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背景:•25岁前:蜀中学习,仗剑任侠;•26岁:满怀理想,辞亲远游;•42岁:金门传诏,供奉翰林;•两年之后?背景\题解: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开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古题,多写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②金樽(zūn):金酒杯。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羞:同“馐”。直:同“值”。行路难①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济沧海⑧。④箸(zhù):筷子。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⑥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⑧歧路:叉路。⑨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⑩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沧海:大海。韵译】: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层: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层次内容分析:三层(七、八两句)(吕尚,八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也表现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探究主旨:1、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还丰盛: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如果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赏析诗句2、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3、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的愁怀。2..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说仕途艰难。3.用典——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停杯投箸”、“扳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调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闷抑郁;“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意的苦闷;“垂溪碧钓”、“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自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压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阴沉,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体会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诗句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艰难的感叹云帆沧海的憧憬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一、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拓展延伸:•你从李白的人生道路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李白的人生之路。•25岁前:蜀中学习,仗剑任侠•26岁:满怀理想,辞亲远游•42岁:金门传诏,供奉翰林•44岁:赐金放还,痴心不改•55岁:幕府从军,竟成附逆•62岁:壮志未酬,魂归当涂•李白的人生之路真是艰难曲折,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始终执著前行。我们的前路也未必一帆风顺,但我们要像李白一样:永远做一个行者!课外拓展diéxiè拟行路难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诗句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冰塞长川,雪满群山——鲍照《舞鹤赋》诗句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