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2年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Biodiversity)2003年为“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Biodiversityandpovertyalleviation-challeng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2004年为“生物多样性: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Biodiversity:food,waterandhealthforall)2005年为“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2006年,联合国将其确定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作为对此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月9日宣布,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将以“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2007年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2008年为“生物多样性与农业”2009年为“外来入侵物种”2010年“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分别是:•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的定义•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代表一群在形态、生理、生化上与其他生物有明显区别的生物。通常这群生物之间可以交换遗传物质,产生可育后代物种的命名•双名法: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首创。在他的巨著《SpeciesPlantarum》(《植物种志》,1753)中首次使用。•双名法的优点:–1、统一了全世界所有物种的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2、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遗传多样性定义•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和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是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mutation)。突变可以分为两大类:•(1)基因突变:碱基的插入、缺失等。•(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重组、易位、交换、缺失、反转、重复等。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包括:•(1)形态学:以形态学性状为主的表型分析。•(2)染色体:研究染色体的变异来研究遗传多样性。•(3)DNA序列:包括等位酶分析、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RAPD)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以及DNA分析等等。遗传多样性的一般规律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大小有关;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大小有关;分布广的物种比分布狭窄的物种遗传多样性高;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与动物个体大小呈反比;濒危物种一般比正常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定义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diversity)指的是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生物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共栖(共生)–传粉–播种营养水平根据物种在生物群落中获取能量的方式,可将它们分类为4个级别: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原则丰富性: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如热带地区应该首先受到关注。特殊性:单型种或某些目、科或属的唯一代表种比广泛分布的复型种更值得重视。同样,稀有种栖息地或生存着特有种的生境比广泛分布的栖息地或生存着普通种的生境具有更高的优先度。受威胁的程度:受威胁严重的地区应该具有较高的优先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濒危物种比易危物种、易危物种比稀有物种、稀有物种比数量下降但未列入IUCN名录的物种具有更高的优先度。经济价值: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可能是在“数量”上相近。但其现实的和潜在的用途有很大差别。对热带国家的那些消失后会对人类产生最严重不良后果的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优先度。关键种关键种(Keystonespecies)是指其一旦灭绝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某一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的物种。确定关键种的重要含义•一个关键种从群落中消亡会导致许多其他物种的丧失;•为了保护某个特别有意义的物种,有必要把与它有关的关键种保护起来;•如果一个群落中的少数关键种已被识别出来,它们就应该被小心的保护起来,特别是在该地区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时生物多样性分布的一般规律越接近热带地区,几乎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就越高;海洋物种与陆地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相似,与澳大利亚本土隔离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其距赤道较近的北端有50个造礁珊瑚属,其南端仅有10个。C、在决定物种丰度的分布格局中,历史因素也相当重要。地质较古老的地区较之年轻的有更多的物种分布。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珊瑚的物种丰富度比大西洋要大好几倍(见图)。D、物种的丰度的格局还受地形、气候和环境局部变化的影响。在陆地群落中,物种丰度有随海拔降低、太阳辐射增加和降水量增大而上升的趋势。在开阔的海洋中,物种丰度最高的地点似不同生物群落交叠的水域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上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以及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如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各种亚类型599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中国生物多样牲所受威胁中国生物多样性过去经受的破坏和当前面临的威胁也是严重的。中国有众多的人口,有悠久的农业开垦历史,毁林开荒或破坏其他类型植被以扩大耕地,向来是增加农产品供应的主要措施。加之历史上战乱频繁,战火也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的破坏。我们从祖先手中继承下来的生物多样性遗产,尽管丰富多彩,但在许多方面是残破不全的。当前,虽然上自政府官员,下至广大公众,都逐渐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但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仍然存在,而且类型更为繁复,形式更为多样。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主要有:现存森林面积狭小、碎裂分散。中国目前仅有森林13370万公顷,只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覆盖率仅13.92%,只有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的1/2,而且碎裂分散。针叶树由于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出材率高,首先成为采伐的对象。中国最大的三片针叶林区: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和西南横断山区,70%的天然林已被采伐;各种阔叶树林也所剩不多。森林破坏最明显的直接后果是引起生境的剧烈改变,原来适应于阴湿森林环境中的一些物种,如苔藓、蕨类以及多种无脊椎动物等,首先受到威胁,许多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也趋于消失。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中国草场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的北部和西部地区的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草地总面积274万平方公里。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有一半以上已经退化,其中1/4严重退化。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除了过牧以外,与连年割草,滥采药材[如麻黄(Ephedraspp)、甘草(Glycyrrhizaspp.)等],以及毁草开荒等都有关系,草场退化也导致某些稀有或敏感种的消失。对动、植物资源掠夺式地开发利用。由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肉可食,毛皮可衣,并且其中许多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它们历来是人们捕杀的对象。新疆虎(Pantheratigrislecoqi)、蒙古野马(Equusprzwalskii)的灭绝,高鼻羚羊(Saigatatarica)在中国境内的消失,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的濒危等,都是剧烈捕杀的结果。植物方面,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锁阳(Cynomoriumdongaricum)等名贵中药植物日渐稀少,也是过采所致。有些植物,如三尖杉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被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物后,立即遭到大规模的采伐破坏,使资源急速减少。近年来,虽然国家严禁捕杀和随意采集珍稀濒危动、植物,但偷猎偷采现象仍然存在。不断发展的大气污染也构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对大气SO2和HF污染敏感的地衣,已从许多城市和近郊以及接近污染源的森林中减少或消失。但当前影响最大的是酸沉降。西南、华南、华中一些省(区)、市是酸沉降严重的中心区域,酸雨的年均pH值大多在5以下。北方少数城市也出现酸沉降。酸沉降严重地区,湖泊水体和土壤酸化,使鱼类和多种无脊椎动物受害。外来物种入侵日益增多。例如,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广泛蔓延于西南地区(仅云南就达2470万公顷)。外来有害动物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于80年代侵入广东沿海地区,扩展成灾,使40万公顷松林受害,等等。旅游、采矿和围垦湿地等其他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它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起来,例如,由于游客的践踏,已使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稀地衣华脐鳞(Phizoplacahuashanensis)的生存面临威胁;旅游业还使蛾眉山顶的锦丝藓(Actinothuidiumhookeri)、塔藓(Hylocomiumsplendens)和安徽黄山的疣黑藓(Andreaes)面临绝迹。采矿活动引起的植被破坏、土壤和水体污染,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沿交通线的噪声等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主要是:过度捕捞。特别是过度捕捞产卵亲鱼、幼鱼及未成熟鱼,导致鱼类资源减退。被称为中国海洋“四大渔业”中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小黄鱼(P.polyactics)近20年来产量大幅度下降,长江鲥鱼(Macrurareevesii)现在也很难捕到。水库和拦河闸坝的建设,缺乏过鱼设施,阻断了一些鱼虾、蟹类的回游通道,致使它们不能正常回游、产卵和繁殖,因而数量锐减,如盛产河蟹的江苏省,50年代初期,年产达600万公斤左右,目前在该省河流湖荡中天然河蟹已少见踪迹。许多江、河、湖泊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引起有些江段、湖区鱼产锐减。盲目引入外来鱼种,如从长江、珠江和额尔齐斯河引入鱼类到新疆塔里木河,使原有的本地鱼种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biadulphi)数量急剧减少。环境经济学:把经济学、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制定整合到一起。并且包含了经济分析中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组分进行评估的方法。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是当今世界生态经济学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巨大挑战。根据UNEP《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指南》的要求和在参考瑞典、挪威、印度尼西亚等国国情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已有的工作基础,从总体框架上对中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