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物理知识的海洋创设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习不仅是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的参与。人处于轻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悦,处于悲愤的情境中可以产生痛苦,处于快乐的情境中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发展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们轻松地认识物理的本质,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增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有很多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甚至非常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想办法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创设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程,认清物理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生可切身体会物理概念、规律产生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方面,物理实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和学生对实验非常有兴趣的心理,精心筛选和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演示实验,在演示过程中,创设情境,学得知识。同时,在物理教学中,许多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论证,重点的巩固往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利用实验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可以更好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利于认知过程的物理境界。设计一些有悬念的实验,这将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新课标要求加强实验教学。应该承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远远超过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因势利导,进而带动理论课的学习。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应坚持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做实验,借助于实验将难于理解的概念、原理变得直观易学。可想千方,施百计,力争每节课让学生有观看的、联想的,新知识、新概念,才能牢牢吸引住学习注意力。可常常布置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小实验”,并让他们把自己做的小纸锅烧水、潜望镜模型、密度计等“小制作”拿来教室与其他同学相互展示、表演、观看,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为认真学习的兴趣,易于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演示:1.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2.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会跳舞的小人1.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2.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乒乓球会下落吗?将一矿泉水瓶装一些温水,拧紧瓶盖。课上首先将开水倒掉,同时拧紧瓶盖。让学生观察,学生惊奇地发现:矿泉水瓶渐渐瘪了。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先提出问题:拿两个内径相差不多的试管,将粗试管装满水,把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一部分后,倒置过来,松开细试管上的手,细试管会怎样?(看一看、想一想)有的学生回答:向上运动。有的学生回答:向下运动(猜一猜)。其实本着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后一种答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试管受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做上述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一做),结果部分学生感到惊讶:小试管却向上运动。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力量使细试管向上运动呢?•吹不开的纸片(全体同学参与)•器材:纸。•做法:将一张纸对折撕成两半,叠在一起,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学生会发现纸片靠近,并未出现他们想象中一吹就分开的现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不流出.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水不流出.自然现象中普遍存在着物理原理和规律,物理知识的重要应用就是解释自然、探究自然和改造自然。而自然现象情境是指教学中利用客观的自然现象来创设物理问题的一种情境。利用自然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的事例教学上用得很多、也很普遍。天空为什么是蓝色落日为什么是红色彩虹有几种颜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日新月异。教师的“学科本位”的理念渐渐被摒弃,构建“学科综合化”迫在眉睫,以适应课改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学科整合”。因此,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具有宽泛的文化知识。其实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都会是一种精彩。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穿插古诗,引出物理研究的对象。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现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折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运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扩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的方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液化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凝华现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流速与压强---------《美丽的大公鸡》《猴子捞月亮》知识源于生活,把教学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面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是拓展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生活实例”来缩短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以趣激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极为密切和广泛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举例,应有意识举出许多较为人们熟悉的物理原理应用到民用工业技术上的实例,应用到体育运动、杂技表演、日常生活等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有看得见,摸得着之感。二十世纪的十大发明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全体同学参与)器材:学生自己。做法:每位学生两脚着地,手放在腿上,腰挺直坐好。要求,身体不能前倾、不能后仰,不能侧身。然后,老师一声“起立”。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当他们达到老师所说的要求时,却不能离开座位站起来。饮料是如何进入口中的?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骑自行车上坡时,要想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小的还是较大的?(1)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2)蒸馒头时上层先熟还是下层先熟?(3)有同学很喜欢看日出,那么我们在日出时看到的那颗火红的太阳是真正的太阳吗?雨后彩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4)发生雪灾时,武警战士们为什么要在道路上撒盐?(5)我们的鞋底和轮胎的表面为什么有花纹?(6)书包的背带为什么那么粗?(7)我们捉鱼虾时,先看清鱼虾在什么位置,然后伸手去捉,可以捉到吗?由13~15周岁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常常表现出急躁、耐性差、情绪易波动。学习顺心时,兴趣足,成绩上升,而学习上遇到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时,只求一知半解,失去信心,成绩下降。鉴于这情况,教师在启蒙教学的第一节课时,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照教材备课、备人、备练习题,注意讲授知识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特别要在联系学生实际上下功夫。演示实验要做到: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物理启蒙教学的成败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而兴趣又与成绩紧密联系。往往第一次成绩不好,就会感到物理难学,导致兴趣下降。赞扬与批评要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要多赞扬少批评;学生如果感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努力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教师深爱学生欢迎;批评与表扬时不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常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形成师生鸿沟,学生逆反心理出现,会直接影响物理启蒙教学。老师的正确评价和鼓励,将使初学者心理上感到某种满足,从而树起学好物理的信心。物理启蒙阶段,教师一开始不宜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指出问题可能扩展的方面及其回答中的不完美处,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感到不足。从而使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趋于稳定状态。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因而,情境设计的方法必须针对本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每一堂课都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课而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创设最佳的物理教学情境,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总之,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做到“动之以情”,使物理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