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体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目录目录学校沿革与现状·····················1第一部分办学指导思想·················5一、学校定位······················5(一)学校定位·····················5(二)学校规划·····················6二、办学思路······················7(一)教育思想观念···················7(二)教学中心地位···················9第二部分师资队伍····················11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11(一)生师比······················11(二)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11(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16二、主讲教师······················16(一)主讲教师资格···················16(二)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16(三)教学水平·····················17第三部分教学条件与利用·················18一、教学基本设施····················18(一)校舍状况·····················18(二)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19(三)图书馆状况····················20(四)校园网建设状况··················21(五)运动场及体育设施·················22二、教学经费······················25(一)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251山东体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25第四部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25一、专业························25(一)专业结构与布局··················25(二)培养方案·····················28二、课程························29(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9(二)教材建设与选用··················31(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32(四)积极进行双语教学试点················33三、实践教学······················33(一)实习·······················33(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35(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5(四)实验室开放····················35第五部分教学管理···················36一、管理队伍······················36(一)结构与素质····················36(二)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38二、质量控制······················39(一)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39(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40(三)教学质量监控···················40第六部分学风建设···················43一、教师风范······················43二、学习风气······················45(一)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45(二)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462目录(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49第七部分教学效果····················52一、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52(一)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52(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3二、毕业论文······················55(一)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55(二)论文质量·····················56三、思想道德修养····················56四、体育························59五、社会声誉······················60(一)生源·······················60(二)社会评价·····················61六、就业························62第八部分办学特色····················65一、新型的办学体制···················65二、优越的办学条件···················66三、独特的培养措施···················67四、突出的运动成绩···················68第九部分评建工作情况··················69一、评建工作历程····················69二、评建工作效果明显··················72第十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7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73二、整改措施······················743学校沿革和现状学校沿革和现状我院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体育院校。195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济南体育学校和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基础上创建。当年全院共有学生1172名,包括济南体育学校转入的中专生375名,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转入的本、专科生105名,山东省体育运动训练班转入的学员308名和当年新招生384名,设体育系、运动系和国防体育系。体育系主要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干部,设四年制本科、两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中专和两年制预备班五种学制。运动系和国防体育系主要培养教练员、运动员,学制不定。1962年7月,我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而停办,在校学生多数转到恢复后的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和新成立的山东省体育学校继续学习,其余部分则分流安排。从创建到停办的4年中,我院共毕业学生两千多名。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教授、专家、优秀教师,为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有的成为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有的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我国女子跳高世界冠军郑凤荣和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底,国务院批准恢复山东体育学院,规模为在校生1000人,设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1979年招收了复建后的第一批新生。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4月根据山东省政府《关于将山东体育学院等三单1山东体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位合并组建新的山东体育学院的通知》(鲁政发[2000]36号文),我院与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包括山东省体育学校)、省体育科研中心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体育学院,把原隶属省体育局管理的绝大部分竞技体育资源和全部的体育科研资源纳入到我院统一管理,成为全省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的中心。2003年我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和2005年,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和10月,先后获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资格和体育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复建28年来,我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了“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全院现有教职工1055名,其中教学训练科研人员604名,有教授32名、副教授58名,国家级教练员13名、高级教练员91名,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32名;有博士16名、硕士116名、健将以上等级教师78名。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省级拔尖人才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3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7名。目前,我院东校区(济南市文化东路65号)、西校区(济南市文化西路2号、10号)和日照校区(日照市山东路东首)总占地面积1869.1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7.8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4.64万平方米,室内运动场地面积8.6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15.57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宽带网等基本设施齐全。拥有室内体育场馆34个,室外训练场36个,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元的有标准50米游泳馆1个、田径场1个;其它大型综合训练2学校沿革和现状馆5个,室内专项训练馆9个,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人工草皮足球场3个,训练长廊1个,综合训练场1个,室外篮球、排球、网球场28个。全院教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288万元,其中教学用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总值为2420.6万元。自行研制开发的模拟训练跑道、模拟低压氧舱和模拟水槽3个大型科学训练设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建有13个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文献量(含电子图书)58.56万册,纸质类图书46.56万册,中外文期刊(纸质类)666种。拥有2个文献检索系统。我院本科教育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特殊教育(体育)、舞蹈学(体育)和英语(体育)9个专业,跨教育学、文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硕士一级学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硕士点,并且还是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博士研究生为联合培养,现有水上运动装备和体育教育训练学2个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为“九五”省级重点学科和“十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生理学、健美操两门课程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试点课程,并已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截至2006年6月30日,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787名、研究生39名、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40名,函授生684名,另外还有体育运动学校所属的中专生3000余名。复建28年来,我院已培养出25届15150名本、专科毕业生。据初步统计,他们当中有570多人在高等学校任教,其中有360多人已获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绝大多数毕业生以政治思想过硬、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3山东体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竞技体育方面我院人才济济,成绩突出。2001—2005年,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比赛中获金牌64枚、银牌28枚、铜牌34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院刘春红三破女子举重69公斤级世界纪录的金牌和邢慧娜的女子10000米金牌。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等亚洲比赛中获金牌19枚、银牌6枚、铜牌9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12枚、银牌71枚、铜牌74枚。其中第十届全运会获金牌21枚、银牌18枚、铜牌16枚和总分1111.16分的好成绩。2002年以来,我院先后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6项、厅局级30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