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体系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列第八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CollegeofArchitecture—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Urbanplanningsystemanditsdevelopingtrend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1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发展过程2内容简介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特征34现代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与发展趋势一、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依据•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组成•现行城市规划体系面临的问题一、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依据以《城乡规划法(2008)》为主干法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根本依据。依照《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所编制实施的城市规划也被认为是我国的法定城市规划。除《城乡规划法》作为主干法外,涉及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以及专项规划的法律法规还有以下几种类型。─有关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1999)》•《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有关专项规划的法律法规─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有关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2002)》一、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组成国家层面省域层面城市层面一、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组成国土部门规划部门发展与改革部门一、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组成存在问题:发展与改革、国土资源、规划三个部门之间管理存在重叠,但权力大小悬殊较大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初创徘徊期: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规划•恢复重建期:摆脱计划经济约束的过程•摸索学习期:走向市场经济,在实践中发展•加速推进期:市场化资本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反思求变期:适应协调多变形势和多元发展•更新转型期:向和谐社会、多维决策和科学发展迈进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两种典型思想─封建礼制思想─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定。《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代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最早形成的时代。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管子》仲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宋朝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规划─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1949年2月毛泽东就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56年,国家建委颁发《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是新中国第一部重要的城市规划立法。该《办法》分7章44条,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资料、规划设计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设计文件及协议的编订办法。─主要影响在短短的几年内建立了机构,制定了政策、规章、条例、制度和定额指标,组织了规划编制和审批,创建了中国的城市规划体制。可以说,这是中国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春天。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规划─大跃进极其调整期(1958—1965年)•1958年后,许多城市在“大跃进”期间利用包括修订城市规划在内的多种手段,盲目追求扩大工业建设和城市规模,导致了城市数量和人口骤增、土地资源浪费、服务设施短缺乃至环境恶化。•在1960年11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上,政府部门却草率地宣布了“三年不搞城市规划”。•1964年“设计革命(古牧)”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使城市规划走向另一极端(节俭、压规模、降标准)。•随后提出的“三线”建设方针,要沿海一些重要企业往内地搬,各省、市也各自搞“小三线”。林彪又提出把“靠山、分散、进洞”不建城市的思想,作为经济建设的惟一依据。─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国家主管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工作机构即停止了工作,由于城市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到处呈现了乱拆乱建、乱挤乱占的局面。特别是在破“四旧”的运动中,园林、文物遭到大规模破坏,私人住房被挤占。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摆脱计划经济束缚的过程─经济体制、财政体制、价值取向、城市发展的变化─城市规划的任务•1979年3月,国务院成立城市建设总局•1980年代开始酝酿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为了避免大城市人口短期过度增长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中央政府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虽然尚未摆脱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的认识,但已经开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被动和封闭逐渐转向适应商品经济的主动和开放。─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标志性事件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走向市场经济,在探索中发展─价格“双轨制”的建立,拉开了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城市规划的任务•1990年,《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使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和加强。•1991年建设部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列入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并明确了编制要求。规划内容从重视物质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到将其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综合考虑。不过从总体上看,恢复重建期和摸索学习期的城市规划仍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认识上仍留有较浓厚的“自上而下”的计划痕迹,规划方法也较为陈旧和单一;缺少区域规划、远景规划和实施规划等。─土地有偿使用,特区和开发区的成立,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标志性事件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市场化资本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规划的任务•1992年至1993年间,由于全国经济建设的过热现象,出现了“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带来了某些城市发展宏观失控的现象。•1996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规定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央为了扭转基建失控的局面,于1993年至1995年度利用货币紧缩政策实施了第四次宏观调控。此段时期内的城市规划被定位为一切配合政府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在这一时期,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形成了“规划权力分散、用地四处开花”的局面。城市规划被当作实现经济和财政增长目标的重要工具而受到了城市和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的重视,进入了一个兴旺红火的时代。可以说,城市规划进入第二个春天。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宏观调控和建设引导控制作用的显现─规划的任务•紧缩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城市扩张和土地占用带来的税收则基本上可以由地方享有。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出让土地、兴建开发区和刺激房地产市场来增加财政收入,这为日后城市政府大打“城市经营”的旗号埋下了伏笔。•1996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提出“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希望进一步通过小城镇发展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和解放农村生产力,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技术(软件)的普及应用和推广,加上相关学科和规划学科的交叉和应用,城市规划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研究方法也更加复杂(区域、战略、遥感、GIS等)。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适应协调多变形势和多元发展─规划的任务——大量非法定规划的出现•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城市间吸引投资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而政府则需要进一步利用法律和公共政策来制定“游戏规则”。•法定规划在实践中面临着挑战(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适应性)。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在法定规划和非法定规划两方面都尝试和探索了新的内容和方法。可谓是城市规划的第三个春天。•法定规划:总规、控规、修规、城镇体系规划等。城市规划尤其是作为法定规划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越来越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其公共政策属性不断得到加强。•非法定规划: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策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均以“经营城市”理念为目标。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初创徘徊期(1949-1978)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恢复重建期(1978-1986)二、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过程探索学习期(1986-1992)加速推进期(1992-1996)调整壮大期(1996-2000)更新转型期(2004-?)反思求变期(2000-2004)向和谐社会、多维决策和科学发展迈进•2006年修订生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强调“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政策之一”,从而为城市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