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书面首次审查复查年度审查出现重大品质异常审查评审代表組成情況:SO⒗⒊⒈⒉W供应商现场评审报告供应商名称:评审报告编号:⒓T⒕评审日期:评审方式:SWOT分析:⒏评审日期⒎⒌职位评审类型:姓名⒋⒍⒔⒖⒒⒑⒐FPU-006-C项目1质量管理系统23456789总评分0Remark(备注):(实际总评分):(总分数):(2)此报告含自动计算公式,故只需在评审項目及评分表中自评並输入相应的分数(请勿作任何变更动作)(3)須采购在评审前发給供应商,由供应商自评並于三天內返交我司,以便评审时复核并存档。P(首选的)>85分A(可接受的)75~84分C(有条件性接受)61~74分U(不滿意)<60分评审:(品质)(工程、研发)(采购)审批:(品质)(工程、研发)(采购)进料管理60160(1)总级别及结论:总评分=单项总分40RoHS管控內容描述设计控制评审项目与得分:制程控制采 购可靠性保证604060#REF!00020100搬运、包裝、储存和保护00仪校与设备的管控60实际得分00#REF!*10000=0#REF!(分)FPU-006-C报告编号:评审日期:1.工厂名称:工厂地址:工厂电话:工厂传真:2.工厂基本情況:(1)(2)创建日期:(3)占地面积: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平方米;层栋的厂房(4)工作情況:小时/天;班/天;天/星期3.管理层联系人4.雇员人數5.主要供应商名单:6.主要客户名单:品质其它总共生产工程部 門管 理 人 數工 人 數负责范围00电话号码Email地址姓 名供应商基本信息:租用;自建职 位FPU-006-C7.产品及生产能力:8.第三方认证(含ISO与UL/CCC等安规,可以是电子扫描作为附件):9.需提供和附录的资料(可以是电子扫描作为附件):(1)公司介绍(Companyprofile)或产品目录(Catalog) (2)设备清单及分布(Equipmentlist&layout)(3)产品的工艺流程图(Workmanshipflowchartforproducts)(4)禁用物质管控程序(BannedSubstancesControlProcedure)342范 围1序号认证类型证书编号获证日期产品类別份 额月 产 量65FPU-006-C备注:评分标准备注:0分--------未有程序或文件;备注:1分--------手写的程序或文件(未受控);报告编号:0备注:2分--------不足夠,需要改善;评审日期:0备注:3分--------备注,需要关注;备注:4分--------------满意;备注:N/A-------------不适用.总分证据与问题发现实际评分0432101.1ISO9001证书号码:1.2ISO14000证书号码:1.31.41.51.61.71.81.91.10评审内容及评分表是否界定对产品质量,物料或服务有影响的人员定义了工作职责和权限?(例如程序,组织架构图等)是否建立了员工的培训系統,并形成记录?40可计量的包含产品要求的质量目标是否在相关部门和组织內部建立?质量系統是否包含了建立和审查质量目标的整个框架?是否取得了ISO14000认证?如果沒有,有无计划申请?如何维持和执行每年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是否包括了所有相关人员?是否任命管理者代表?是否定期进行内审/管理评审以及质量目标的持续改善?改善行动是否被证实有效?1.质量体系是否取得了ISO9001认证?如果沒有,有无计划申请?是否有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所有影响产品品质的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否被建立和记录?过期的文件是否会从应用区域回收?FPU-006-C总分证据与问题发现实际评分432102.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安规证书编号”为:2.15(UL标识样板扫描附录)设计和开发变更在执行前是否已向客户申报并获批准后才予执行?变更记录是否予以保持?并于实施前核准?是否包含已交货的产品因变更的影响?若为UL认证的器件,是否已通过“ULPGAA”授权并每批出货在本体和包装上加贴UL标识?每个项目是否都有一个具体的项目计划?谁参与制定该计划?又是如何实施该计划的?是否定期总结所有预定指标来考核项目计划的进展情况?是否定义了设计和开发的职责與权限?不同組別的组织和信息沟通是否被定义,是否文件化和定期审核以確保有效的沟通和清楚指定责任?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是否考慮防止产品出错的的预防措施,检测方法及手段?是否采取零缺点方法(每百万件产品的出错件数)?设计和开发的輸出是否提供以能对应设计和开发輸入验证的型式?且发行前是否已予以批准?参与设计和开发评审的人员是否包括与被审查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功能部门代表?60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是否考慮与客戶环保要求(如:RoHS,REACH等)相兼容?与安全性有关的设计和开发变更在執行前是否已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批准后才予执行?如何管理项目成本和风险?02.设计控制是否有新产品导入程序来控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确保满足所有要求?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結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是否予以維持与保持?若为安规元器件,是否已获“安规证书”?(需记录“安规证书编号”作为证据)FPU-006-C总分证据与问题发现实际评分432103.13.23.33.43.53.63.73.83.93.10是否定期对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品质、交期、价格、服务项目进行评价、分级管理?有无进行目标管理?未达标时,有无进行原因调查、分析、改善、跟进?是否与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签署“绿色环保声明”((含RoHS/REACH)?并要求其提供第三方测试报告(如SGS)作为证据?03:采购是否建立采购程序,以確保采购的产品能符合既定的要求?是否已建立新供应商开发程序?40是否已建立供应商管理程序?如何定义与與管控合格供应商准入、免除标准?如何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如何定期更新?是否与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品质保证协议?是否定期对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并验证其改善行动的有效性?FPU-006-C总分证据与问题发现实际评分43210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仓存物料之管理是否导入并遵遵从“先入先出”原則?物料存放场所有无定义所需条件(照明、温度、湿度、防尘、防靜電等)?是否定期对供应商的品质与服务进行评价与分级管理?如何对客户财产进行标识并进行相应的维护 ?是否建立相关程序来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既定的要求?对于关键性物料的品质是否采用統计管制系統?統計管制数据是否定期评核以制定持续改善计划?仓存物料之保存期是否被明確定义?如何监控?是否统计并发布每月的来料品质狀況?并对不良率与批次最高的五个供应商具体的改善行动进行跟进?是否对某些供应商或原辅料采用免检程序?免检的原辅料是否保持后续的验证记录?物料是否进行明确标识并放置于指定的区域?例如待检或正在检,合格待转等等?如检验不合格是否按权限处置?是否按既定的检验项目和标准进行检验?是否將客戶的环保要求(如:RoHS,REACH)納入独立的检测項目?是否有紧急放行的原辅料?有无进行目标管理?未达标时,有无进行原因调查、分析、改善、跟进?是否统计并发布每周的来料品质狀況?并对不良率与批次最高的五个供应商具体的改善行动进行跟进?对检验不合格物料,是否反馈給供应商並要求其調查原因且填写預防/改善行动?是否定义进料抽样方式?检查场所有无具备检查所需条件(照明、噪音、杂物)?进料检验中各物料的检验项目及标准是否明确?充足?紧急放行后如何跟进?当出现异常时,是否对该紧急放行进行回收再处理?如何监控来料供应商是否在合格供应商清单中?如不在,又如何处理?04.进料管理100是否将其上游供应商“绿色环保声明”与提供第三方(如SGS)测试报告纳入来料检验部门监控的项目?FPU-006-C总分证据与问题发现实际评分432105.15.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是否定期对现有的模具进行統一保养和维护?不合格品及物料是否及時识别和管制,以防止误用或误交货?对于处理不合格品的管制和相关职责和权限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予以規定?当不合格品糾正后,是否100%进行重新验证,以滿足对要求的符合性?当不合格品在交货后或开始使用后才被发觉,组织是否視不符合的影响或潜在影响采行适当的措施?是否定期对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統一保养和维护?是否有点检记录?生产所使用的模具是否在上机前进行检查,下机后进行保养?对各岗位人員的资格考核是否被定义?其考核记录是否被保留?作业指导书是否清晰地說明了要使用的物料与工装夹具?(例如P/N/名称,組裝工具,检查工具)作业指导书上所要求的检验项目及标准是否明确与充足?检验员是否按既定的检验程序及标准进行检验?是否在投产或转拉時进行首件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策划的要求?首检有无明确复核模具使用条件(压力、模温、射出压力、材料温度)各阶段产品是否都有唯一标识?通过此标识是否能追溯到其原辅料的原始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原輔料是否与客戶环保要求(如:RoHS)相兼容?如何监控?制程控制过程中的各段的标准样板/模板是否合适地确认,检查,儲存和更换,以确保样品的正确性?对于静电敏感性材料,是否采取充分的防ESD方案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例如接地系統,仪器,制具等)?160各岗位是否都有经DCC受控的作业指导书?现场生产条件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针对每个新产品是否有制作质量计划?是否有专门的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05.制程控制FPU-006-C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有无进行目标管理?未达标时,有无进行原因调查、分析、改善、跟进?出货检验计划是否符合或超过客户要求?对于QA退貨是否发出要求改善报告?是否对所有的检验报告进行保存?保存期限为多少年?对于待出货的超期库存品是如何进行控制?是否所有的重要特性和参数被明確定义并处于统计控制(X-R、CPk管理)?是否导入并执行PPM管理(每百万件产品的出错件数)?对于每天的最高五項不良現象有无进行具体的原因调查、分析、改善、跟进?其它功能部门是否定时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进行原因调查、分析、改善、跟进?有无定期开品质改善会议,改善方案是否被跟进直到結案?是否有SPC训练计划,所有人员是否已按SPC计划予以培训?是否对客户财产进行标识并进行相应的维护,出现异常时是否有征得客户的同意后进行处理?针对各种生产变更是否形成书面文件进行控制?涉及产品的5M发生变更时,有无经过客户的同意后进行?变更内容有无及时传达并记载在作业指导书、检查基准书中?生产工艺发生大的变更前后产品有无区分?客户要求变更前后产品有无区分?成品、半成品在库有无明确区域划分和明显的状态标识?零包产品如何处理?是否有实施最终检验和试验?且合格品标识后方可入库?同模异型号,同模异套的产品如何区分和管理?FPU-006-C总分证据与问题发现实际评分432106.16.26.36.46.56.66.76.86.96.106.116.126.136.146.15当发现设备不符台要求时,是否再次评价并记录先前量測結果的有效性?是否对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于校正失敗的仪器是否及時被隔离?是否定义了处理程序?是否具有主要设备清单?在搬运、维护和儲存期间,是否加以保护以避免損傷和变质?负责仪校的人員是否被培訓和正式地认证了?有无设备使用指南(操作规程)?測量设备是否預防无授权人员的自行调整或再调整?0是否已建立文件化的仪器和设备的管制程序?并被真正执行?6.仪校与设备的管控是否定义了校正(或验证)的环境条件?是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