参与围郑。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②邻之厚,君之薄,危及秦国。①越国以鄙远,难以管理。④晋国过河拆桥,会恩将仇报。③留郑为东道主,好处多多。处处为你着想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2.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课文题目即是。(“烛之武”、“退秦师”)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郑秦晋函陵氾南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亡郑无利,有小害对秦舍郑无害,有小利对秦亡郑将有大害对秦分析利弊,层层深入(表面)(深入)郑秦晋函陵氾南烛之武秦伯晋侯说退秦军逼退晋军(1)提出问题,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2)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3)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4)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知所知也)(5)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7、烛之武高超的论辩艺术体现哪些方面?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郑文公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