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提速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关系全省“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计,对于抓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依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2011年—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十二五”期间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龙江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35亿元,与2005年相比(下同),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73.3亿元,年均增长22.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12亿元,年均增长17.5%。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12.6亿元,年均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1亿元,年均增长17.7%。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效果显著,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推动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已成为带动全省产业集聚发展的龙头。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贸易、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公路建设成果丰硕,建成高速公路1095公里,一、二级公路3115公里,农村公路92365公里。哈大、哈齐客运专线、牡丹江至绥芬河扩能改造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漠河、伊春、大庆、鸡西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了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大型灌区工程以及西山、桃山二期等重点水源工程,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建成运营。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新增水、火、风发电装机718.5万千瓦,总装机能力达到1965.2万千瓦。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的全覆盖。积极实施“三供两治”、“三棚一草”等民生工程,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天然湿地保护面积不断增加。积极开展平原绿化、沙化治理和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草地“三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得到缓解,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江河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步伐加快,国际经贸大通道和重点口岸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对外贸易格局初步形成。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5亿美元,年均增长21.7%;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年均增长11.2%。从总体上看,尽管全省“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体制机制性障碍没有根本消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能力较弱;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改善民生任务相当繁重;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二、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生深度调整,为我省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危机孕育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为我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受全球资源环境约束,绿色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为我省发挥生态和环境优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省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加快对俄及东北亚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内生型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点,扩大内需将成为常态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省经济增长空间。国家加大力度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着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和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将进一步扩大我省产业拓展空间。从省内环境看,“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产业定位准确、区域布局合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为我省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涵盖三次产业,涉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为我省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面向俄罗斯、融入东北亚,全面发挥口岸优势,整合开放资源,为我省开放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引领发展新模式,拓展发展新途径,为我省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突出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省绿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三、严峻挑战“十二五”时期,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挑战,以及深化改革调整深层次利益关系等重大问题,我省加快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仍然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将面临扩大对外开放的巨大压力。区域经济格局不断调整变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各地发展势头迅猛,我省将面临区域竞争的巨大压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不高,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我省将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我省将面临改善民生的巨大压力。综合判断,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有新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环境对我省加快发展总体有利,既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二、发展原则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切实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切实把握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充分体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大的发展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坚持加快发展。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在调整中加快、在加快中调整,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实现优化结构与加速发展有机统一。——坚持协调发展。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各个区域相互融合、重点领域相互促进、关键环节相互衔接。——坚持创新发展。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绿色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坚持共享发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与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紧密衔接,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全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国家重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向北开发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国家北方地区生态屏障,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可靠基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使“十二五”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使“十二五”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达到40%。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0%。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率达到36%。——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新成果,使“十二五”成为我省十大产业快速发展时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能力大幅提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5万亿,基本形成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