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_居住区基本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居住区基本知识①居住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②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③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1、小区规划术语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一、居住区基本知识组成要素:物质;精神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环境组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2、居住区的组成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一、居住区基本知识3、居住区规划结构与规模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50001000~3000一、居住区基本知识建设条件: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所处位置:市内居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居住区住宅层数: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4、居住区类型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二、居住区规划设计①适居性原则②生态优化原则③综合效益原则④社区塑造原则⑤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二、居住区规划设计①住宅的类型:独院式、并联式、联排式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点式、跃廊式2、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②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③住宅的规划布置:行列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三、公建用地规划布置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公益性设施和盈利性设施两大类。按其服务的内容,又可分为商业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设施五类,见下表:1、公建设施分类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三、公建用地规划布置①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②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③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④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基本要求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三、公建用地规划布置①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区中心,居住区中心主要由文化商业服务设施组成。3、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②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规划布置:一般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小区的生活服务中心,生活服务设施一般可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三、公建用地规划布置③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这些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有些可设在住宅底层,也可将他们独立设置。最主要是幼托的布置,应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幼托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独立设置。3、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道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街道。道路在住宅区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在规划结构中是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着“家”与“非家”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通行通道,有着其最基本的交通功能。1、概述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通行功能是住宅区各类通路的基本功能。居民出行与区内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住宅区各类各级通路的布局与连接形式,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自然条件、年龄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的居民所选择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特征,但仍然有其一般的规律。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①交通方式选择交通方式选择的一般分析A.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分有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B.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的相关关系的因素有体能、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三项。C.不同的人在其选择时对三类因素考虑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选择交通方式时体能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对低收入者来说,费用是其选择交通方式的主要方面;对高收入者来说,可能时间对他来说价值最高。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①交通方式选择住宅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住宅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交通内容主要是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行为。从交通的类型上分析,主要包括:a.居民上下班、上下学内容的通勤性交通;b.居民为购物、娱乐、消闲、交往等其他日常生活需要而发生的生活性交通;c.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内容的服务性交通;d.消防、救护等的应急性交通。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②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人车分行1928年在美国提出了“雷德朋”式完全人车分流系统,193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雷德朋(Radburn,NJ)小镇规划中首次采用并实施;在同一平面上行人和机动车有各自的流线,在人、车发生冲突的地方设置简易立交。特点:这种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较好的解决了私人小汽车和人行的矛盾,在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②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人车混行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同一套路网。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特点:这也是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①顺而不畅,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②分级布置,逐级衔接。③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④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⑤空间结构整合化⑥避免影响城市交通3、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区道路四、道路①居住区级道路此道路是整个居住区内的主干道,是居住区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居住区一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平原);15-20m(山地)。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采用混行方式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②居住小区级道路此道路是居住小区的主路,沟通小区内外联系。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在采暖区,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不小于14m。在非采暖区,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不小于10m。车行道宽度在5-8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且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为1.5-2米。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四、道路③居住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即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组团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为3~5米,如用地有条件可设1.5~2米宽的人行道。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居住区基本知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布置道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④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是道路系统的末梢。宅间小路最好以3米为宜。四、道路①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③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米;④人行出入口不大于80米;⑤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50米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⑥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⑦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不小于75°;⑧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大于120m,并应设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⑨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5、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