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1三、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2004J408-2005)四、《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1五、《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0207-2002六、《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八、《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九、《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十、《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4-2002十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目录1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22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2)3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6)4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9)5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9)6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1)7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13)8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3)一、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砌筑砂浆应采用洁净过筛砂。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2、各种砌块或轻质墙板使用前做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用于本工程中。3、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堆放整齐,对边角确损及尺寸不合格的砌块,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割整齐。4、基础和主体一层采用标砖,其余采用多空砖砌块。5、砌体结构确切筑完成后30d不宜抹灰。36、砌筑灰尖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铺满砂浆,垂直灰缝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不应大于12mm灰缝饱满度均不得低于80%,并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巾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内墙面暗敷电线套管,应用机械切槽,不得随意剔凿,套管进入砌体表面埋置深度以大于1.5cm为宜。8、材料砌筑砂浆按设计要求。9、应严格控制砖砌筑时的含水率。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各种砌体砌筑时,块体材料含水率应符合以下要求:1)粘土砖、页岩砖:10%~15%。10、施工洞、脚手眼等后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的洞口应用防水微膨胀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2.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防治)的技术措施1、水泥宜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的数量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用于现浇楼板的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0.5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含砂率宜为35%~45%。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实验确定。4、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坍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坍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检查记录。5、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4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要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对于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对搅拌混凝土时,其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调整,应使用电子计量搅拌机对每盘材料进行计量(重量)。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不应大于150mm。6、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7、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8、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9、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在后浇带两则应沿后浇带方向设独立的支撑和模板带,等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再将其与后浇带模板一同拆除。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前,要严格按照规范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座浆处理。后浇收缩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相应混凝土浇筑60天后进行,后浇沉降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楼和裙楼的主体分别完工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且强度等级应较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膨胀剂的掺加量应由试验确定。后浇带的养护期不得小于14天。后浇带混凝土应按有关要求留置试块。510、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间距不应大于100㎜。其它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1500㎜。11、对较大开间(≥3.9m)、较大进深(≥5.4m)的楼板构造筋进行加强处理。除支座处配设构造负筋外,增设抗温度变化配筋,楼板设计厚度140㎜以上(包括140㎜)板面负筋要通长设置,100~140㎜以下按50%通长设置。12、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3)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淋水。4)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13、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7d。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14、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6.3.11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6(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孔;(2)楼梯板每距一个垃圾孔;(3)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垃圾孔。15、混凝土保护层偏差1)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材料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垫钢筋;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x40mm(6.3.13)。图6.3.132)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按要求设钢筋保护层碘块,上部钢筋应有钢筋马凳支撑,马凳筋底底部与模板直接接触处应有防锈措施,浇注混凝土时在主要通道应架设施工平台。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16、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φ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φ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7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瞪作支架。马瞪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φ10钢筋制作;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φ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17、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应由专人进行,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18、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监理单位要对其进行复核。19、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20、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延长米内设置一处。21、楼(地)面水平结构构件施工完成后,在柱、墙上抄出水平控制线,以控制住宅工程的建筑标高。22、模板的背楞统一使用硬质木材或金属型材,统一加工尺寸。浇筑混凝土墙板、柱时,在现浇楼面埋设φ48的钢管,增设斜撑,以增强模板的刚度和平整度。23、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根据施工方案采取下密上疏的原则布置对拉螺栓。24、模板支撑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5、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3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1、保温材料供应商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外保温工程的密封与防水必须有构造设计图和节点详图。82、基层墙体上应设置一道防水砂浆。3、抗裂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mm,也不宜大于6mm。4、保护层外侧宜再设置一道掺有抗裂纤维的防水砂浆。5、优先选用弹性料饰面层;饰面层不宜选用粘贴面砖,当必须选用饰面砖,应按规定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材料保温材料应按国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复验。7、外墙外保温应按设计要求施工。采用松散材料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保温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8、凹出外墙面的各类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必须采用预埋直接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预留洞口必须埋设套管并与装饰面齐平。严禁在饰面完成的外保温墙面上开孔或钉钉。9、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时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雨期施工应做好防雨措施。10、外墙外保温工程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保温层出现裂缝,并在保温层外涂刷高分子弹性防水涂料以防水对保温层的浸蚀。外墙预埋件或预进城磁管周围应逐层进行防水处理。11、抗裂砂浆应由抗裂剂、中砂、水泥按适当比例机械搅拌均匀。抗裂砂浆不得任意加水,配置量宜在2h内用完为宜。12、外保温抗裂保护层采用玻纤网时,应在保温层表面先批刮1—2遍聚合物浆,再铺贴玻纤网,应使玻纤网居于抗裂保护层中部。13、抗裂保护层施工应在保温层固化干燥或胶粘剂凝固后方可进行。抹抗裂砂9浆应分两遍完成,第一遍厚度约3~4mm,随抹随压入一层耐碱玻涂塑网格布,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在底层抗裂砂浆凝固前抹3mm厚面层抗裂砂浆。14、建筑物首层和其他楼层的门窗洞口及墙面阳角处应用双层玻纤网格布包裹增强,包角网格布单边宽度不应大于150mm。15、现抹颗粒保温砂浆应分层施工,每遍间隔应在24h以上,每遍厚度不宜超过20mm,后一遍施工厚度要比前一遍施工厚度小,最后一遍厚度留10mm左右为宜。抗裂保护层施工应在保温层固化干燥后方可进行。刮性耐水腻子应在抗裂保护层干燥后施工,应做到平整光洁。16、建筑物高度大于30m时,应在保温层中加一层金属网,金属网在保温层中的位置距基层墙面距离不宜小于30mm,距保温层表面距离不宜大于20mm。17、采用颗粒保温时,应根据建筑物立面要求,分楼层设置分格缝。垂直抗裂分格缝宜按墙面面积设置,板式建筑中分块面积不应大于30m2。抹灰时嵌入层间塑料分格条或泡沫塑料棒,外表用建筑密封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