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禽大肠杆菌病(AvianColibacillosis)概述病原: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或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不同疾病的总称。类型:急性败血形、输卵管炎型、腹膜炎型、全眼球炎、鸡胚幼雏早期死亡、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脐炎、关节炎型、肿头型、脑炎等。发病日龄:胚胎期至产蛋期历史与分布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正常菌群。1894年,Ligniers发现该病,进行系统报道并分离出病原。20世纪中期以后,该病日益严重。大肠杆菌:禽类正常菌群的一部分,10%~15%为潜在的致病性血清型。只对禽类致病,但:O157:H7为人禽共患病原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G-,杆菌。(图1)(图2)普通培养基: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肉汤:均匀混浊;麦康凯培养基:红色菌落;伊红美蓝培养基:黑色带金属光泽菌落;SS培养基:一般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为红色菌落。生化特性:乳糖发酵—阳性,吲哚实验—阳性,H2S实验—阴性,枸橼酸盐利用实验—阴性。TSI培养基(橘红色)生长情况。大肠杆菌带鞭毛的大肠杆菌带纤毛的大肠杆菌病原抗原类型:O、K、H;O(173),K(74),H(53)与禽病相关最常见血清型:O1,O2,O35,O78抵抗力:一般消毒剂能杀死,尤其甲醛、氢氧化钠;55℃、1h或60℃、20min。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各种禽类,尤其幼禽;肉鸡比其它品种易感;鹅群:种鹅。传播途径:经种蛋传播、经呼吸道感染、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感染。传染源:病鸡、带菌鸡特点:一年四季,冬春多发。诱发因素。继发或并发:CR、IB、IBD、葡萄球菌病、球虫病等。症状及病变急性败血型:常见。最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5周龄内的幼禽。症状: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黄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污染。病死鸡消瘦,脱水,鸡冠、肉髯发紫。病变: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图3)输卵管炎:产蛋期的母鸡。患鸡产畸形蛋和带菌蛋,严重者产蛋下降或停止。慢性,输卵管扩张变薄,内含干酪样坏死物,呈条索状或块状,粘膜出血、增厚。大肠杆菌病鸡肝脏肿大淤血,外有黄白色包膜,腹部有黄色纤维素膜症状及病变卵黄性腹膜炎:常见于产蛋母鸡和鹅。急性死亡。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破损的卵黄,脏器表面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卵泡变形,输卵管内有黄白色纤维素渗出物。(图4)关节炎:多见于幼、中雏鹅及肉仔鸡。跗关节周围呈竹节状肿胀,跛行,关节液浑浊,败血症的后遗症。多数可在1周康复,有的转为慢性。全眼球炎:败血症的后遗症,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纤维素渗出物,积脓,严重者失明。产蛋鸡患大肠杆菌病时,腹腔有黄褐色纤维素渗出,肠粘连,有破裂的卵黄,恶臭症状及病变大肠杆菌肉芽肿:慢性。特征性病变是肝、盲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等出现隆起、灰白色肿瘤状、大小不一的结节或块状,大小由针头至核桃大,但是脾脏无病变。此病虽不太常见,但个别鸡群死亡率高达75%。脐炎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的雏鸡,死亡率高,表现脐孔周围红肿,腹部膨大,脐孔闭合不全,卵黄吸收不良。症状及病变大肠杆菌性脑病有些大肠杆菌能突破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鸡昏睡和神经症状。可在脑部分离出大肠杆菌。肿头综合征主要发生于3-5周龄的肉鸡,以头部肿胀为特征。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特征病变:浆膜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铜绿色。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剖开腹腔常有腐败气味。症状及病变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疾病俗称“蛋子瘟”,发生在产蛋期,主要侵害生殖器官,产蛋率下降30~40%,种蛋孵化时出现大量臭蛋,病鹅的粪便常含有蛋白、蛋黄,呈蛋花汤样。主要病变:母鹅输卵管炎、卵巢炎、卵黄性腹膜炎,公鹅阴茎肿大数倍,表面有脓性或干酪样小结节。诊断初诊确诊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病料:急性败血症:肝、脾、血液,局限性病灶:病变组织诊断涂片镜检G染色分离培养营养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划线分离种属鉴定G-;H2S试验阴性;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阴性;吲哚试验阳性;乳糖发酵试验阳性;有运动性(斜面穿刺实验)——大肠杆菌防治选好场址搞好禽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对粪便的处理;定期消毒,一般每隔3~5d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鸡舍内通风良好;保证饲料、饮水的清洁加强孵化厅、孵化用具和种蛋的卫生消毒管理防治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控制好其他传染病免疫接种目前实用的方法:从常发病鸡场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菌株制成自家多价灭活苗,在10~15日龄、35~40日龄、120~140日龄各免疫一次,效果很好。防治药物防治易产生耐药性,最好能用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常用药物: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头孢噻呋、强力霉素、磺胺类药物、乙酰甲喹等,治疗时还应注意对症治疗,如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等。谢谢大家!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