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简介作者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其人梁启超故居《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90年前(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你会选择?为什么?官员演员医生教师军人律师修鞋匠清洁工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划出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整体感知: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整体阅读整体阅读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1有业;2敬业;3乐业。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结构划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分论点一:论述“有业之必要”分论点二:论述“要敬业”分论点三:论述“要乐业”中心论点: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1、作者论述“有业”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别是什么?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话(反面)举例论证:百丈禅师的故事(正面)精读课文比喻论证:没有职业的懒人,是社会上的蛀米虫,是盗贼。2、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该敬业?3、怎样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重要性的?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1、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列举的四条理由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讲道理(道理论证)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2、3、4和8段,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和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诺贝尔多次面临死亡的危险,仍然研制炸药;爱迪生即使被人打聋了耳朵,仍不放弃科学发明。问题探究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3、课文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二是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口语和演讲特色的体现:(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小结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三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敬业与乐业》有业敬业乐业敬业与乐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任心趣味孔子百丈禅师(摆事实)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该敬业3怎样敬业(讲道理)四个理由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分论点一:论述“有业之必要”分论点二:论述“要敬业”分论点三:论述“要乐业”驳斥做工“苦”,指出“做”不可免“做“必产生乐趣,陈述四项原因职业神圣,要做圆满要做圆满,必须敬业中心论点:反面:引用孔子的话正面:百丈禅师故事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拓展延伸1、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作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工人、农民、环卫工人、交通警察、边防战士……他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说理充分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语言准确,形象生动知识介绍谈“敬学”谈“善学”谈“勤学”谈“乐学”梁启超其事梁启超十一岁时所作的《望凌云塔诗》:朝望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望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