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练习课件:第4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段篇 阅读(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段篇阅读(二)1.(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__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墨守成规(或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__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可能会导致功亏一篑。【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中人物行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这类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是赞成、反对,还是辩证地看待。然后从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阐述自己看法的合理性。对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若持赞成态度,可从其恪守诚信、不战而胜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持否定态度,可从其墨守成规、不懂变通的角度来阐述理由。当然,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其行为,明确指出其利弊。【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下令)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出来的士兵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众大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为限,如果不离开的话,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不做这样的事。”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2.(2015·聊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家里贫穷,捡拾柴火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3)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解析】(1)A项两个“好”为“喜爱,喜欢”的意思。B项,两个“再”为“又,第二次”的意思。D项,两个“益”为“更加”的意思。C项,两个“以”分别为“把”和“因为”的意思。(2)所译句子以短句构成,但要注意将“薪”(柴火)、“达”(到)、“旦”(天亮)和“寐”(睡觉)等词语翻译准确。(3)题干要求“结合选文”探究岳飞成才的原因。可以在文中找寻相关词语,概括出其精神意志即可。比如“少负气节”是说他“少有大志”,“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能挽弓三百斤”是说他“文武皆有天赋”,“拾薪为烛,诵习达旦”是说他勤学苦练。【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与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贫穷,捡拾柴火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发射三支箭都射中靶子,以此示范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学到了周同的箭术。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注】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颜率:人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①周君患.之忧虑、担忧②发师.救周军队③颜率复诣.齐到、去,前往④子之数.来者多次、屡次(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子之.数来者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B.寡人将寄径于.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C.齐王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答案:B(3)翻译下列句子。①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我究竟从哪条路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用完了。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颜率是聪明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但他玩的是诡计。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的谋略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解析】(1)解释文言文中的实词,除了要注意积累,更要结合具体句子。同时要注意个别词语的特殊用法,如①句的“患”是“忧虑、担忧”的意思;③句的“诣”是“到,去,前往”的意思。此题中考查的四个实词也是教材中学习过的,只要教材知识掌握得牢固,解决起来并不难。(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能力。考查的方式一般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的具体意思进行解释。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A项前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代词,指驴。B项两个“于”均解释为向、从。C项前者是“于是”的意思,后者是“竟”的意思。D项前者是“因此”的意思,后者是“可是、但是”的意思。(3)翻译文言句子一定要遵从翻译的规则,每个字都要翻译,还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①中“致”是到达的意思;②中“再”解释为“第二次”;③中“徒”解释为“仅仅,只是”,“其实”是“它们的果实”,②中的省略成分也要补充完整。(4)此题考查的是感受与评价,题目设定为对人物行为的评价。题干中有赞颂和批判两种观点,答题时要能公允评价,既谈出颜率行为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指出颜率行为中需要批判的地方。文中的颜率聪明、有智谋、能言善辩,为他的国君分忧;同时颜率玩弄阴谋诡计,欺骗他人,虽然解了一时之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值得提倡。【参考译文】秦国大军压境想得到周的九鼎(国宝),周国国君担忧这件事。颜率就到齐国求救。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太可恶了,竟想以武力夺取周的九鼎。(我们的国君想了想)给秦国,不如给齐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刻调遣军队救周,秦因而退了兵。齐国想得到(周的)九鼎,周国国君又担心齐国来要九鼎。颜率又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周国靠齐国仁义(才能保住),愿意把九鼎给你们,可是不知从哪条路给你们送来?”齐王说:“我将借道从梁走。”颜率说:“不可以。梁国君臣早就想要九鼎了。鼎进入梁,一定不能出来。”齐王说:“我将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不可以。楚国君臣早就想要九鼎了。鼎进入楚,一定不能出来。”齐王说:“我究竟从哪条路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颜率说:“我暗自为大王担忧啊!”齐王说:“你来了几次,似乎是不想给吧。”颜率说:“(我们)不敢骗齐国,快决定从哪走,我们等你们命令就送鼎来。”齐王就停止了(索要九鼎)。4.(2015·温州实验中学检测)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游东坡①[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杖:竹杖。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自州门而东.向东走②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空而开阔③亭下面.南一堂颇雄面向④为.一郡之最是(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答案: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3)下列表述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B)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雪堂”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仰慕之情。【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明确重点虚实词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理解,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如:“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走”,“面”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面向”,“为”在这句话中作动词用,意为“是”。(2)此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密相关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3)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要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与选项进行比对,确定正确答案。(4)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理解内容的第一步是读懂原文,然后梳理作者的行踪。作者写这篇游记,有吊古怀今之意,表达对苏轼的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