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题目及其答案(刘炳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试述中药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资源寻找的主要途径主要内容:1.中药资源分布状况和优势定点的调查与分析,及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中药生产、加工、开发、品质评价以及中药制剂提取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的研究。2.中药资源保护、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级专门的研究。3.研究人员通常可供职于中药制药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各级中医药学校、中药经营管理部门、医院、药品检验与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或研究。途径:利用文献资料、民间医药信息和民族药资料参照古医书查明药材的产地然后实地考察寻找类似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开发新药、寻找新药。2、简述糖、蛋白质、黄酮类、生物碱的生理作用。糖: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糖类的最主要的功能是糖类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反应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之用。主要是葡萄糖,构成体质。糖类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糖是神经和细胞的重要物质。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体内脂肪代谢需要有足够的糖类来促进氧化,糖类具有辅助脂肪氧化的抗生酮作用。摄入体内的糖类释放的热能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保肝解毒。糖类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⑤增强食品风味蛋白质:生理功能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修补人体组织: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7、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8、激素的主要原料。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9、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10、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11、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黄酮类: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V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2)扩冠作用;芦丁3)降血脂及胆固醇;木犀草素2抗肝脏毒作用:水飞蓟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3抗炎芦丁等4抗菌及抗病毒作用:黄芩素5解痉作用:1)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2)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3)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6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素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7.泻下作用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8.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供氢离子,故有显着的抗氧特点。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抗突变等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桶(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主要用于积聚证止血药也就分为1凉血止血药、羊蹄2化瘀止血药、三七3收敛止血药、白及4温经止血药:艾叶外用药:白矾,雌黄,土蜂房生物碱: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等3、矿物药以其主要的阳离子形式为哪几种类矿物药的主要阳离子种类划分为汞化合物类、铁化合物类、铝化合物类、铜化合物类、铝化合物类、砷化合物类、硅化合物类、钙化合物类、镁化合物类、钠化合物类……等。常见的含镁的中药及中成药有滑石、阳起石、青礞石、琥珀;八正散、大金丹、六一散、甘露消毒丹、益元散、排石冲剂、牛黄解毒片、礞石滚痰丸、三仁汤、猪苓汤等。常用的含铝的中药及中成药有明矾、赤石脂;白金丸、舒胃片、气痛丸、复方入地金牛丸、斑蝥素片、复方斑蝥片、胃舒宁片等。常用含铁的中药及中成药有代赭石、阳起石、禹余粮、绿矾、自然铜、磁石;定痫息风片、脑立清、绛矾丸、生龙活虎丹、羊痫风丸、耳聋左慈丸、磁朱丸、生血片、更年安等。常用含铅的中药及中成药有密陀僧、铅丹、祖师麻膏药、黄升丹、一扫光药膏等。常用含钙的中药有石膏、寒水石、珍珠、龙骨、牡蛎(三者为动物药)、钟乳石、鹅管石、紫石英、花蕊石、海浮石、石燕等。含这些中药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橘红丸、胃痛宁、清眩丸、明目上清丸、含汞的中药有朱砂、轻粉、白降丹、红粉。由以上中药组成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人丹、大活络丹、牛黄解毒丸、健脑丸、七珍丹、七厘散、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八宝眼药、八宝推云散、清凉眼药膏等常见的含砷的中药主要是雄黄,另外还有雌黄和信石。常见含砷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消炎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至宝此类中成药有大黄苏打片龙胆合剂、龙胆苏打片、复方龙胆大黄合剂、肝胃气痛片、陈香白露片、胃乐片、健胃片赞同4、根据中药资源的功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哪几类。并举例说明。解表类凡以发散在表之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本类药物多具辛味,主入肺和膀胱经,偏行肌表,性轻发散,可促进肌体发汗,使在表之邪随汗从表解,正合于《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治疗法则。肺主皮毛,太阳膀胱主一身之表,邪据于表则卫阳温煦失职,毛腠开阖无度,营卫失于调和,肺气不得宣肃。通过汗法,使邪从汗解,则卫阳宣畅,开阖有度,营卫调和,肺复宣肃,肌体重新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解表药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汗出不畅或有汗、脉浮等外感表证。另有部分解表药尚兼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胜湿止痛、解毒消疮等功效,可以适应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由于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性质,所以解表药相应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种。清热类以清泻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由于引起里热的病因不同,且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兼变证,故里热证型多种多样。对应于临床常见证型,清热药依据药性功效特点可以分为以下5类。清热泻火药:主要具有清热及泻火功效,多用于治疗各种实热证候,典型表现为高热,烦渴,谵语,甚至发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洪实有力等。本书列选如生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等临床常用药物。清热解毒药:主要具有清热及解毒功效,用于各种热毒证候,如痈疮、斑疹、丹毒、痄腮、瘟疫、毒痢等。本书列选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临床常用药物。清热燥湿药:主要具有清热及燥湿功效,多用于各种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湿热痹证等。本书列选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临床常用药物。清热凉血药:主要具有清血分实热功效,多用于血分实热证及温病热入营血证候,临床可见斑疹,各种出血征兆,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或绛等。本书列选如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等临床常用药物。清透虚热药:主要具有清虚热、退骨蒸功效,多用于阴虚内热证及温热病后期余邪不尽之证,表现为低热不退,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不寐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本书列选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临床常用药物。由于清热类药物性多苦寒(燥),易伤脾胃阳气,苦燥又易劫伤阴津,故临床使用该类药物时,应辨清虚热、实热,要注意顾护胃气及阴津,且中病即止,避免克罚太过,而犯“虚虚”之戒。泻下类以通利大肠、促使排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泻下药。通过通利大便,使有形积滞、水饮、无形实热、邪毒得以从大便途径清除,是“给邪以出路”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每种药的功效及适应症的不同,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药三类。其中除了润下药作用相对缓和外,其他大多数药性苦寒峻烈,临床使用应十分注意:一不要引表邪入里,分清表里层次,避免早下;二要注意顾护胃气,避免苦寒伤胃;三要奏效即止,“不必尽剂”,以防“虚虚”之弊。化痰止咳平喘类以祛除痰液或促进排痰为主要功效,从而缓解或消除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痰既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产物,又在疾病演变过程中成为新的一种致病因素,故化痰、祛痰实为一种病因治疗。由于痰在属性上有寒、热、风、湿多种,形质上又有有形、无形之分,化痰药亦与之对应多种。且咳喘往往挟痰,痰盛又常常导致咳喘,所以,化痰往往是治疗咳喘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对于麻疹初期之咳,不宜止咳,以免敛邪,不利于疹毒的透发。咳嗽兼有咳血者,不宜用峻药化痰,以免加重出血。祛风湿类以祛除留着于肌表经络风湿、疏通经络、解除痹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风湿痹证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筋脉挛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下肢痿弱等。本类药性偏于辛燥,辛以通络,燥以祛湿,容易耗伤阴血,故使用本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阴血。另外,痹证多属慢性疾患,一般需较长期服药,且剂型多做丸散或酒剂服用。祛湿类以祛除体内水湿之邪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湿药。根据其功效途径,可分为以下两类。芳香化湿药:脾喜燥恶湿,湿邪阻于中焦,最易困遏脾阳,而使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脘腹痞满、泛恶欲呕、口甘多涎、纳呆体倦、大便溏薄等症。本类药物气味芳香,可以醒脾,性辛温,长于燥湿,故用于湿困脾阳、运化失职证最为适宜。本书列选如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临床常用药物。利水渗湿药: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因而障碍,水湿蓄积体内,排出困难,遂成水肿、痰饮、淋病、湿疮、黄疸等证。本类药物性味甘淡,长于清利,能使水湿从小便排出,给邪以出路,从而达到祛除水湿的目的。但芳香化湿类药物偏于温燥,利水渗湿类药物偏于淡渗,均易耗伤阴液,故使用时应注意顾护阴液,达到“利水不伤阴”的效果。理气类以调理气机,使气运通畅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气机的升降出入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气机不畅则主要表现为气滞和气逆两种情况。气滞多可见闷、胀、痛,气逆则多见恶逆、恶呕、喘息。归结于脏腑,则肺主一身之气,肝主疏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凡七情、六淫、饮食、痰湿、瘀血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以上脏腑气机,而发生肺失宣降、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失司等脏腑气机紊乱证候,表现出多种临床证候。但本类药物多具行散走窜之性,气味大多辛燥,容易耗气伤阴,对气虚、阴虚者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药物或配伍。温里祛寒类以温散里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里寒证包括实寒与虚寒,前者表现为脘腹冷痛拒按、呕吐泄利等症,后者则多见畏寒肢冷、脘腹痛而喜按、小便清长等症,虚寒之甚者,或可见肢冷汗出,脉微欲绝之亡阳证。以上诸证,均可酌情选择本类药物救治。但本类药物多辛热偏燥,容易伤津耗液,热证及孕妇均应慎用。理血类活血化瘀药以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活血药。引起血液瘀滞不畅的原因很多,六淫外伤痰湿等均能造成血行障碍,形成瘀血,瘀血内阻又成为多种内伤杂病的致病因素。瘀血证主要表现为位置固定的刺痛或麻木,血肿或血块,瘀斑瘀点等。并且由于气与血密不可分的关系,血瘀又常可导致气滞,临床活血通脉的同时常配合调畅气机,最终恢复气血和调的目的。本类药物专走血分,性多走散,凡有出血倾向者以及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止血药以阻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顾名思义,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出血(倾向性)性病证,为中医药急救学科一重要领域。血证有寒热温凉之异,与之相对应,本类药物亦分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不同种类。古有“止血不留瘀”之良训,因为单纯止血往往有留瘀之弊,所以使用该类药物,尤其具有凉血收敛性质的止血药物,应始终注意留瘀问题,以防后患。驱虫类以促进排除或杀灭肠道多种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虫药。虫寄生于肠道,可见有绕脐腹痛、肛门耳鼻瘙痒、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本类药物药性各有所偏,对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