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项目任务书课题类型精品课程资源(专业课类)课题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课题组长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盖章)课题负责人邱小芸起止年限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2012年2月课题编号ZYKC2011202填写说明一、认真如实填写各项内容,表述明确。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二、本课题项目任务书是项目规划设计、项目研发过程管理、评估、结题和验收的依据。本任务书的内容可参照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申报书填写。三、课题项目任务书必须通过课题项目管理平台在线上报,并经中国职教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审核合格,必须确保网上的电子文档与最终打印稿一致。四、中国职教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对课题项目任务书审核合格后,课题负责人再将任务书打印四份纸质文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中国职教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各存档一份、课题组长单位存档两份),A4纸,左侧装订,不得加用塑料等额外装订材料。由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其中2份报送中国职教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五、本任务书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授权中国职教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3一、课题立项依据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深化与服装企业及高校、研发机构的合作,通过课程结构系列化、教学内容模块化及学生岗位模拟实训,探索和实践符合现代服装企业需求的服装制作、制版、设计等技术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②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一是实现教学优质资源共享。完成7门核心课程的标准化课件积件包、考试试题、教师授课用PPT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与开发和网络课程建设,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二是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精品课程资源,规范课程体系建设。使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和授课效果,从而实现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应用实效性。三是完善专业及行业公共资源。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大与服装研发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服装行业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教改案例等内容,不断丰富课题内容,推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实践意义:①通过本课题的建设和研究,实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促进全国同类专业的交流,丰富教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通过更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自主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势必会为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进修带来更便捷的通道。②通过调研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制版、工艺制作、服装材料学等技术工种的能力需求,探索现代服装设计、制版、工艺制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服装人才岗位模拟实训的培养环境,将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情境,可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实际操作经验和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良性运行机制,促进服装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2.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在当前我国服装产业由生产加工向创新品牌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探索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根据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就如何调整并完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仍很薄弱,这也是服装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突破的难题。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服装学院如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江西服装学院等服装类高职院校在服装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提高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作了很大努力。但在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标准等方面4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因此,向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服装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我们当前最为紧要的研究课题。3.本课题研究的基础(1)我国是服装生产制造的大国,服装产业体系日趋完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服装来自中国生产制造,服装产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品生产数量和出口数量不断增大,目前拥有服装生产企业4.5万余家,从业人员385万,年生产能力达138亿件,逐步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服装企业已经实现由家族作坊向工厂式管理再向集团化、股份制运作的转变,形成了完整的服装产业体系。(2)本课题组研究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与服装企业和服装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参加本课题数字化资源共建单位均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条件,并与服装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如:课题组长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有着十多年的办学经验,该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以及到高校、企业跟班学习,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富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并从企业和高校引进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学校专业建设顾问或兼职教师,充实了学校服装专业师资队伍。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有高标准的工艺室、制版室、CAD实训室等,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训教学需要。在与企业合作方面,先后与苏州可瑞森针织有限公司、东莞联泰制衣有限公司、浙江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订单培养”、“聘请企业工程师任教”等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引进了当地知名服装企业南康市宇丰制衣厂在校内建立生产线。在与高校合作方面,该校与江西服装学院联合建立了“服装教研和技术推广中心”,提高了学校服装专业教研能力和水平,为周边服装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副组长单位(即子课题承担单位)北京国际职业学校,课题项目负责人已取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课题组成员均参加过市、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编写并出版了《服装、服饰、礼仪》等教材;广东中山沙溪理工学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为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群培养包括服装设计、生产、检测、营销等在内的各类专业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湖北城市职业学校,长期致力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领域研究工作及师生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多年在全国中职学校服装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浙江绍兴职教中心,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以及促进服装产业发展都具有引领辐射作用;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属于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被誉为“服务于深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标杆式学校”,介绍办学经验的《中国职业教育“宝安模式”》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因此,本课题组长单位、子课题承担单位以及参与课题共建单位完全有能力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题项目研究按时保质完成。5二、课题研究内容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重点(1)基本内容:以“大幅提高专业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把专业建设成全国中职学校服装类专业改革创新的示范,并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总体目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建设理念,通过《服装制作工艺》、《服装结构与制版》、《服装立体造型》、《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制板CAD》、《服装材料》、《服装款式设计》等7门核心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将服装企业的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之中,突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制版、工艺制作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现代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提高解决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设计与工艺技术问题的应变能力。共建共享7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加快培养学生适应服装行业快速发展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成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2)研究重点:《服装制作工艺》、《服装结构与制版》、《服装立体造型》、《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制板CAD》、《服装材料》、《服装款式设计》7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表现形式以网络课程为主体框架,包括必备的与之相配套或独立存在的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化课件积件包、PPT电子教案、考试试题、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课程配套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教改案例等专业及行业公共资源。2.本课题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与主要创新之处(1)突破难点:①创新专业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融入模块化教学和岗位模拟实训理念,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实现岗位要求和学习情境的对接;从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出发,遵循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利用企业资源深化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模块和模拟实训岗位,把企业岗位要求转变为教学任务,将企业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充分体验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换。②建立协作组共建共享机制通过专业协作组的共同努力,对服装行业发展及服装企业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调研、查新、论证,建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共建共享机制,缓解目前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上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普遍存在重开发而轻应用的现象。(2)创新之处:①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寻求各种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融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标准化课件积件包、PPT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建设,推行开放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法和案例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变教师“独白式”教学为6师生“对话式”教学,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为教学双边互动为主,变知识传授型教学为能力培养型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②实现课程结构系列化、教学内容模块化将子课题专业课程结构系列化,由任课教师按照模块化的形式组织教学,淡化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强化课程之间的联系,开发网络课程,建立标准化课程积件包,使学生既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集中讲授、指导实训,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③突出课程实践性特点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的行业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综合实训项目等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以企业的技术标准为课程标准,以企业规范的生产模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以企业的技术标准评定学生的操作标准,构建以实用性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推行学生岗位模拟实训,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使学生在校实训与生产实践零距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④创新学生考核、评价模式通过专业考试试题库、岗位技能竞赛方案建设,融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如独立完成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和阶段任务完成情况(作业、作品),进行全程评价和展示。对学生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参加国家、省、市、学校各级技能竞赛情况给予记录。3.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效益(1)规范专业教学模式,建立课程标准化机制通过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在网络平台实现与全国同等专业的共建共享,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实现学校间的同等专业的优势互补。通过交流与学习,逐渐规范专业教学模式,并依据网络课程建设的轨迹形成课程建设标准化机制。在课程标准化的机制作用下,使所有开发的精品课程资源达到符合自主性学习的需要,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效性。(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专业信息化水平在教学方式上,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系统讲授效果,采用演示法、讨论法和案例法,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结合服装企业技术要求和专业教学特点,模拟企业化生产实训,凸显创新性,增强教学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