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学习目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了解不同时期建筑制度的建立和建筑形象及技术的成就。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遗址如西安半坡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的历史意义与建筑成就。掌握封建社会中期、晚期所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以及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的成就。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建筑的产生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原始住所。1、天然洞穴2、巢居关于“穴居”与“巢居”的文献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礼记·礼运》大约在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北方却掘土为穴,以防严冬的风雪。二、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1、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房屋概说(六、七千年前)(1)干阑式建筑·存在地区·代表性实例·结构特点(2)木骨泥墙房屋·存在地区·代表性实例·结构特点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苇编残片,用于干阑式建筑铺垫地板用干阑式——木桩木板木柱梁用于水网地带及热湿丘陵地区,例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建筑平面为多室组成之矩形长屋,通面阔约30米,通进深7米(包括宽1.3米之边廊)。建造时先在土中打入木桩,桩上铺厚木板,板上再建房屋,使之架空,以防潮避水和抵御兽害。建筑结构之木柱梁均以榫卯连接,廊间施直棂勾阑。这些都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木作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房屋榫卯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木构榫卯三、父系氏族社会的房屋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1928年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墓葬为夫妻合葬,并出现了女尸屈肢葬。父系社会已确立,经济发展,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财产已私有,一夫一妻制家庭,住宅面积较小。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出现了少量土坯;陶场,位于某些家宅旁。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社会背景夏、商、周、春秋时期。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从夏朝起经商朝、西周而达到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二、建筑活动(一)夏代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1、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约108m,南北深101m,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教科书19页图1-8)。制陶、铜,葬无殉,随葬品多,有铜制嵌玉礼器;无文字。2、建筑成就(1)平面布局·回廊式院落·建筑居中、面南布置(2)建筑特点·夯土台基·柱网整齐,偶数开间(3)建筑技术·夯土版筑技术·木构架技术(4)地位作用·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最早的大规模木构架夯土建筑实例·最早的庭院建筑实例(二)商(前16纪——前11纪)1、社会背景:甲骨文;青铜器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2、建筑活动(商代建筑遗址)(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1)早商——郑州商城——河南偃师尸沟乡(2)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3)晚商——殷墟遗址商第二十代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小屯村(教科书21页图1-13);这是晚商十二王活动的地方;也是商奴隶制的极盛与衰落之地。遗址面积约24KM2,紧靠洹水曲折处,有分区,却不严格。遗址中部靠洹水弯曲处是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是墓葬区;居民区分散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地区;在墓葬区也有居民点和作坊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对称布置的宫殿,于商末已初成形状。(三)西周(前11纪——前771年)1、社会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百工之说,青铜业发达,出现了釉陶;有大,以铜贝为货币;农业生产学会施肥、灭虫,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周朝的建筑遗迹(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大门,门前有树(影壁),前院,前堂,中廊,后室;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南北45.2m,东西32,5m。两侧厢房围合成闭合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门)占一间,东塾西塾各三间;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的“庭”,庭北为主体建筑“堂”,堂为六间;堂前有三阶,中阶不在轴线上;后庭为廊分为二,庭后正室三间,其余为小间;可以看出,正在向中轴对称的单数间平面,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3、建筑成就·建筑制度的建立·建筑形象及技术——以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为例(1)最早的形制完备的四合院(2)严格对称、居中为尊的设计观念中轴线:影壁——门——院——前堂——廊——后室(3)严格区分主与次、内与外、前与后(4)木构架柱网初步形成(5)瓦的使用(6)完善的排水设施(四)、春秋(东周)(公元前770世纪─公元前476年)1、社会背景(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士阶层本世纪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能力;到处是奴隶起义,有了铁器,有了著名匠师公输班。(2)瓦: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7m,面积75m×75m;高台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3)文献记载:《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论语》:“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即梁上短柱。斗栱、梁架、彩画,在春秋时已经有了。春秋时期秦国宗庙遗址平面(陕西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遗址)政治上——多国政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上——铁器的使用文化思想上——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基础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建筑一、封建社会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建立、巩固、发展时期,生产力极高,奴隶起义,建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一)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百家争鸣,大城市,大宫殿。封建制刚建立,铁器普通使用,春秋时的170多诸候国,互相兼并,只剩下:燕、赵、韩、魏、齐、楚、秦。这时,士阶层的知识分子,百家齐鸣,学术活跃。出现了工、商业大城市,大宫殿,大量使用瓦、砖;装饰纹样,丰富多彩;铁器的出现,使木材加工更为容易,为榫卯、纹刻创造了好条件。2、建筑活动(1)齐故都临淄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城墙残址尚存,有大小二城,大城范围:4×5KM,周长约12KM,西南角套着小城,为1.23×1.8KM的长方形。城中偏西有一土台,65×72M,残高16M,俗称桓公台;小城尚有铜币作坊遗址。大城内有里坊和骨、铜、铁作坊遗址;大城东墙下是淄河。类似的大城市还有:赵邯郸,楚鄢郢,魏大梁等。齐都临淄遗址[关闭窗口](2)棺椁与墓(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及兆域图)从战国时的棺椁构造,可以看到当时的木工技术很高──因用铁器,便于加工。正因有如此技术,秦汉时才能建造大规模的宫殿和多层楼阁。木棺椁各有内外两层,外填白土、沙土、木炭等构成防水体系,并在墓地设置排水管,使这些木构得以保存,现在才能看到其精制的榫卯。(二)秦朝的建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统一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政制,统一军队;筑长城,造宫殿,修驰道,建陵墓;焚书坑儒。2、建筑活动(1)阿房宫(2)骊山陵(3)长城秦始皇皇宫地域(阿房宫、骊山陵等)长城(三)汉朝的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建筑显著进步。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汉初,耕牛与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当时为发展农业已下令保护耕牛,“盗马者罪死,盗牛者加”。汉代器械中,有风车;文献中有“水碓磨”的记载。2、建筑活动(1)铁钢厂遗址:河南发现汉代两座冶铁厂的遗址,一个面积1500M2,有十八座冶铁炉;另一遗址3000M221座冶炉。炼铁已知脱硫(用石灰石),除用木炭,也已用煤(石炭,石墨);并可炼出低温钢,(1240─1330°之间)大的工厂几百人,但多用“工巧奴”和“铁官刑”为工人,这种方式阻碍了生产技术的发展。(2)长安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至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十年建成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改名长乐宫)为基础建立的。不久,由军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建造桂宫、明光宫;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建设。城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才开始修筑,到汉高后吕雉八年(公元前180年)先后20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粮仓、织室、暴室等。长安城(四)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战争破坏严重,但东晋以后,北方虽连年战争,人口大减,南方经济有所发展,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佛教建筑、佛塔出现了。宗教传播是人民对动乱社会的一种反抗,宗教建筑却乘机兴起了。南朝佛教极盛,尤其是梁,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记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城市建设因为动乱,帝王多如牛毛,都城、宫殿也很多,其中较大和使用较多的是邺城,洛阳和建康(今南京)。二、封建社会中期(一)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1、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隋、唐、五代。历史上有“盛唐”之说,这时的农业经济很发达,与东西方几十个国家有贸易往来,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2、隋、唐建筑特点(公元618年─907年)(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面积84.1km2。(2)建筑群处理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3)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如大明宫麟德殿5000m2,面宽11间深17间;含元殿柱距达10m。(4)专司设计、施工职务,称都料匠。(5)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并富有艺术性,斗栱的装饰效果很好。(6)砖石结构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如图)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河北赵县安济桥(二)宋、辽、金(公元960年─1279年)1、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公元916年,即五代(梁、唐、晋、汉、周)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时期,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已经兴起,并于公元916年建立辽朝,年号为辽耶律亿,神册元年。公元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驿发动兵变,建朝号宋,建隆元年。辽,已经换到了第四个皇帝,穆宗耶律景,应历十年。北自外兴安岭,南到天津、山西雁门关一带,与宋对峙。公元1115年,东北的女真族创建金朝,太祖完颜玟,国号收国元年;攻辽。于元1123年金宋联合攻辽,1125年2月灭辽。同年12月分两路攻宋,宋徽宗赵佶禅位台子桓,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1127年4月金虏徽、钦二宗北去,高宗赵构于南京(商邱)称帝,史称南宋。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年底即失守;1132年重返临安,大兴土木。金,尽占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