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人事行政管理者必讀一﹑变惩罚为激励的艺术企业在管理员工时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是以激励为主还是以惩处为主。这涉及到管理学中的X理论和Y理论,即把人的本性看作是向善的还是向恶的,如果认为是向善的就会以激励为主,通过激励来达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如果认为是向恶的就会以惩罚为主,通过严惩来达到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在外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事实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是二者并用,做到赏罚分明,激励和惩罚并用。但是问题是有的管理者不善于惩罚,只善于激励,而有的领导只善于惩罚,而不善于激励。尤其具体到一件事情中,比如员工犯错误时就只有惩罚,似乎不惩罚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不惩罚就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不惩罚就不能显示领导管理者的威严。惩罚是应该的。但是,我这里讲的是当员工犯错误时,不只有惩罚,还可变惩罚为激励,运用惩罚的手段达到激励和奖励的目的,甚至可以达到单纯奖励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惩罚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领导的艺术性,变惩罚为激励,变惩罚为鼓舞,让员工在接受惩罚时怀着感激之情,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而不单单是规范和约束。让受罚者感激恃才傲物是有普遍性的,因为有才者一般都认为自己比他人比领导聪明,所以当他的顶头上司管理他时,他内心有一种逆反情绪,这就是管理者常说的不服管。进而管理者也往往带着情绪和偏见来管理这样的员工。我在的单位就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位业绩一直第一的员工,认为一项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应该改进的,她也和主管包括部门经理提出过,但没有受到重视,领导反而认为她多管闲事。一天,她就私自违犯工作流程。主管发现了就带着情绪批评了她。而她不但不改,反而认为主管有私心,于是就和主管吵翻了,并退出了工作岗位。主管反映到部门经理那里,经理也带着情绪严肃批评了她,她置若罔闻。于是经理和主管就决定严惩,认为开除她的也有,扣三个月奖金的也有。这位员工拒不接受。于是部门经理就把问题报告到我这里。我于是就把这位早有耳闻的业务尖子叫到办公室谈话。我没有先上来批评她,而是让她先叙述事情的经过,并和她交换意见和看法。我发现这位员工确实很有思路,她违犯的那项工作流程确实应该改进,而且还谈出了许多现行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我能这样朋友式地平等地和她交流,而且如此真诚地聆听她的意见,她感觉受到了重视和尊重,反抗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从开始的只认为主管有错,到最后承认自己做得也不对。在我试探性地询问下,她也说出了她的错误应该受到的处罚程度。最后高兴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此后,我与部门经理以及主管交换了意见和看法,经理和主管也都认同了“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的道理,大家讨论决定以该员工自己认为应受的罚金减半罚款,让她在班前会上公开做了自我检讨,并补一个工作日。她十分愉快地甚至可以说是怀着感激之情接受了处罚。而且我还以最快的速度把那项工作流程给改进了。事情过后,发现这位员工一下子改变了原来的傲气和不服情绪,并积极配合主管工作,工作热情大增。大家说她好象变了个人似的。既然员工违犯了规章制度,就必须处罚。不然,就等于有错不咎,赏罚不明。但如何罚?简单地照章办事,罚款了事?这是一般常规的做法。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该人才的流失,跑到竞争对手哪里去,弱己强敌。如果真是这样,在我们公司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极为恶劣的影响,劣优胜汰。形成这样一种氛围的话,企业早晚非垮掉不可。因此,在必须处罚的前提下,不仅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位员工之所以愉快地接受处罚,最关键之处是她认为不正确的问题得到了改进,证明她的意见被采纳了,她的才能得到了肯定。最终的经济处罚比她心理预期要轻,她感到庆幸。这就相当于她准备花100元买这次错误,而结果只掏了50元,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奖励她了50元钱,她岂能不高兴、不感激呢。朋友式的沟通交谈中,她自己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而不是领导或他人指责她做错了),她能不改吗?这是让员工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是积极有效地改正错误,而不是领导要她改正,而她不得不改、被动地改,消极地改。被动地改、消极地改不是彻底地改,有可能要留后遗症,随时有可能反弹。朋友式的平等地交流问题和看法,会使员工有被尊重感、有某种意义上的心理满足感,员工会感觉到这样的领导可信赖,能解决问题,就会把自己看到的问题毫不保留地倒出来,这等于让她积压已久的意见得到了倾诉,心理的压抑感解除了,能不轻松愉快吗?这样的处罚,难道不是在帮助员工、肯定员工、表扬员工、激励员工吗?员工岂有不高兴和感谢之理呢?这样的解决是化被动为主动、化问题为机遇、化漫天乌云为晴空灿烂。处罚单上的一句话当公司决定重新制作处罚单时,我就一直考虑如何设计这个处罚单,当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有关项目及形式做了合理改进后,准备复印时,我想能否加上一句话,以达到减弱处罚在员工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我认真地想了之后,写了一句话,“纠错是为了更好地正确前行。”而且还要把单子的前头“处罚单”三字改为“改进单”。印出来之后,大家都说这句话好。我想这样的处罚单比单纯严肃的处罚单效果要好得多。以往所有的处罚单,都是清一色的严肃面孔,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而我把它加上了富有人情味、文化味、教育性、启迪性非常强的一句话,处罚单的面孔立即由严肃、冷酷、无情变得慈祥、企盼和充满着希望;当员工接到处罚的时候,看到了这句话,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本能的反感、抵触到理解改进,因此,单头叫“改进单”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在处罚单上做一小小的改进,面目大为改观、境界迥然。这就是处罚的艺术,这就是企业文化。处罚本是反面教育,这样就变成了正面教育,鼓励改进错误,激励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前行。三﹑民营公司要做大企业文化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有些企业注重资深企业的结构调整,有些企业则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又有些企业则从建立企业文化这个基础入手,旨在提高整个企业团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慢慢过渡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如果企业是一个房子,那么——企业的业务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等是屋顶;企业的管理、架构、运作等是墙身;企业的制度、文化、用人机制是基础。”国内民营企业的佼佼者联想集团老总的这个比喻已经享誉于企业界,广为众多企业家传颂。的确,企业文化是基础,特别是对那些要做大的民营企业。只有重视并建设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据有关人力资源专家所言,建立企业文化的一般步骤有如下几个:首先,《员工手册》不可少。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公司的特点,同时参照同行的一些优秀资料以及管理经验,来建立符合自己公司特点的管理准则。做《员工手册》之前还应该作一些企业内部调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力图使得《员工手册》更富人性化、更清晰明朗。如果公司规模大的话,可以编辑公司的内部刊物,以促进公司内部员工的交流以及公司与同行专家学者的交流。万通集团的《万通》、5i5j的《房产时讯》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次,企业精神要义的阐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由于业务、客户的不同,企业精神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诺基亚手机广告“科技以人为本”,这就是其企业的精神,我爱我家房地产置换租赁公司提出的“轻轻松松换新家”“宁可少做一笔生意,绝不得罪一个客户”等等,这就是作为一个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企业文化要义。企业精神要在员工中阐述清楚,这样就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同时应该在公司醒目的地方挂上这些色彩鲜明的巨幅标语。这样,不仅可以时刻提醒员工,使员工融入到企业所营造的氛围里边,还可以提高整个企业在外界人心目中的形象。再次,企业团体氛围的营造。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一个成功的有潜力的企业团体。所以企业团体氛围的营造就显得重要。避免小群体的自我孤立,以减少四分五裂的风险。团体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时刻回顾企业艰难的成长历程、企业早期创业所积累的团体精神等等,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背景,发展创新,使得这种在创业初期积淀下来的团体精神传承下去。博彦公司是一家有着6年创业历史的高科技公司,短短的6年,博彦时刻不忘企业内部员工的交流,内部团体意识的培养。当记者采访博彦公司的时候,记者发现博彦公司有一个内部员工网络,内部网络建有“员工bbs论坛”。内部员工在工作之余,在bbs上面探讨企业发展、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问题,加强了感情交流,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了博彦团队的凝聚力。当然,企业文化的建立少不了员工形象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期间统一着装、员工礼仪的要求、员工之间的礼貌用语等等都要规范化,这样就可以“外塑企业形象、内建员工气质”。此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些不可小视的“误区”。譬如,企业所塑造的“文化形象”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脱离。没有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谓的“企业文化”只能是一个空荡荡的“花瓶”而已,毫无价值。再者如,一些公司重在“企业文化”的建立而忽视“企业文化”的长期维护、创新发展。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自身的发展,“企业文化”也应该时时补充、更新。封闭、墨守成规只能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绊脚石”。三﹑沟通的无阻力分解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企业的机构越复杂,其沟通就越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尚未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各层次员工的眼前。沟通的持续恶化,就是高层还在煮酒论英雄,而底层的士气已经灰飞烟灭。其实,沟通不仅是管理者最应具备的技巧,也是企业最需具备的基本体制。那导致沟通不良的关键幺在哪里﹖我认为,还是在于观念与体制,其实观念与体制的改变都并非难于登天——只要你愿意花三分时间去思考,七分时间去实践。方式的多样化企业的沟通最常见的是书面报告及口头传达,但前者最容易掉进层层报告、文山会海当中,失却沟通的效率性,而后者则易为个人主观意识所左右,无法客观地传达沟通内容。企业开始为沟通不良所苦恼时,就应该采取不同以往的沟通方式进行改良。比如沟通效率过低,就应考虑设立专司沟通的部门,如沟通欠缺建设性,就应该反省企业内部教育是否滞后不前。等距离沟通高质量的沟通应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如果沟通者之间无法做到等距离,尤其是主管对下属员工不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期间所进行的沟通一定会产生相当多的副作用。获得上司宠爱者自是心花怒放,怨言渐少,但与此同时,其余的员工便产生对抗、猜疑和放弃沟通的消极情绪,沟通工作就会遭遇很大抵抗力。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企业与员工的立场难免有不能共通之处,只有善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能更好地发展,互为推动。在国内的很多企业,沟通只是单向的,即只是领导同下传达命令,下属只是象征性地反馈意见。这样的沟通不仅无助于决策层的监督与管理,时间一长,必然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及归属感。所以,单向的沟通必须变为双向的沟通。提高沟通效率沟通效率类似于化学反应里的分解速度,沟通是处理管理不当所引起矛盾的主要工具。如果沟通效率过低,当然就无法及时“分解”内部不良反应,此沟通也是低质沟通或无效沟通。提高沟通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明确沟通方向,这关系到企业内部部门职能的清晰与否。如果企业职能清晰明确,那幺,所有内部沟通便有相应的针对目标,而不至于如皮球般被东踢西扔,最终不了了之。为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导致恶性沟通,企业还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以外的监督部门,直属决策者,负责协调内部的沟通工作。改善沟通的素质与技巧一般而言,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沟通质量也较好,而素质普遍偏低的企业如果略为加强沟通,也不会出现很大问题。沟通最困难的是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企业类型,因为素质不等,所以,在同样的沟通方式下,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沟通反应。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持续地开展内部再教育,让企业员工的思想跟得上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企业寻求更大的突破。沟通的技巧主要是因人而异,简单地说就是将员工分为三类,对症下药:1、有能力而放任的人:以信任和放权为沟通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