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董黎明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综合素质试卷结构一、单項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8分)二、分析题(每题14分,共42分)三、写作题(每题50分)综合素质章节分值与题型分布第一章职业理念本模块考题•单选题(第1题--第3题)8分以教育理念为重点。•材料分析题(第30题)14分以学生观的材料分析题为重点。本模块主要考核要点2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概念•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素质教育观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观内涵•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校教育而言,实施素质教育,纵向上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横向上,意味着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推进新课程改革•(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教学从重视传授式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面向少数学生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区别:素质教育要求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根据学生学业成绩把学生划为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关注学生的成绩,会不自觉地“抓少数,轻多数”,即重视优等生,忽视中间生和后进生,面向的是少数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指人的全面素质,是“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一个方面的素质。应试教育虽然会对人的知识素质发展产生作用,然而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学方式的区别:应试教育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价值取向的区别:素质教育把教育的价值定位为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而应试教育把教育的价值定位为考试成功。素质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符合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评价方式的区别:应试教育的评价采取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素质教育在评价方式采取发展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评价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强调以评价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素质教育评价方式上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评价观念的转变:以量化评定与质化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4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素质教育面对所有学生,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得所有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通过素质教育,获得符合自身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沉重的课业负担: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当前课业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但不等于说不需要课业。真题解析•材料分析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分析以上案例。答题模块: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不恰当的),遵循了(违背了)新时期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观的相关要求。•素质教育强调以下几方面:(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如以上老师*******。(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如以上老师*******。真题解析•(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以上老师*******。•(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以上老师*****。•(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以上老师***。真题解析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是:(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如以上老师*****。(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如以上老师*****。(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如以上老师*****。(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如以上老师*****。真题解析(5)教学从重视传授式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如以上老师*****。总之,我们要学习****老师的新型的教育观(我们要从****老师的教育行为中吸取教训),将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5第二节学生观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教师必须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从本质上讲,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全面发展思想指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全面发展的人,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充满个性并有自身特点的人;完整的人,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又得到很好发展的人。因此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克服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从个性化的角度人手,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成就,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公平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1)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也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原则。•(2)无论学生有怎样的差异,给予他们的受教育机会都应当是均等的。•(3)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分阶段教育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面向所有学生,同时也注重不同学生的发展差异,挖掘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要因材施教。但是,应当注意要区分因材施教同分阶段教育的区别。这里所说的分阶段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阶段,然后依据这种阶段,给予不同阶段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7师生关系定义•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尊师爱生:尊师爱生是指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平等: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的相互促进关系。•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包容,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真题解析•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几篇范文,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请利用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文中崔老师的教育行为。•答题模板•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不恰当的),遵循了(违背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真题解析•(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是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及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材料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题解析•(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做,****,充分体现了(压抑了)********。真题解析•(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材料中,**老师*****,*****,充分体现了(压抑了)*****。•总之,我们要学习****老师的新型的学生观(我们要从****老师的教育行为中吸取教训),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8第三节教师观教师观概述•“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示范者的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管理者的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