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内功心法之基本概念总结目录一、深刻理解概念二、高中物理常用规律的条件三、高中物理的常量四、高中物理的物理学史知识五、高中物理的解题思想方法六、高中物理的科学思想七、常用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八、高中物理常用公式总汇九、实验难点分析十、比值定义物理量十一、物理公式的论析十二、矢量与标量十三、过程量与状态量十四、高考物理36个“易错点”、“易忘点”十五、概念列表分析表1、位移与路程表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表3、加速度的几个公式对比表4、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表5、物体的运动状态表6、运动学的两类图线表7、匀变速运动的重要考点表8、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表9、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表10、物体的平衡条件表11、牛顿三定律表12、超重与失重表13、质量与重量表14、力的合成与分解表1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表16、各种抛体运动的特点与研究方法表17、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表18、万有引力在天体中的运用表19、求功的方法对比表20、功与冲量表21、动能、动量与速度表22、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表23、守恒定律*表24、保守力做功与非保守力做功*表25、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表26、动力机车的运行问题表27、单摆与弹簧振子表28、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表29、分子间力比较表30、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表31、固体、液体分子直径与气体分子间距的估算表32、温度、内能和机械能表3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方式*表34、气体实验三定律表3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克拉珀龙方程表36、热力学两大定律表37、电场强度三个公式表38、电场强度与电势差表39、电场、电势、电势能的判定方法表4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表41、安培力与洛仑兹力表42、电容器的两种情况表43、直流电与交流电表44、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表45、金属与电解液的电流强度计算表46、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表47、欧姆定律两形式表48、电路中的功率表49、电功与焦耳热表50、电阻的测量表51、电表的改装表52、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的三种方法表53、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表54、电池的串联与并联※表55、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表56、电场线与磁感线表57、各种感应电动势的计算表58、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表59、椤次定律与右手定则表60、电偏转、磁偏转和速度选择器表61、单相交流电与三相交流电表62、交流电的四大值表63、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到器表64、变压器与分压器表65、电容与电感表66、电阻、感抗和容抗表67、远距离送电的两措施表68、LC振荡电路各量比较表69、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表70、波的四种物理现象表71、机械波与电磁波表72、实像与虚像表73、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规律对比表74、透镜成像规律(附表61)表75、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性质对比表76、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分类对比表77、电磁波谱比较表78、各种可见光的特点表79、激光的三个特点表80、三种射线及本质表8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表82、四种核反应表83、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表84、物质波与电磁波表85、玻尔理论三点假设表86、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表87、两类核反应表88、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表89、电阻、电容和弹簧的串联表90、电阻、电容和弹簧的并联表91、照相机与幻灯机表92、显微镜、望远镜与放大镜表93、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表94、物理现象及重要结论表95、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七种方法表96、物理学中的平衡问题表97、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表98、各种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表99、各种图线的“几何面积”物理意义表100、物理量之间的微积分关系一、深刻理解概念什么是物理概念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具体过程和状态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质的物理实体。在中学物理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如力、重心、点电荷、理想气体、干涉、静电平衡、匀速直线运动、衰变等等。另一类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常称为物理量。如加速度a=△V/△t,动能Ek=1/2mv2,动量P=mV,电场强度E=F/q等等。对一个物理概念的认识,一般需经三个阶段:一、感性的具体,二、理性的抽象,三、理性的具体。老师每讲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总是首先引入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具体物理现象,物理实例或做一些物理实验,使我们产生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再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抽象出本质属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经过演绎的练习,使物理的抽象上升为理性的具体,实现应用所学概念有针对性的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学习静电平衡这个概念时候,老师首先举出把一个中性导体放在匀强电场中的例子。引导同学认识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感应电荷,发生静电感应的现象。再透过这个现象认识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与原来匀强电场的迭加,直到感应电荷的场强与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时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停止,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从而再总结出静电平衡等体的一些性质: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等等。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反映静电平衡本性的理性的抽象。进而应用到其它各种电场中,由此及彼,在具体运用中升华到理性具体,得心应用地解决多变的物理问题。对于一些物理量,还要清楚以下内容:引入目的、定义式、单位、是标量还是是矢量、由什么因素决定、测量方法等等。如加速度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定义式a=△V/△t,国际制中的单位是米/秒2,是矢量,一个物体的加速度由它的质量和它所受的合外力事决定。测量方法很多,课本中专门安排了一个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的学生实验。这里还特别提出的是,有些物理概念不是只在一节课上,通过一两个例子就是能够认识清楚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认识,不断地理解。如力这个概论,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学习,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升入高中后,第一章第一节又开始学习,并给予初步的概括: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第三章中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又进一步认识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到此,也只是停留在机械力的范筹之内。到学习了电磁力后,才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力的作用情况,通过联想和类比,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一个物理概念有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观察,多扩大自己头脑中的信息量,经过加工比较,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概念中往往存在以下蔽病,应注意克服。(一)只记结论,不注意引过程。现举两道习题说明。例一: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例说法正确是的:[]A、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D、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也为零。该题正确答案是C。在初学阶段,很容易选错。原因何在?老师引入加速度概念时,一般都要举出几个变速速运动的例子,分析比较,最后强调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入加速度。如果听课时,注意这些清楚的。之所以选错是忽略了引入过程。例二:带电量为q的正电荷A,半径为R的不带电的金属球的感应电荷在球内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方向是()A、kq/4R2;B、kq/6R2;C、方向指向A;D、方向背向A。答案为ABC,很多同学都不选B。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初学静电平衡概念时,老师分析的静电感应过程,注意到导体发生静电感应时内部有原电场,还有一个感应电荷的电场,这两个电场反向迭加,合场强为零时达到静电平衡,意味着导体中任一点感应电荷场强都与原电场的场强等大反向。此题中原电荷q在金属球中场强大小范围为kq/9R2——kq/R2,自然就含有kq/4R2和kq/6R2。(二)只背公式,不理解其含义和条件。如静电一章,给出三个场强公式,E=F/q、E=KQ/r2和E=U/d。这三个公式都能计算场强,但各自含义和适用条件是不同的。E=F/q是定义式,对某点场强有一种量度功能,任何电场都适用,但它不能决定场强的大小。E=KQ/r2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决定式,只适用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而E=U/d反映是匀强电场中U、E、d三者的关系。如果不清楚这些,解题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有些物理量还受状态、时空等因素的影响。如我们常常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只在高低及纬度变化不太大时才成立。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是在电阻率ρ不变时才成立,对于一般金属,温度变化ρ发生显著变化时,计算电阻时就得考虑ρ的影响。(三)只重视物理,不重视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中学物理课本中用语言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比物理量还要多。如:重心、质点、平动、共振、内能、点电荷、电磁振荡、光心、焦点光谱等等。这些概念不仅定义严谨,而且能与其它物理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模糊不清不,不但直接影响解答习题,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对于系统掌握物理知识都造成障碍。比如:重心概念不清楚,涉及重力势能变化的一些题目就难以处理;光心、焦点的概念不清楚,焦距的概念就建不起来;衰变的意义不清楚,半衰期就无从谈起。物理学本身就是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中学物理规律主要有:1、物理定理: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2、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3、物理定则: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等。4、物理方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5、物理学说:如分子运动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等。对于这些课本中明确出来的规律,不但要记住它的内容表述和对应表达式。更重要的是透彻理解。一般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验基础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研究楞次定律实验等。(二)、导出方式如根据动量定理和牛顿它三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据玻-玛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导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三)、清楚规律揭示的内涵及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如动量定理:Ft=△P,从整体上揭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与它的动量变化的直接对应关系,即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题目中要求合外力冲量,就有了两条思路:一是用合外力乘时间,二是先求其动量变化。分解看:式中F为合外力,解题时就需从受力分析入手,找出合外力,等号右边为动量变化,特定要求末态动量减初态动量。该式为矢量式,中学大纲只要求一维情况,解题时一定规定正方向,列代数式方程。变形有:F=△p/t,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率,等。(四)、注意适用条件如:库仑定律F=Kθ1θ2/r2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动量定守恒定律用于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动量定理对一于不论直线还是曲线,恒力还是变力,物理过程是单一的还是多阶段组合的,几个力作用于物体上的时间是否相同都适用。在中学阶段对处理打击、碰撞一类问题尤为方便。(五)、物理图象物理图象是物理规律的更直观、更形象的表达方式。如v-t图象,波的图象,P-V图象,此外还有一些在题目中出现的图象如F-t图象,B-t图象等。对图象一般应抓住以下方面:1、横纵坐标、斜率、交点的含义;2、对应规律煤数学表达式;3反映的物理情景。以上所说,者是课本中明确出来的规律。物理学中还有许多规律,需在老师指导下发现和总结,实现知识系统化。(一)、单元知识结构的概括和总结(二)、跨单元知识联系规律举两例:瞬时作用效果:F=ma1、力的作用效果对时间累积效果:Ft=△P对空间累积效果:W=△Ex2、功能关系:功是能力转化量度。1)、量度重力势能变化:WG=△Ep2)、量度弹性势能变化:W弹=△Ep3)、量度分子势能变化:W分子=△Ep4)、量度电势能变化:W电=△E5)、量度动能变化:W总=△Ek6)、量度机械能变化:W其它=△E前四式把整个高中涉及到的势能与之对应的功总结到一起,找到了共同规律:某种势能的变化都对应着一种功,都是做正功时势能减少,做负功时势能增加,且所做功与对应势能变化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五个式子综合比较,使我们对功和能的关系理解的非常清楚了。(三)、从课本内容中提炼规律如:力学中判断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方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方法。热学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电学中根据电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