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西南州“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州文化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一)主要成绩。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1)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新推进。建成兴义市等8个县市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建成兴义市等8个县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917个文化共享工程村级点。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25个。(2)农家书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州已建成农家书屋1097个,数据图书室50个。(3)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提高。132个乡镇(街道办)、1097个行政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广播覆盖人口311.11万人,覆盖率95.39%,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07.43万人,覆盖率94.26%。2.文艺创作精品力作取得新提升。(1)精品力作取得新提升。《盘江鼓乐》、《山舞水歌》在全省第三届、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分获金奖、二等奖。选送绘画、书法作品35幅参加全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比赛,获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影视作品水平得到新突破。制作了一批展示贵州特色、展现黔西南州风貌电视剧、电影《绝地逢生》、《云下的日子》、《绝不言弃》、《雄关漫道》等。(3)艺术创作取得新跨越。出版了《圣地贞丰》、《青2年何应钦》等二十多部文学作品集;剧本《查郎白妹的传说》刊载于《剧本》,布依八音“胡喜与南祥”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曲艺大赛,荣获银奖,布依八音《总书记和我们过大年》参加第九届贵州杜鹃曲艺节,荣获曲艺节三等奖,曲艺节目《好风光》参加贵州省第十届杜鹃曲艺节,荣获三等奖。3.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积极开展“阿妹戚托”舞蹈大赛,布依族新创歌曲大赛等活动。(2)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平台,组织开展望谟布依族“三月三”、贞丰布依族“六月六”、兴仁苗族“八月八”等群众文化活动。(3)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任务完成较好,全州五年年均超额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任务。4.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1)文物普查全面推进。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地调查文物点1201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767处,复查文物点464处,田野调查覆盖率100%。(2)加强文物保护。争取文物保护经费近500万元,完成崧岿寺修复二期工程、袁祖铭故居抢修工程、兴义府试院植桂轩等10个维修工程。(3)开展普查工作。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目3000余个。(4)积极申报项目。筛选出49项被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州级保护名录;30项34处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保护名录,8项9处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加大保护力度。全州已有8项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保护名录54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3护体系。组织申报我州州级名录保护传承人59人,其中52人被州政府公布为州传承人,申报省级传承人52人。5.对外交流活动全面展开。(1)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演出。应邀到广东、深圳、湖北等地参加文化旅游节等交流活动;布依族《八音坐唱》应邀参加CCTV-3中国民族民间器乐大赛展演;布依族民歌《穿上阿妈的绣花衣》应邀参加北京“奥运会”期间演出。(2)组团代表中国参加韩国第22届国际旅游节演出和西班牙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黔西南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魅力。6.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1)大胆探索,拓宽路子。成立了飞哆飞演艺公司,把《查郎与白妹》和《飞哆飞——天上飞来的花》2个文化产业项目向省文产办申报参加博览会招商活动。(2)收集项目,打牢基础。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目前已收集22个项目进入我州文化产业项目库。(3)主抓产业,壮大产业。主要抓了“五业一产品”。即:文艺演出业、文艺培训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和文化旅游产品。文艺演出业——扶持成立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全州共有演出团体7家。文艺培训业——积极开展少年儿童文艺培训工作,全州共发展社会少年儿童文艺培训130余家,培训了一大批的舞蹈、声乐、器乐等艺术人才。文化娱乐业——积极发展娱乐业,全州有“网吧”122户,网吧电脑终端12000余台,“电玩”58家,各种机型游戏机2093台,“网吧”、“电玩”从业人员1510余人,上缴税费2000余万元;歌舞娱乐场所150家、营业性演出团体64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上缴税费3100余万元。文化旅游业——一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正逐步成为我州旅游业的重要品牌,如晴隆二十四道拐、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贵州龙博物馆、何应软故居、兴义刘氏庄园、安龙十八先生墓等。新闻出版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全州现有印刷企业36家、复打印146家、音像店120家、出版物发行95家、新闻出版市场从业人员1355人,上缴税费660余万元。文化旅游产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如多彩文化旅游公司等)扩大产品生产,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文化产业,多层次、多渠道开发文化产品。7.文化体制改革稳妥进行。(1)确定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2类作为改革单位。(2)指导州歌舞团、州图书馆、州博物馆、州艺研所制定改革方案上报文产办。(3)配合完成了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的组建,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4)成立了贵州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黔西南州分公司、黔西南州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输中心、黔西南金腾广播传媒有线公司、黔西南州新视线电视文化传媒有线公司。(二)基本经验。“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基本经验是:——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政治修养、理论水平、管理水平,为推动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组织保证。5——始终把发展和繁荣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黔西南州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科学规划,抓好落实,推动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把维护文化公平正义作为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能,深入贯彻和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把培育民族文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始终把创造作为文化工作的追求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奋力推动文化科学发展新局面。(三)存在的问题。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2.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竞争力弱。3.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不够丰富。4.文化人才队伍人员老化。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较好。1.外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6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也为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2.内部环境。黔西南州历史悠久,各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夜郎文化。出土实物主要有汉代铜车马、抚琴俑等国家一级文物。明清文化。主要有安龙明皇宫、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民国文化。主要有何应钦故居、晴隆二十四道拐等。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布依族八音座唱、高台舞狮灯、铜鼓十二调、“三月三”、布依戏等,苗族板凳舞、苗族刺绣等,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等。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发展文化工作提供了资源。(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准确判断文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大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作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7(三)基本原则。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建设大局,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州文化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促进的原则。不断更新文化工作理念,深化对文化发展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加强对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着力解决阻碍文化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培养大局观念,进一步发掘、整合黔西南州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吸收、借鉴各民族的文明成果,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文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丰厚文化资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8要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加大投入,促进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为实现“强州”战略向“富民”战略的转变奠定素质基础、提供精神动力。(四)发展目标。紧紧围绕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新闻出版、民族文化和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到2015年,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技术监控的文化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文化市场格局,农村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建设快速发展,黔西南州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三、重点任务(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项目库。建立黔西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库,为争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准备。9加强州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黔西南州群众艺术馆、黔西南州博物馆、黔西南州图书馆、黔西南州布依族专题博物馆、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剧院,新建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黔西南州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和贵州婚俗博物馆。加强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改扩建8县市图书馆;维修改造兴仁县、贞丰县、普安县、晴隆县、望谟县、册亨县文化馆;新建兴义市、安龙县文化馆;新建8个县市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新建8县市博物馆;新建8县市非遗展示中心;改扩建顶效贵州龙博物馆,新建顶效国家级非遗名录《查白歌节》传承基地;新建兴仁县交乐汉墓遗址专题博物馆、兴仁县鲤鱼坝苗族风情展示中心,晴隆二十四道拐“二战”专题遗址博物馆,普安县铜鼓山遗址专题博物馆。加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134个乡镇(街道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新建134个乡镇(街道办)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加强村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1097个村级文化室、240个社区文化室;新建1097个村级文化休闲广场、240个社区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做好农家书屋的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书屋用书的配送和交流渠道;开展“科技示范户”、“读书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撑;积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10构建农村广播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