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生命科学部医学院753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起源于医学,1907年成立的“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雏形,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历经百年沧桑,在新世纪之初,医学重新扎根于同济这块沃土。同济医学走上复兴之路,成为同济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医学院由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二系、三系、四系和五系组成,有同济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东方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五家附属医院。学院现有内科学与外科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本科招收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在2001年开始招生,实行5+2培养模式,毕业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首届招收学生18名,次年扩大为50名。2009年,学院调整招收结构,七年制招生人数扩大为100名。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专业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投资亿元的医学大楼在校本部建成。2009年,新的医学与生命科学实验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各类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工作平台为医学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相继建立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考试中心,组建标准化病人队伍用于学生技能训练。学院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欧美多所大学的医学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生互换、联合培养等方式进行优秀学生的交流。学院提出“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通过多种途径为创新、拔尖医学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二、学制七年制本科。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宽厚的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较熟练的医疗服务能力,初步的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科学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四、专业培养标准表1专业标准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知识与智力能力1.1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用于指导医学的学习与实践;1.2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与功能;1.3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1.4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用药原则;1.5正常的妊娠与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产后保健以及计划生育等知识;1、思想政治课程。高等数学C、医用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英语等理论课程。医用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1.1)。2、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基础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及相关的实验课程(1.2、1.3、1.4、1.8)。3、综合技能课程、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754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1.6全科医学知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1.7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1.8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常见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1.9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诊疗原则;1.10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与三级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1.11对临床医学以及相关学科新进展比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血液系统、肾与泌尿系统、骨关节与运动、神经系统4、儿科学、精神卫生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急诊医学、核医学、全科医学、传染病学等课程(1.3、1.4、1.5、1.6、1.7、1.8);5、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等课程(1.7);6、中医学课程(1.9);7、临床医学实习(1.3、1.4、1.5、1.6、1.8);8、预防医学实习(1.7);9、专业选修课程与专业纵深课程(1.11)。能力2.1全面系统采集病史的能力;2.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与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2.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2.4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独立诊断和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2.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2.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诊治手段的能力;2.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的初步能力;2.8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2.9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2.10结合临床实际,独立进行查询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熟练利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医学文献;2.11对病人或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2.12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2.13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2.14良好的身体素质。1、综合技能课程(2.1、2.2、2.3);2、临床医学实习(2.1、2.2、2.3、2.4、2.5、2.6、2.7、2.8、2.9、2.10、2.11);3、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与三级学科实习(2.3、2.4、2.6、2.9、2.10、2.11);4、预防医学实习(2.7、2.11);5、人文医学课程(2.6、2.9、2.11);6、循证医学课程(2.7);7、文献检索课程(2.10)8、自主学习与研讨式教学环节(2.13);体育课程(2.14)。人格3.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3.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生责任,将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1、思想政治课程(3.1)。2、人文医学课程(3.2、3.3、3.5、3.6)。3、卫生管理学课程(3.4)。4、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训练(3.1、3.2、3.5、3.6)。5、自主学习与研讨式教学环节(3.7)。755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3.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和文化价值;3.4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3.5尊重同事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能够主动求助;3.6在应用各种医疗技术进行诊疗时,充分考虑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3.7终身学习的观念,科学的态度,创新与分析批判精神。表2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方面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知识1.1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用于指导医学的学习与实践;1.2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与功能;1.3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1.4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用药原则;1.5正常的妊娠与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产后保健以及计划生育等知识;1.6全科医学知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1.7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1.8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常见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1.9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诊疗原则;1.10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与三级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1.11对临床医学以及相关学科新进展比1、按照学校的统一标准完成思想政治课程、高等数学C、医用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英语等理论课程以及医用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2、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基础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采用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方式,授课内容应与临床知识密切结合,辅以适量的研讨式教学、自主学习或讲座。相关的实验课程应合理安排实验项目与分组,在机能类课程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综合性或设计性项目。3、综合临床技能、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肾与泌尿系统、骨关节与运动、神经系统。教学内容应以临床病例为核心,应有比较大比例的研讨式教学或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式教学。在相关见习环节,应依据大纲的要求完成必要病种的见习和技能训练,教学过程应主要在床边进行。4、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等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辅以一定比例研讨式教学、自主学习以及习题课与实验课。5、中医学课程以课堂教学,辅以一定比例的为主研讨式教学和见习课;756方面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6、通过系统临床实习,强化、巩固、更新临床医学各门专业课程知识;7、预防医学实习应深入疾病控制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相应的课题;8、专业选修课程与专业纵深课程采用授课、讲座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力2.1全面系统采集病史的能力;2.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与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2.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2.4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独立诊断和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2.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2.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诊治手段的能力;2.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的初步能力;2.8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2.9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与医生、护士及其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2.10结合临床实际,独立进行查询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熟练利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医学文献;2.11对病人或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2.12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2.13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2.14良好的身体素质。1、综合临床技能课程,以课堂讲授结合临床见习、模拟实训、小组讨论等,要求完成问诊、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等技能的训练;2、临床医学实习中,对内、外、妇、儿以及各专科的实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定严格的实习带教规范和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病床6~8张,在管理病人中全面训练临床综合能力,为学生安排定期的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小讲课。3、预防医学实习要求同上;4、人文医学课程包括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概论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与讲座等方式,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应有一定不利的实践教学环节;5、循证医学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6、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7、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或进行研讨式教学。在见习与实习等实践环节,安排临床病例讨论等教学。8、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完成体育课程。人格3.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3.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生责任,将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1、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思想政治课程,应有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2、人文医学课程要求同上。3、卫生管理学课程主要包括卫生法规和卫生管理等方面内容,采用以授课与讲座相结合的方式。4、在各门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贯穿职业价值、医学人文、医学伦理、病人关爱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5、临床医学实习要求同上。757方面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和文化价值;3.4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3.5尊重同事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能够主动求助;3.6在应用各种医疗技术进行诊疗时,充分考虑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3.7终身学习的观念,科学的态度,创新与分析批判精神。6、自主学习与研讨式教学环节要求同上。表3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内容评价方法知识1.1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用于指导医学的学习与实践;1.2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