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词牌名题目辛弃疾简介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词题材广阔,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的愁苦悲愤,揭露南宋朝廷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豪迈、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有《稼轩长短句》。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后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朝中投降派、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江西。(1140——1207)创作背景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了多次起伏。时而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时而被贬谪闲居,归隐山水之间。这首词是辛弃疾归南宋近30年,在朝中被投降派弹劾去职、空有抗金报国的热情,却再无用武之地,闲居带湖(1181——1192)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但他身处山水之间,却依然心怀国家,无心赏玩美丽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本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以“愁”为线索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上阕:年轻时“不识愁”却“强说愁”年轻时涉世不深,缺乏人生阅历,对“愁”缺乏真切体验,却故作深沉。【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闲愁【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运用叠句,联起了上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后一个“爱上层楼”同后句构成因果关系,)把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强”:表现年轻人的纯真、好胜。【赏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阕:如今尝尽愁苦却“欲说还休”有愁难诉通过对比,以昔衬今,突出如今内心愁苦的深重。揭示主旨“而今识尽愁滋味”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了太多忧患与磨难,对“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尽”:概括了词人经历的众多艰难、愁苦。忧国伤时,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愁苦。“欲说还休”为何“欲说还休”?饱经忧患与磨难,满腹愁苦,不知从何说起;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犯忌,不说也罢。为何两个“欲说还休”连用?采用叠句,结构上与上阕的“爱上层楼”呼应;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压抑和深重的愁苦。“却道天凉好个秋。”只能回避现实,言不由衷地转言天气表现了作者有愁难诉的无奈和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主旨本词以一个“愁”字为线索,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愁苦,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