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未经授课老师审核}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P1)2、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P2)3、和抽象性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古代早在先秦已经形成了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P4)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P7)5、在魏晋南北朝具理论性、戏剧性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P7)6、先秦两汉时期,文论处在与其它学术混沌未分的状态。(P13)7、“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P14)8、孔子说:“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文学指一切典籍。(P14)9、孟子首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P15)10、提出“养气之说”,激励中国古代文士对崇高的精神品格的自我期待与追求,而且还影响了后世文气论,是孟子。(P15)11、主张开了汉代扬雄、南朝刘勰所标举的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是荀子。(P16)12、“灭文章,散五采”,这个说法是庄子。(P17)13、道家对诗书礼乐的否定基于一种审美精神。(P18)14、墨子主要文论观是:“非乐”论和“三表”法。(P18)15、其论文艺,“以功用为之的彀”是韩非子的论点。(P19)16、《尚书》的“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开山的纲领”。(P19)17、在我国文论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的,是伟大诗人屈原。(P19)18、后司马迁“发愤著书”与陆机“诗缘情”之说,正渊源于屈原的思想。(P20)19、“黼黻之美,在于杼轴”出自刘安的《淮南子》。(P22)20、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是王逸。(P25)21、扬雄对诗赋的基本评价意见是“劝百风一”。(P26)22、提出文为世用、文贵诚实、文贵独创、文贵自然等一系列文论主张的是王充。(P27)23、先秦属开创性文论,以阐述文学性质、功能及基本原则为主要内容。(P27)24、儒家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P28)25、儒家诗教崇尚“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出自《礼记·乐记》。(P31)26、开言语枢机的著作是《系辞》。(P40)27、孔子评诗、乐的标准“思无邪”。(P44)28、诗歌的兴,朱熹注为“感发意志”。(P45)29、可以观,朱熹注为“考见得失”。(P45)30、“可以观”具有认识作用。(P46)31、孔子评论《韶乐》是尽善尽美,指韶乐是一种歌颂礼让之德的音乐。(P47)32、庄子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P50)33、庄子在《田子方》篇中提出:“解衣般礴”式的文艺创作,也是其崇尚自然、素朴的审美风格的佐证。(P55)34、《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P59)35、王充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是外内表里,自相副称。(P66)36、中国古代文论的文体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P96)3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刘勰。(P97)38、体现文的自觉的特征是文气说。(P101)39、《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P104)40、“其始也,皆收视反听”指在虚静专心的思考中。(P107)41、《抱朴子》的作者是葛洪。(P112)42、沈约的代表作是《宋书·谢灵运传论》。(P118)43、四声学说和永明诗体的创造者是:沈约。(P120)44、浮声和切响,实际上指的就是四声中的平声和仄声。(P121)45、刘勰的论文宗旨是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思想。(P125)46、刘勰谈论文学想象主要用到神思。(P129)47、刘勰认为体指体貌、风格。(P131)48、刘勰认为性指作家的才性。(P131)49、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论文学批评的是:《知音》篇。(P136)50、在魏晋南北朝完全可以和亚里斯多德《诗学》相比美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P137)51、《文心雕龙》一书特点是体大虑周。(P136)52、钟嵘指出了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的诗歌成就最高是曹植。(P141)53、主张自然美的是钟嵘。(P142)54、在诗歌的审美观点上钟嵘提出滋味说。(P142)55、钟嵘对“兴”的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P143)56、古代最早的一部品诗的诗歌理论著作是钟嵘的《诗品》。(P145)57、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P146)58、李白所追求的诗歌艺术理想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P168)59、“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P168)60、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明确提出诗歌的“意境”概念。(P169)61、皎然的代表作是《诗式》。(P170)62、文以明道的“道”的内涵是辅时及物为道。(P172)63、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说相呼应,提出了“舒泄郁愤”说。(P172)64、“太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是韩愈提出的。(P172)65、中国的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P175)66、王若虚的代表作是《滹南诗话》。(P180)67、元好问的代表作是《论诗绝句三十首》。(P181)68、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婉约词派的理论的是张炎的《词源》。(P185)69、“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是韩愈说的。(P197)70、司空图的代表作是《与李生论诗书》。(P207)71、司空图的《诗品》与钟嵘的《诗品》不同之处,在于侧重审美品味。(P207)72、关于审美品味,司空图主要提出:韵味说。(P209)73、司空图认为评论诗歌的理论前提是:辨于说。(P209)74、司空图的“韵味说”所追求的是一种含蓄的美。(P211)75、“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司空图的《诗品》。(P211)76、“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出自苏轼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P223)77、江西诗派的宗主是黄庭坚。(P227)78、陈师道为江西派“三宗”之一。(P233)79、吕本中提出了“活法”说。(P234)80、关于文学欣赏,朱熹提出“玩味”、“涵泳”说。(P239)81、在诗歌的基本特征,严羽提出:“别材”、“别趣”说。(P240)82、“别材”之“材”,指诗歌题材。(P241)83、“别趣”之“趣”,指诗歌的艺术旨趣。(P242)84、严羽提出盛唐为法,理由是盛唐的诗歌气象浑厚。(P247)85、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P270)86、前七子论诗主要是反对“台阁体”。(P271)87、清代散文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P277)88、谢榛主张意象“妙在含糊”。(P289)89、“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出自于谢榛的《四溟诗话》。(P289)90、“诗有天机,待时面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这段话强调灵感。(P290)91、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P296)92、在文学的雅俗关系问题上,袁宏道的主张是宁今宁俗。(P298)93、提出“现量”说是王夫之。(P305)94、清初当时影响不大,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作家和论著是叶燮的《原诗》。(P311)95、叶燮关于诗歌本质的诊断(意思)是“感触起兴”。(P311)96、“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是叶燮的说法。(P313)97、叶燮关于形象思维见解是: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P315)98、王士礻真在艺术风格上,以冲淡清远为宗。(P329)99、在清代中叶的诗坛中,最正宗的诗派是“格调”说。(P335)100、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桐城派。(P353)101、清代词论影响最大的是常州派。(P254)102、张惠言是常州派的宗师。(P360)103、“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是元末明初高明在《琵琶记》说的。(P390)104、宋、元、明、清四代唯一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南词叙录》。(P403)105、认为戏曲的语言应该严守格律,不应该工巧而不合音律的是吴江派。(P408)106、汤显祖曲论主张集体体现在《牡丹亭》。(P412)107、吴江派和临川派争论的焦点是对《牡丹亭》的评价。(P413)108、在明代以分品论曲的作品是《曲律》。(P417)109、李渔是一个集大成的出色的戏曲理论家。(P427)110、李渔戏剧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舞台性为核心。(P428)111、从戏曲特点出发,李渔提出戏剧创作要“结构第一”。(P432)112、“小说”一词最早见诸《庄子·外物》。(P450)113、小说的本质是琐屑零碎之言。(P451)114、最早将小说从史传分离出来的是蒋大器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P453)115、提出小说的虚构要“情景造极”,以期给虚构寻求一个美学标准的谢肇氵制。(P454)116、随着白话小说创作的发展与繁荣,明代理论家的关注点是小说语言的通俗性。(P456)117、开始提出叙事角度转换的作用是明代《水浒传》袁本评点。(P462)118、赵令田寺的《侯鲭录》。(P463)119、开小说评点先河是刘辰翁的《世说新语》。(P463)120、理论家还总结了许多技巧,旨在通过不同性格之间的对比反衬以托出各自的个性的方法称为“背面铺粉法”。(P465)121、明清理论小说的主要形式是评点。(P467)122、明代后期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是李贽。(P471)123、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即是“童心说”。(P472)124、所谓“童心”,就是“真心”。(P472)125、“童心”是“绝假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心”。(P472)126、童心说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P472)127、直接启发了明公安三袁、清袁枚等人“独抒性灵”的理论的思想先驱是李贽。(P473)128、“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是李贽说的。(P473)129、李贽关于小说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评论《水浒传》上。(P473)130、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李贽明确肯定了《水浒传》“发愤之所作”的精神。(P473)131、李贽评论小说的代表作是《忠义水浒传序》。(P473)132、开拓了小说研究的新天地是李贽。(P480)133、对《水浒传》的评价是《读第五才子书法》。(P481)134、将小说评点推向高潮,并使之体系化是金圣叹。(P481)135、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性格论。(P484)136、因缘生法说,比喻作为文学创作要遵循一种特定的逻辑。(P488)137、毛氏还精心地总结了用“衬托”以塑造英雄人物的方法。(P496)138、张竹坡评点《金瓶梅》。(P500)139、“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是张竹坡说的。(P504)140、在人物塑造法上,“讨出一个人的情理”是张竹坡说的。(P507)141、脂砚斋评点《红楼梦》。(P508)142、认为“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是脂砚斋。(P511)143、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的运动是文学改良运动。(P536)144、1868年,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诗歌主张。(P536)145、近代诗文理论在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近代气息。开创这一风气的,首推龚自珍。(P538)146、为诗文理论的近代化进程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是资产阶级维新派。(P538)147、在理论上构建了近代词学新貌的是《人间词话》。(P539)148、近代在语言方面形成的运动是白话运动。(P543)149、近代西方传入我国的文艺理论原则是典型化原则。(P544)150、一言以蔽之,其特点在“变”。(P547)151、刘熙载的代表作《艺概》。(P549)152、“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认识。(P552)153、“诗品出于人品”的论家是刘熙载。(P553)154、“扩前人之巳发,阐前人之未发”谈的是对文艺的继承与创造关系的认识。(P557)155、文学改良运动在理论上鼓吹最力、贡献最大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P560)156、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宣传家、政论家,是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理论家、组织者是梁启超。(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