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社会工作的起源•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与发展•(一)孕育阶段:17世纪~19世纪中叶•西欧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阶段•西方社会文化传统和资产阶级思想革命1、济贫法•1601年,英颁布“济贫法”。•(1)规定每一教区每月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政府抽税办理社会救济。•(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办理社会救济行政。•(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立了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学习技艺。教区也义务介绍工作,提供原料、工具强制贫民工作。•(4)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立济贫收容救济所,强迫游民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最早把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机构式)救济和院外(家庭式)救济。•(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在贫民无法得到家人、亲戚赡养时才给予帮助。救济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住满了3年的人。•(6)将贫民分为三类:①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进入“习艺所”工作,②不能工作的贫民,如患病者、残废人、老年人、精神病人及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进入“救济院”或给予“院外救济”;③无依无靠的儿童,如孤儿。弃婴、父母遗弃或因父母贫困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政府在社会救济中的责任。•隐含了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如助人自助、个案工作等。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1788年,德国汉堡市采取了一种名为“汉堡制”的救济制度。•全市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1人、救济员若干人。•救济的理念为“助人自助”,如帮助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学习技艺,把病患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向沿街乞食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且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镇,在汉堡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救济方法—爱尔伯福制。•爱尔伯福制依据人口数量,将全市分为544段,每段约300人。每段设济贫员1人。济贫员为义务荣誉职务,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凡求助者都须与济贫员接洽,调查后才给予补助。以后每两周调查一次。•发给赈济款必须是法定的最低标准,不许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全市每14段为一赈济区,设监察员1人领导区内济贫员,并由区内各段组成赈济委员会,每两周开一次会,讨论全区济贫工作并形成报告、提案,交给全市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是全市最高的救济机构。(二)形成阶段:19世纪后叶~20世纪初•1、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1877年,美国开始成立慈善组织会社。•(1)成立管理联系机构,将伦敦全市划为若干区,各设立分交机构,组成志愿委员会领导救济工作。(2)区里统一受理申请救助案件,进行登记,设立询问部,提供资料,防止同时向多处救济机构求助的“职业乞丐”钻空子。(3)各区派亲善访问员对申请者详细调查,如住房、健康、教育、工资等情况。(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以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①亲善访问员的个别化服务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②促进各组织机构为解决社区问题开展合作,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睦邻组织运动(社会公社运动)1884年巴涅特建立汤恩比馆。•1889年美国设立胡尔馆。•(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他们的口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进行工作。(3)尽量利用与发挥当地人力,培养居民自主自立,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4)各地的社区睦邻中心既是当地的服务中心,还尽量设法将本国及外国的文化介绍给当地居民,使之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社会工作应从个人与社会同时着手。•发展出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两种方法。3、德国创立社会保险制度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铁血政策)领导的政府,创立了强制劳动保险,是现代西方实施社会保障措施的开端。社会政策的重要作用。(三)发展阶段:20世纪初~70年代•1、行业化•19世纪末,出现了受过培训,专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受薪人员。•2、专业化•(1)教育•1893年英格兰建立了两年制的“慈善培训”学校。•1904年成立了纽约慈善学院(1962年与哥伦比亚大学合并,成为全球最为著名的社会工作学院)。•1919年美国有17所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了社会工作学校协会,并逐步确定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及教学标准。•3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两年制的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课程。•40—50年代末期社会工作教育在美国、英国、荷兰、挪威发达国家形成普及趋势。•形成以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高等教育模式。•(2)理论和工作方法•社会学•1917年,玛丽·芮奇蒙德(MarryRichmond)的《社会诊断》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30年代中期,个案工作方法。•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方法。•60年代中期,社区工作方法。•70年代中期,社会行政•综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治疗•补救•预防•发展•4、专业组织•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1942年美国社会行政学院协会。•1952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取代前两者,负责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水准和专业资格的授证工作,后来又分别成立了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1955年,为协调不同专业组织,美国成立了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从1974年开始,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更积极参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使社会工作专业得到政治力量的充分支持。3、制度化•1935年美国政府正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颁布制定国民保险法等五项法规,实践福利国家理念。•由政府、社会工作代理机构、社会志愿者三方面所组成的社会工作网络,成为社会福利实践的制度性措施的组成部分。(五)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社会福利政策变革,向混合福利模式转型。•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反思。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一)中国古代救济事业•社会福利思想:儒家思想•荒政救济:官方干预和民间互助•传统社会心理•(二)中国近代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思想:儒家传统与西方剩余型社会福利思想•知识界中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三)建国后的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1、改革前的中国民政工作•取消社会工作•职业福利和社会福利•民政部门•2、改革后的中国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和重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