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知识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糖尿病流行病学•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0.7%。•九十年代约为2.5%。•2000年约为4.5%。•2008约为9.7%,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院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今年1月以来,我科已收治4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2例伴酮症酸中毒,1例为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状态患者,经及时救治后均能好转出院。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筛查方法•中国人的易感性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以并发症和(或)伴发病就诊•低血糖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糖代谢分类mmol/lFBGPBG2h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GF)6.1-7.07.8糖耐量减低(IGT)7.0≥7.8-11.1糖尿病(DM)≥7.0≥11.1诊断标准•糖尿病:•1.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3.糖尿病症状+餐后2h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复查。分型•1型糖尿病(B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自身免疫性(GAD、ICA抗体)•(2)特发性(LADA):无自身免疫证•据•2型糖尿病分型•特殊类型糖尿病:•1.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病5.药物和化学药品所致糖尿•病•6.感染所致等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单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1.酮症酸中毒•2.高渗性昏迷•3.乳酸酸中毒•4.低血糖•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如糖尿病心肌病等其它病变。•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糖尿病足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Ic(%)•糖化血浆蛋白•血浆胰岛素及C-肽测定•GAD、ICA抗体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尚未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个体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危人群•1.有糖调节受损史,•2.年龄=40岁,•3.超重、肥胖(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5.高危种族,•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危人群•7.高血压•8.血脂异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00mg/dl(2.22mmol/l).•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已过性类固醇诱导型糖尿病患者•11.BMI》=30的PCOS患者高危人群•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生活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控制目标•血糖:空腹:3.9-7.2mmol/l,非空腹=10.0mmol/l•HbAIc(%):7.0•血压(mmHg):130/80•HDL-C(mmol/l):男:1.0,女:1.3•TG(mmol/l):1.7•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1.8控制目标•体重指数(BMI,kg/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2.5,女3.5•尿白蛋白排泄率:20ug/min(30mg/d)•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餐前3.9-6.5mmol/l•餐后2h血糖:8.5mmol/l围手术期血糖目标•空腹:7.8mmol/l•餐后2h:10.0mmol/l生活干预•平衡膳食:低脂饮食,脂肪约占总热量的25-30%。•运动:体力劳动250-300分钟/周。•控制体重: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10%。•戒烟戒酒药物干预•双胍类:二甲双胍(为一线用药)•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齐特格列奎酮•非磺脲类:瑞格列奈•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减肥药奥利司他等药物治疗•口服药物•胰岛素口服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为一线用药)•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齐特格列奎酮•非磺脲类:瑞格列奈•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减肥药奥利司他等新药进展•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西格列汀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适应症•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标。•新发病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疗:一般0.4u/Kg/d开始,分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强化治疗•餐时+基础胰岛素:•餐时:短效、超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长效、中长效胰岛素•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胰岛素泵胰岛素泵降糖治疗•适用人群:•(1)1型糖尿病患者(2)新诊断有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3)纠正“黎明现象”•(4)反复发作低血糖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应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法很难平稳地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6)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重症感染或围手术期等。•(7)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胰岛素泵的优点•(1)胰岛素吸收更稳定,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2)有效纠正“黎明现象”。•(3)减少胰岛素用量。•(4)使用方便。•(5)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潜在缺点•如果胰岛素中断2小时或以上,可增加DKA的风险。•装泵的局部感染,但风险较小。•体重增加。•用法:•基础量:0.22u/kg/24h•餐前大剂量:0.22u/kg/24h,平均分于•三餐前,或者按4:2:3:1分配于三餐前及睡前。•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量。手术治疗•适应症:•BMI=35kg/m2,伴2型糖尿病•BMI32-34.9kg/m2,伴2型糖尿病,经过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以上AIc=7%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2型糖尿病病程=5年•胰岛素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无其它腹部手术的禁忌症。手术方式•可调节胃束带术•胃旁路术缓解标准•术后仅用生活方式治疗可使AIc=6.5%,空腹血糖=7.0mmol/l,2h血糖=10mmol/l,不用任何药物治疗,可视为2型糖尿病已缓解。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溃疡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手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远期并发症:营养缺乏、胆石症、内疝形成。•高血压•血脂异常•抗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