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内容:1.听力课的性质2.听力课的目的和任务3.听力课的内容4.听力课的教学环节5.听力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一.听力课的性质1.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听力课是一门提高学生听音理解能力的技能训练课。2.听话者接受了说话者发出的声音,首先感知语流中每一个音节,然后运用大脑中已有的包括词汇、句法和语义的知识,对输入的信息作出解释,进而揭示出所接受的语音的意义。3.听和读属于接受领会的范畴,说和写属于表达和应用的范畴。在语言交际中,接受理解是表达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以学习语言而论,都是从听到说,从读到写。只有听得准,才能说得好。4.早期对外汉语教学是一本书,一门训练课,一门复习课,解决听说读写四会问题。二.听力课的目的和任务(一)听力课的目的听力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听音理解的能力。听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音理解能力应被视为由听力速度、记忆、判断、概括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是对语音、语法及词汇的综合运用。(二)听力课的任务1.辨音能力(辨别分析能力)听者首先接受的是一串串语音刺激,再进行初步编码。2.辨别语句重音和语调的能力重音、停顿和语调等方面的差别是语言形式配置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衣服洗得干净。你喜欢他(吗)?我喜欢他。3.对句法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领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综合课解决,但听力课应通过听,强化学生对所学的语法的理解与运用。特别对汉语因缺少形态变化而使语序与虚词成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的特点应有足够的认识。例如:了解“把”字句的“S—把—O—V—其他成分”的语序才能理解“请你把窗户关上”的语义。“我认识他”与“他认识我”因词序不同而意义不同;“我买的书”与“我买书”因虚词“的”的有无而意义有别。4.记忆储存能力听力理解是一系列大脑活动的过程,是注意、记忆、思考、综合判断等过程的总体。在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听把尽可能多的音义结合体――词语和语法结构组成的新信息与早就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理解,因此记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5.捕捉主要信息能力(检索监听能力)引导学生把握汉语遣词达意的规律,正确认识核心信息及有用信息,识别多余信息,更重要的是捕捉话语信息核心。从捕捉稍纵即逝的语言信息角度讲,关键在于把握名词和动词,虚词次之。6.抓细节提高精听能力(边听边记能力)这是在捕捉核心信息能力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听力技能。在一闪即过的语流中听者不可能记忆全部细节,因此要在听力训练中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防止学生只听不动笔。7.联想和预测能力(联想猜测能力)听力理解过程也是一个猜测、估计、想象的积极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学生听力的提高不仅要有词汇、语法概念作基础,还应学会运用联想与预测来达到理解的目的,这是听力理解的基本技能,也是发展听力理解的根本途径。联想是指当听者接受到一个信息后,能很快地跟其他相关的信息建立起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预测则是要听者能根据已感知的信息凭想象对即将接受的信息作出推测估计,预知下文的内容。当听到“不但”,就可以预知下面谈的进一层的意思。听到“可是”,也能猜出听到的将是与上文意思相反的意见。不仅通过关联词联想,还可以根据句意猜测:听到“这屋子怎么这么冷。”可以估计到有“窗户开着”或“关上窗户”之类的话语出现。8.快速反馈能力(听后模仿能力)听力理解能力是意义建立的过程,但理解过程不会就此停止,听者要根据对语言的理解而作出反馈。如果话语是一个判断,听话人就把新信息储存在记忆里;如果话语要求作出判断或回答,听话人就把新信息与记忆里的信息比较作答。反馈不仅是对学生听力理解程度的检验手段,也可以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能力。9.概括总结能力有时候听完一篇短文让学生说说其中最主要的内容,结果大都说的是一些细枝末节,只言片语。有的学生几乎能把文章的字句复述下来,可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因此我们要主张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即抓要点的训练应该从一开始就强调,并且要贯彻听力教学的始终。所谓要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材料的主要内容,二是主要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即中心意思或主题思想。抓要点的练习可以从单句训练开始,再过渡到成段的话语,最后训练学生概括总结全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三.听力课的内容1,语音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辨音辨调能力、对语流音变的适应能力、掌握根据语调变化所体现的交际功能能力等听力理解的微技能。教学时间较短,却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辨音能力的训练应贯彻始终。1)声母、韵母的辨别。(各国留学生不同)2)声调的辨别。3)音节感受能力。(连续变调等)4)轻声、儿化的感知。5)适应语调变化。网络赚钱.语法阶段此阶段听力理解不仅包括对词义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对句法结构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和各种句式的变换形式的感知理解。重点是句子及对话的理解。听力技能训练的重点是记忆储存能力和联想猜测能力。1)在一定语境里各种问句的语调。2)句子的逻辑重音、语调及其重音位移的语义变化。从语音上看,语调核心或重音所在的地方往往是话题信息的中心。3)理解句法结构及意义,掌握组成线性序列的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如“他汉语说得很流利”)(S—O—V得—形)和语法单位系统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能够互相替换的聚合关系(如“他汉字写得很好”;“他练习做得很认真”)。讲解的任务由综合课承担,听力课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加深理解和运用。4)抓关键词语,注意句重音,跳跃生词,捕捉核心信息,这是第一遍听录音时粗听的要求。如:A问:“你等了一会儿,他就来了吧?”B答:“不,我等了差不多一个钟头他才来。”若抓住了“就”和“才”这两个词,问者认为他来得早,答者认为他来得晚,就很容易理解。5)在粗听基础上,抓重点词语及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提示,达到完全理解话语的目的,这是听力技能训练课精听的要求。应训练学生边听边记要点的能力。6)建立快速反馈能力,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此阶段听力语速为每分钟140—150字,不能因为学生暂时听不懂而降低语速。将听后回答问题、听后说作为检查听力理解的主要方法,是较简便易行培养快速反馈能力的手段。3.短文阶段在学生掌握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基础上,要求通过特定的语境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能听懂较长的对话和语篇,逐步养成条件反射式听觉理解能力,听力技能训练主要是联想猜测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这是初级阶段听力理解的最高层次。1)从句子的表层意义理解其深层意义(言外之意)。此阶段学生词汇量增加很快,在大量的语料中加深对所学生词的理解,如应理解“北京的古建筑一年也看不完”的深层含意是“北京的古建筑很多”。2)听懂较长的对话或短文故事离不开关键词语和细节的捕捉。同时应训练学生做“信息转换”的练习。边听边记,把听到的信息转换成表格、图形、符号等,以减少长期记忆的压力。例如关于地理知识、物品价目、统计数字以表格为宜;问路、位置、指示方向可以用地图路线;故事情节用图画为好。3)抓关联词语、过渡句和已知信息,培养预测推理能力。这是本阶段提高听力理解力的重要内容,一种是通过复句句群关联词语、过渡句,当听到“如果”(要是)可预测下文有表示条件和结果出现。听到“有一天”(有一次)“一天晚上”等可知即将讲述某一具体事例;第二种是以已知信息推测新信息。如听以下内容:聂耳是中国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很小就爱好音乐。有一天晚上,妈妈带看他和哥哥一块儿去散步,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该睡觉了,可是聂耳却又不见了。妈妈和哥哥到处找他,哪儿也没找到。他去什么地方了呢?4)在语流中靠关联词语组合的复句、句群所占比例较低,常见的是靠意合的“流水句”。训练学生注意语序的组合按时间先后顺序的话语连接形式。从接受信息的角度讲,很多连续性话语,是靠话题及其对话题的说明连在一起的,即其中存在—个信息中心-话题,作为叙述的出发点,另一些句子是环绕这个活题进行说明的。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说明话题的句子-语义的重心。5)听后要求学生概括大意,能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口头复述或听后写。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此阶段的反馈能力要求更高。6)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必不可少,以弥补情景之不足,减少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障碍。由于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听力理解困难在这个阶段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若不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学生就不易理解“女儿过了年就是30岁的人,可还没结婚,这事放在谁身上谁也着急”这段话的意思。因此教师上听力课时,有必要作涉及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这是突破听力障碍的关键。四.听力课的教学环节1.组织教学。点名及教学导入2.复习综合课所学词语并进行适当扩展3.复习综合课所学语法4.进行新课1)语音辨析。贯穿于弛个听力教学过程中。初期应以音节、词重音、逻辑重音训练为主,后期着重句重音及语调重音变化引起语义改变的理解与练习,培养对语音感知的敏感性,这对提高听力是很有益的。2)粗听理解大意。要求学生在听第一遍录音时,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所听课文所传达的主要信息——话题。即“什么人做什么事”或“某件事怎么样”。3)精听抓细节的捕捉。4)听后口头复述大意,训练学生转述信息。5)快速回答问题。6)总结、布置作业。五.听力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一)采用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听做结合的综合训练方法。(二)听力理解的训练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语音阶段2.单句阶段3.对话阶段4.短文阶段5.使用声像资料6.使用实际语料(三)单句理解训练技巧1.模仿2.选择句重音3.选择句子语气4.根据重音提问5.听写6.选词填空7.指出句中出现的词8.选意义相关的词9.听解释、说词语10.快速回答问题11.听上句接下句12.选择句义13.判别句义正误14.判断解释正误15.听句子选图16.按指令做(四)对话理解训练技巧1.听计数字2.判别答案正误3.听后选择正确答案4.听后回答问题5.听后回答相关问题6.听记对话内容7.填图(五)短文理解训练技巧1.转告2.看地图,找地点、路线3.选择正确答案4.填表5.连线6.听描述,猜描述对象7.画画儿8.表演(六)声像资料和实际语料理解训练技巧1.听后对话2.听后回答问题3.听后选择正确答案本讲主要内容:1.口语课的性质2.口语课的目的和任务3.口语课教学的基本原则4.口语课的内容和要求5.口语课的教学环节6.口语课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一.口语课的性质1.口语有别于书面语,与听、读、写相对。口语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单项技能训练课。2.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听和读属于接受和领会,是被动行为。说和写属于表达和应用,是主动行为。从第二语言教学的顺序来看,基本上多采取先听说,后读写的方式。3.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学习语言在前,使用语言在后。学习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尔后才能通过自己的口表达出来。汉语口语课要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汉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以及各种功能项目,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突出“说”这一本质特点,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说什么和怎么说。因此,教师就要从如何训练“说”这一技能来安排课堂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的能力。二.口语课的目的和任务1.口语课的目的1)人们为了交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即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前者指具有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构造句子的能力。后者指在语篇水平上恰当地使用各种语言技能,获得或表达信息的能力。2)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口头交际能力需要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口语课就是培养这一口头交际能力的过程。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随想随说,语音、语调正确自如,词汇、语法使用合理恰当,符合汉语的口语表达习惯,使汉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口头交流思想的工具。3)言语交际是动态的,瞬息万变,交际的双方必须摸准对方的会话含义,听懂对方的潜台词。口头交际能力也被认为是一种听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只有听得懂,才能答得对。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如果对对方的话似懂非懂,没有接收到准确的信息,也不能做出得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