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热点讲座3、解三角形问题常见类型及解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讲座3、解三角形问题常见类型及解法已知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三边和三角)中的三个元素(至少有一边)求其他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若为斜三角形问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和判定三角形类型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对于解斜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然后再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抽象或构造出三角形,明确先用哪个公式定理,先求出哪些量,最后确定解三角形的方法。在演算过程中要算法简练、算式工整、计算正确,还要注意近似计算的要求。对于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要理解清楚,如坡度、俯角、仰角、视角、方向角、方位角等。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理论阐释】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他三个元素的问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在ΔABC中,已知466AB,cosB36,AC边上的中线BD=5,求sinA的值.【解析】设E为BC的中点,连接DE,则DE//AB,且126DEAB23,设BE=x,在ΔBDE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222BDBEED2BEEDcosBED,282665x2x336,解得x1,7x3(舍去)奎屯王新敞新疆故BC=2,从而222282cos3ACABBCABBCB,即221AC3奎屯王新敞新疆又30sinB6,故22123sin306A,从而有70sinA14。典例导悟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理论阐释】给出三角形中的三角关系式,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通常有两种典型方法:(1)统一化为角,再判断;(2)统一化为边,再判断。(2010·上海高考文科·T18).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sin:sin5:11:13ABC,则△ABC()(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解析】选C,由正弦定理可得13:11:5::cba,设ta5,则tb11,tc13,由余弦定理得110231152)13()11()5(2cos222222tttttabcbaC,所以C为钝角.典例导悟三、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理论阐释】主要是利用正、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题。典例导悟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3C.(1)若ABC△的面积等于3,求ab,;(2)若sinsin()2sin2CBAA,求ABC△的面积.【解析】(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224abab,又因为ABC△的面积等于3,所以1sin32abC,得4ab.联立方程组224,4ababab解得2.2ab典例导悟(2)由题意得sin()sin()4sincosBABAAA,即sincos2sincosBAAA,当cos0A时,2A,6B,433a,233b,当cos0A时,得sin2sinBA,由正弦定理得2ba,联立方程组2242ababba,,解得233.433ab所以ABC△的面积123sin23SabC。四、三角形中的求值问题【理论阐释】已知三角形三边外的元素如中线长、面积、周长等,灵活逆用公式求得结果即可。典例导悟典例导悟(2010·安徽高考文科·T16)ABC的面积是30,内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12cos13A。(1)求ABAC;(2)若1cb,求a的值。【解析】由12cos13A且A为三角形内角,得2125sin1()1313A.又ABCS=1sin302bcA,∴156bc,(1)12cos15614413ABACbcA;(2)2222cosabcbcA212()2(1cos)12156(1)2513cbbcA,∴5a。典例导悟五、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理论阐释】有关斜三角形的实际问题,其解题的一般步骤是:(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词和术语;(2)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分析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一个或几个三角形,合理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一)测量问题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BCD=α,∠BDC=β,CD=s,并在点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典例导悟【解析】在△BCD中,∠CBD=π-α-β,由正弦定理得:BCCD=sin∠BDCsin∠CBD,所以sinBC=sin(+)sβαβCDsin∠BDC=sin∠CBD.在Rt△ABC中,AB=BC·tan∠ACBtansinsin(+)sθβαβ=.(二)遇险问题如图,已知海中一小岛A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一船正在向南航行,在B处测得小岛A在船的南偏东30,航行30海里后,在C处测得小岛在船的南偏东45,如果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往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解析】船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可能取决于A到直线BC的距离是否大于38海里。于是我们只要先算出AC(或AB)的大小,再算出A到BC所在直线的距离,将它与38海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在△ABC中,BC30,B30,ACB135,∴A15,由正弦定理知:BCACsinAsinB,即30ACsin15sin30∴30sin3060cos1515(62)sin15AC∴A到BC所在直线的距离为:ACsin4515(31)40.98(海里)它大于38海里,因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往南航行,没有触礁的危险。(三)追及问题(2010·福建高考理科·T19)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Ⅰ)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Ⅱ)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解析】(Ⅰ)为使小艇航行距离最短,理想化的航行路线为OT,小艇到达T位置时轮船的航行位移,0ATs即31,1030tt,310vt,从而330310tv(海里/小时);(Ⅱ)若轮船与小艇在H处相遇时,在直角三角形OHT中运用勾股定理有:0400600)900(22ttv,等价于9641060040090022ttvOABTGH从而)3(30427)43(410949)16923(41022v所以当30v时,23,32t也就是说,当小艇以30海里每小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行走能以最短的时间遇到轮船。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