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ᾲn)、郭英乂(yὶ)、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正音①景:jǐng日光;②:jì雪止;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时间、地点和环境。赏析诗文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漫天的霜雪在寒宵之夜停歇了。诗人面对此景倍感凄凉寒怆。赏析诗文3、“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催”字是催促之意,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颔联写,在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回荡,三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赏析诗文两句视听结合。前句为听觉,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后句为视觉,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三峡星河影动摇”新解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义?赏析诗文动摇:此处本意为星河的影子动摇,实际可以喻指山河之动摇,也指社会的动荡。天上星河壮观无比,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因此,星河的动荡应该是喻指时局的纷乱动荡和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喜有人愁。赏析诗文3、“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赏析诗文天还未大亮,到处覆盖着白雪,但山城四处已飘荡着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人们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因此,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夷歌”这种声音是凄楚哀伤的,“夷歌”也暗指社会动荡,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的伤感。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所以表达的是: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感伤之情。为什么要提到他们两个人呢?一、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以及诗人的孤寂之情。意境型答题模式方法: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技、效)+剖析作者思想。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