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4.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考生要善于对系列事件加以概括,对逐层议论加以梳理,对繁杂内容加以整合,以达到赏析作品内涵的目的。归纳与概括都要做到准确、简明,不离谱,不走样。归纳内容要点或概括中心思想,本质上,做的都是提炼的工作。即在正确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式的概要或综合。不同的是,归纳往往平列诸多要点,概括总是萃取一个思想,赏析点或有区别。但在实际考查时,归纳与概括二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因为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提炼文章中心思想,要建立在对作品内涵的基本赏析上。内容要点的归纳,总是以整体的文意梳理为先导。实践证明,有效地进行文学类作品阅读和准确地解答所给试题,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只看局部,死盯词句,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呢?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要点提取法阅读一篇文学类作品,应能高效且准确地归纳如下信息:写有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寄的什么情,说出什么理等等。二是中心验证法阅读一篇文学类作品,会受即读即得的思维限制,有时会在获取文中诸多意义并做出相应归纳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考生应将所答回归原文,与文章中心意思相对应,以求高度吻合。作品主题的概括,总是以文章的思想把握为归宿。读文而明义,明义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中心的过程。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主要有三个操作走向:一是对具体的叙述能够提要;二是对抽象的议论能够归纳;三是对含蓄的抒情能够打结。要指出的是,概括作品的主题,也即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应在理解文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一、抓住关键。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作品的文眼等,都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文章关键部分。文章标题总能反映作者立意、命题角度,文章开头常会开宗明义,文章结尾多是卒章显志、留有余味。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点。甚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每能揭示思想内涵,表明作者立场情感,往往与中心相去不远。二、综合内容。凡文章必有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但通常文中的中心句、关键词,并未集中于一处,会散见于各段,这就要做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工作。有时因语言的含蓄,没有明显的现成中心句也是可能的,就必须对相关的句群、段落的意思进行综合性的归纳与概括,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三、把握整体。整体阅读,不仅是从头至尾地阅读原文,还包括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内容,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这些都是分析归纳文章要点或中心所要尽量了解的。平时积累了,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确定文章内容。整体阅读,不能破碎;有时,阅读文章过于看重一两个句子,会割裂、曲解文意,使内涵难以完整显示。四、区别文体。记叙文写人记事,抒情文描景抒情,议论文用事说理。文体不同,其归纳的着眼点也不尽相同。记叙文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了什么意,抒情文看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摆了什么谱,议论文看用了什么例,说了什么理,明了什么志。注意这些由文体而造成的区别,有助于理解和归纳文意。《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17.从全文看,作者对建设新农村有着怎样的思考?(6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但不能损伤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要搜集、整理和保护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谈静》(2008年湖南卷)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答:感受静趣裨益《司马祠》(2009年北京卷)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①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②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③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④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明月清泉自在怀》1.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归纳。(6分)答:⑴少年时期:⑵青年时期:⑶中年时期:⑴少年时期,诗歌背得烂熟,意义依然不懂。⑵青年时期,心中有了王维,看透红尘纷争,但实际并未。⑶中年时期,参悟明月清泉:人生懂得放弃,人格保持独立。《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17.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作者通过对鸟在梢顶建巢的观察思考,沉痛地反思了人类自身的劣性和对鸟类的伤害。提倡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尊重鸟类,学习这两只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承前启后,勤奋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2010年辽宁卷洗澡王安忆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推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秒、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洗澡”的多重意蕴。注意结合第(1)小题的选择考虑。(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观点一: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4)“洗澡”作为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